一种连铸保温炉用炉口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6557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铸保温炉用炉口砖,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安装在保温炉炉口的炉口砖本体,所述炉口砖本体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为阶梯孔结构且包括第一孔体和第二孔体,所述第一孔体的直径大于第二孔体,所述第一孔体的一端位于保温炉炉体内部,所述第二孔体的一端位于保温炉炉体外部,所述第一孔体的直径小于第二孔体,所述第二孔体内用来安装结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整体将结晶器安装位置上移,实现正常生产时,尽可能减小结晶器内铜液上下温差。并在炉口砖底部设计锥形孔,停炉时,可将多余铜液放出,从而使尽可能少铜液留在炉中,为下次的开炉创造有利条件。为下次的开炉创造有利条件。为下次的开炉创造有利条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铸保温炉用炉口砖


[0001]本技术属于连铸生产设备
,尤其是一种连铸保温炉用炉口砖。

技术介绍

[0002]水平连铸生产相对于半连铸生产具有投资小、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员工劳动强度小等一些列优点。传统的耐火砖设计时,考虑到“停炉

开炉”操作过程中避免升伏失败造成熔沟断裂,不得不将炉口砖出口最低处与炉底相平,参见附图1。但水平连铸结晶器安装通常与炉口砖的出口相平,这就导致在铸造过程中,结晶器下部铜液温度偏低,生产过程中易产生气坑、开裂、缺铜等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结晶器内铜液温度不均,容易产生质量缺陷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铸保温炉用炉口砖,整体将结晶器安装位置上移,实现正常生产时,尽可能减小结晶器内铜液上下温差。并在炉口砖底部设计锥形孔,停炉时,可将炉体内多余的铜液放出,从而使尽可能少铜液留在炉中,为下次的开炉创造有利条件。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连铸保温炉用炉口砖,其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包括安装在保温炉炉口的炉口砖本体,所述炉口砖本体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为阶梯孔结构且包括第一孔体和第二孔体,所述第一孔体的直径大于第二孔体,所述第一孔体的一端位于保温炉炉体内部,所述第二孔体的一端位于保温炉炉体外部,所述第一孔体的直径小于第二孔体,所述第二孔体内用来安装结晶器。结晶器与第二孔体连通,从图2中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的炉口砖的结构设计,本申请抬高了结晶器的安装位置,实现正常生产时,尽可能减小结晶器内铜液上下温差,这样使得结晶器内铜液均匀性得到保证,避免因为温度不均产生气坑、开裂、缺铜等缺陷,提高了产品质量。
[0005]优选的,所述炉口砖本体上开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孔体下部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小端与第一孔体连通。通过在炉口砖底部设计锥形孔,正常生产时,锥形孔被石墨塞封堵,不会流出铜液,在停炉时,可将多余铜液放出,从而使尽可能少铜液留在炉中,为下次的开炉创造有利条件。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孔体的最低点与保温炉炉体内腔底壁平齐。这样可以避免因为炉口砖的边缘高于炉体的最低点造成的炉体内回存在铜液无法完全排出的问题,避免影响炉体使用寿命。
[0007]优选的,所述锥形孔内安装有石墨塞。在正常生产时,石墨塞封堵锥形孔,避免在正常生产阶段,铜液从锥形孔处流出,在停炉时,可将多余铜液放出,从而使尽可能少铜液留在炉中。
[0008]优选的,所述炉口砖本体的外侧设有用于安装结晶器的支架,所述支架与炉口砖本体之间设有隔热层。避免因为高温造成的支架的损坏。
[0009]优选的,所述支架上预留有用于安装结晶器的安装腔,结晶器的一端插入第二孔
体内,结晶器的结晶通道与所述出料口连通。保温炉炉体内的铜液经过出料口可以直接进入结晶器的结晶通道内进行冷却。
[0010]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0011]1、改变了炉口砖上的出料口的结构,使其兼具传统炉口砖的优点,又能避免铜液温度不均的问题;
[0012]2、将正常生产时的出料口和炉体内废液排出口区分开,可以避免因为废液的残渣对正常生产时的出料口的影响,可以提高生产质量。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现有技术炉口砖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5]图2是本技术炉口砖装配状态示意图;
[0016]图3是本技术炉口砖侧视图;
[0017]图4是本技术炉口砖主视图。
[0018]图中:1、炉口砖本体;2、出料口;21、第一孔体;22、第二孔体;3、锥形孔;4、石墨塞;5、支架;6、结晶器;7、隔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附图1

4所示,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铸保温炉用炉口砖,包括安装在保温炉炉口的炉口砖本体1,所述炉口砖本体1上开设有出料口2,所述出料口2为阶梯孔结构且包括第一孔体21和第二孔体22,所述第一孔体21的直径大于第二孔体22,所述第一孔体21的一端位于保温炉炉体内部,所述第二孔体22的一端位于保温炉炉体外部,所述第一孔体21的直径小于第二孔体22,所述第二孔体22内用来安装结晶器6。其中在炉口砖本体1的外侧设有用于安装结晶器6的支架5,所述支架5与炉口砖本体1之间设有隔热层7。避免因为高温造成的支架5的损坏。在支架5上预留有用于安装结晶器6的安装腔,结晶器6的一端插入第二孔体22内,结晶器6的结晶通道与所述出料口2连通。保温炉炉体内的铜液经过出料口2可以直接进入结晶器6的结晶通道内进行冷却。从图2中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的炉口砖的结构设计,本技术抬高了结晶器6的安装位置,结晶器6的结晶通道与第二孔体22连通,而第二孔体22与第一孔体21的底壁之间具有一定的落差,这样在实际生产时,位于底部的铜液无法通过出料口2流出,而底部的铜液一般温度比上层的铜液温度低,这样就有效地保证了进入结晶器6的铜液温度的均匀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因为温度不均产生的气坑、开裂、缺铜等缺陷,提高了产品质量。
[0021]此外由于抬高了结晶器6的位置,会导致炉体内底部的铜液无法通过出料口2排出,为了避免炉体内存在的残留铜液影响下一次生产,本技术在炉口砖本体1上开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孔体22下部的锥形孔3,锥形孔3的小端与第一孔体21连通。通过在炉口砖底部设计锥形孔3,正常生产时,锥形孔3被石墨塞4封堵,不会流出铜液,在停炉时,可将多余铜液放出,从而使尽可能少铜液留在炉中,为下次的开炉创造有利条件。在锥形孔3内安装有石墨塞4,石墨塞4可以耐高温,避免铜液的高温造成的损坏。在正常生产时,石墨塞4封堵锥形孔3,避免在正常生产阶段,铜液从锥形孔3处流出,在停炉时,可将多余铜液放出,从而使尽可能少铜液留在炉中。
[0022]其中需要注意的是,本技术中的第一孔体21的最低点与保温炉炉体内腔底壁平齐,参见附图2。这样可以避免因为炉口砖的边缘高于炉体的最低点造成的炉体内回存在铜液无法完全排出的问题,避免影响炉体使用寿命。
[0023]为了便于结晶器6的安装,本技术中的炉口砖本体1的外侧设有用于安装结晶器6的支架5,所述支架5与炉口砖本体1之间设有隔热层7。避免因为高温造成的支架5的损坏。支架5上预留有用于安装结晶器6的安装腔,结晶器6的一端插入第二孔体22内,结晶器6的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铸保温炉用炉口砖,包括安装在保温炉炉口的炉口砖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口砖本体上开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为阶梯孔结构且包括第一孔体和第二孔体,所述第一孔体的直径大于第二孔体,所述第一孔体的一端位于保温炉炉体内部,所述第二孔体的一端位于保温炉炉体外部,所述第一孔体的直径小于第二孔体,所述第二孔体内用来安装结晶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连铸保温炉用炉口砖,其特征在于,所述炉口砖本体上开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孔体下部的锥形孔,所述锥形孔的小端与第一孔体连通。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学峰姜少军丁家园李密钱家鸣蒋柯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科宇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