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塞杆密封改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6266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活塞杆密封改良结构,包括上连接部、中间部、下连接部、活塞杆和第一密封部,所述上连接部、中间部、下连接部上下依次设置且活塞杆依次穿过上连接部、中间部和下连接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挤压件、挤压部和密封油,所述挤压部环绕在活塞杆周围,所述挤压件压紧挤压部向活塞杆一侧收缩,所述挤压部与活塞杆的圆周表面之间设有密封油,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具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活塞杆密封改良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活塞杆密封
,具体涉及一种活塞杆密封改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气动系统中,气缸活塞杆频繁性地实现往复运动。活塞杆与缸筒之间的密封圈一般为唇式密封圈与组合密封圈,这类气动密封能够承受较高的压力,从而能够实现输出较大的推力。但是压力越大,密封圈与活塞杆接触面积也越大,从而使得密封与活塞杆之间的摩擦力增大,由此,在高压应用需求与频繁往复运动工况下,过大的摩擦力阻碍了气缸输出运动的高速响应,并且密封件的磨损加剧,从而导致密封圈过早失去密封作用,导致气缸出现漏气、跑气等现象从而影响液压缸的工作性能和作业质量,甚至造成严重事故。对于该问题,通常采取两种方法,一种是更换磨损的密封,但是更换过程会影响液压缸的工作效率,而且由于缺乏合适的监测方法,何时更换也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另一种方法就是设法对密封磨损进行补偿。
[0003]申请号2017103263799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液压缸活塞杆密封磨损补偿监测装置,其采用带内腔Y型密封圈作为活塞杆密封,并通过光纤光栅传感器实时监测液压缸活塞杆密封副表面的接触状态变化,为密封的磨损补偿提供信息反馈,根据液压缸活塞杆密封的实际磨损状态进行相应的补偿,从而在保证液压缸密封性能和运行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液压缸油液的泄漏,以延长活塞杆密封的使用寿命。该方案能实时改变带内腔Y型密封圈与活塞杆的接触应力大小,以提高密封性能。
[0004]上述专利虽然具有补偿效果,但是密封圈在发生磨损时,其不同部位磨损程度,密封圈输入压力膨胀后,很难保证所有的位置都得到了补偿,因此,对密封磨损进行补偿也不能很好的解决密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活塞杆密封改良结构,包括上连接部、中间部、下连接部、活塞杆和第一密封部,所述上连接部、中间部、下连接部上下依次设置且活塞杆依次穿过上连接部、中间部和下连接部,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挤压件、挤压部和密封油,所述挤压部环绕在活塞杆周围,所述挤压件压紧挤压部向活塞杆一侧收缩,所述挤压部与活塞杆的圆周表面之间设有密封油。
[0006]较佳的,挤压件包括弹簧和传导部,所述中间部的内侧设有腔部,所述弹簧套设在活塞杆上且弹簧的顶部与腔部的顶部连接,所述弹簧的底部抵接有传导部,所述挤压部设于传导部的下方且挤压部的上方设有锥形面,所述传导部的底部与锥形面相抵。
[0007]较佳的,所述下连接部的内侧设有供油管和油腔,所述供油管一端与油腔相连接,所述油腔环绕活塞杆设置。
[0008]较佳的,所述上连接部和下连接部均连接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外连端和内嵌端,所述外连端的内部设有密封圈,所述内嵌端的内部设有滞留部,所述密封圈
和滞留部环绕活塞杆设置。
[0009]较佳的,所述滞留部包括滞留环板,所述滞留环板靠近活塞杆的一侧设有滞留腔。
[0010]较佳的,所述滞留环板远离活塞杆的一端设有加压腔,所述加压腔与滞留腔之间设有连通孔。
[0011]较佳的,所述连通孔的截面宽度小于滞留腔的截面宽度。
[0012]较佳的,所述滞留环板上下至少设有两个,所述滞留环板之间设有刮除环。
[0013]较佳的,所述刮除环为石墨环。
[0014]较佳的,所述刮除环远离活塞杆的一端与滞留环板之间形成有膨胀空间,所述膨胀空间与加压腔相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方案在活塞杆的周围设有挤压部,挤压部与活塞杆表面直接留有一定的间隙,往活塞缸的表面加上密封油,密封油随着活塞运动进入挤压部与活塞杆之间的间隙中,形成一个密封油膜,用以防止发生气体泄漏,同时挤压件对挤压部进行挤压,可以使得间隙变小,密封油膜与活塞杆和挤压部之间更不容易存在缝隙,密封效果更好。本方案即不需要更换密封件,也不需要对密封件进行补偿,能够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0016]2.本专利技术还设有滞留部,滞留部与活塞杆之间能够形成另一层油膜,进一步起到增加密封性的作用。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密封部结构图;图3为图2中A标记放大结构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滞留腔注入密封油后结构图。
[0018]图中:1上连接部、2中间部、3下连接部、4活塞杆、5挤压部、6弹簧、7 传导部、8腔部、9锥形面、10供油管、11油腔、12外连端、13内嵌端、14密封圈、15滞留环板、16滞留腔、17加压腔、18连通孔、19刮除环、20膨胀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0]实施例1一种活塞杆密封改良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上连接部1、中间部2、下连接部3、活塞杆4和第一密封部,上连接部1、中间部2、下连接部3上下依次设置且活塞杆4依次穿过上连接部1、中间部2和下连接部3。第一密封部包括挤压件、挤压部5和密封油,挤压部5环绕在活塞杆4周围,上连接部1的上方为高压侧,下连接部3的下方为低压侧,活塞杆4一端连接有活塞并沿着上连接部1、中间部2、下连接部3做轴向往复运动,挤压部5位于中间部2的底部,挤压部5为一个环形结构且上方的截面为锥形面9,中间部2的内侧设有腔部8,腔部8的顶端连接有弹簧6,腔部8的内部还活动设有传导部7,传导部7为顶部开口空心结构,其外部形状结构与腔部8相匹配,腔部8可以是圆柱结构或者方形结构,而传导部7的外部形状也为对应的
圆柱结构或者方形结构,弹簧6的底部作用于传动部上,给传导部7一个向下的力,传导部7的底部紧贴挤压部5,而挤压部5的上方截面为锥形面9,传导部7将弹簧6的作用力传递给挤压部5,在挤压部5顶部锥形面9的作用下,挤压部5向活塞杆4一侧收缩,使得挤压部5与活塞杆4表面的间隙减小,挤压件除了采用上述结构以外,任何能够将挤压部5起到收缩的结构都可以作为挤压件。下连接部3的内侧设有供油管10和油腔11,供油管10一端与油腔11相连接,油腔11环绕活塞杆4设置,供油管10可以往油腔11中注入密封油,密封油可以是润滑油、甘油和橄榄油,市场上常见的许多润滑剂都可以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密封油,密封油注入至油腔11后,会覆盖在油腔11对应的活塞杆4表面,活塞杆4从低压侧往高压侧移动时,活塞杆4表面的密封油会流入活塞杆4与挤压部5之间的间隙中,并在间隙中形成一层密封油膜作为密封结构,挤压件对挤压部5进行挤压,可以使得间隙变小,密封油膜与活塞杆4和挤压部5之间更不容易存在缝隙,密封效果更好。
[0021]本方案即不需要更换密封件,也不需要对密封件进行补偿,能够起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0022]实施例2本实施例具有和实施例1相同的部分,区别在于:上连接部1和下连接部3均连接有第二密封部,上连接部1连接的第二密封部和下连接部3连接的第二密封部对称设置,结合图2和图3,本实施例对上连接部1连接的第二密封部进行详细描述。第二密封部包括外连端12和内嵌端13,外连端12的内部设有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塞杆密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连接部(1)、中间部(2)、下连接部(3)、活塞杆(4)和第一密封部,所述上连接部(1)、中间部(2)、下连接部(3)上下依次设置且活塞杆(4)依次穿过上连接部(1)、中间部(2)和下连接部(3),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挤压件、挤压部(5)和密封油,所述挤压部(5)环绕在活塞杆(4)周围,所述挤压件压紧挤压部(5)向活塞杆(4)一侧收缩,所述挤压部(5)与活塞杆(4)的圆周表面之间设有密封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塞杆密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件包括弹簧(6)和传导部(7),所述中间部(2)的内侧设有腔部(8),所述弹簧(6)套设在活塞杆(4)上且弹簧(6)的顶部与腔部(8)的顶部连接,所述弹簧(6)的底部抵接有传导部(7),所述挤压部(5)设于传导部(7)的下方且挤压部(5)的上方设有锥形面(9),所述传导部(7)的底部与锥形面(9)相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活塞杆密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连接部(3)的内侧设有供油管(10)和油腔(11),所述供油管(10)一端与油腔(11)相连接,所述油腔(11)环绕活塞杆(4)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活塞杆密封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连接部(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费骁郑亨永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汉苏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