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及储能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44111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设备,包括: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间隔形成有电池间隙;导热单元,所述导热单元插接于所述电池间隙内并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外周壁传热连接;以及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导热单元传热连接,用于将所述电池单元产生的热量排散至外部环境中。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导热单元直接与电池单体进行接触热交换散热,不需要使用冷却介质,不仅能够节省成本,同时可以消除泄漏的安全隐患,保护电池单体使用安全和寿命;并且,导热单元是与电池单体的外周壁接触的,使电池单体温度传导更加均匀一致,从而保证电池单体使用性能。从而保证电池单体使用性能。从而保证电池单体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及储能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储能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在储能设备中,电池作为一个最小的能量存储单元,在吸收能量或释放能量的过程中均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确保储能设备长时间安全可靠运行,产生的这些热量需要被引导至外部环境中,以使储能设备降温并保持合理温度,也即储能设备需要进行热管理设计。
[0003]目前常用的热管理方式主要包括如下两种:第一种是在电池的底部或者电池之间铺设水冷板,利用循环水将热量带走;第二种是在电池的底部安装热管冷却系统,利用热管冷却系统将电池产生的热量从电池底部带走。而第一种水冷热管理方式需要使用到冷却介质(如冷却水),且需要定期更换冷却介质,使用及围护成本高,此外还存在冷却介质泄漏的风险和隐患,对电池的安全使用和寿命造成很大威胁;第二种方式中电池的热量由顶部向底部传导,会造成电池内部温度均匀一致性差,容易对电池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及储能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使用及围护成本高,安全隐患大,容易造成电池性能不良的问题。
[0005]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模组,其包括:
[0006]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间隔形成有电池间隙;
[0007]导热单元,所述导热单元插接于所述电池间隙内并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外周壁传热连接;以及
[0008]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导热单元传热连接,用于将所述电池单元产生的热量排散至外部环境中。
[0009]上述方案的电池模组工作时,由于电池单体之间的电池间隙中安装有导热单元,当电池单元长时间工作产生大量热量时,热量会通过接触热交换的方式从电池单体传导至导热单元上,进一步通过导热单元传导至散热器上,并最终通过散热器排散至外部环境中,由此实现对电池模组散热降温,实现电池模组的自我热管理。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导热单元直接与电池单体进行接触热交换散热,不需要使用冷却介质,不仅能够节省成本,同时可以消除泄漏的安全隐患,保护电池单体使用安全和寿命;并且,导热单元是与电池单体的外周壁接触的,使电池单体温度传导更加均匀一致,从而保证电池单体使用性能。
[0010]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呈阵列结构设置,呈矩形结构排布的相邻四个所述电池单体围成所述电池间隙,所述导热单元包括多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一一对应的插接于所述电池间隙中并与外周的四个所述电池单体的外周壁传热连接。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外周壁凹设形成有弧形凹面,所述电池单体设置为圆柱电池,所述圆柱电池的外圆弧面适配嵌合于所述弧形凹面内。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热管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段同轴连接的传热段,所述传热段伸出至所述电池单元的外部并与所述散热器传热连接;
[0014]其中,所述传热段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段的直径。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设有连接孔,所述传热段插接于所述连接孔内。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正极汇流片和负极汇流片,所述正极汇流片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正极柱焊接,所述负极汇流片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的负极柱焊接。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支架单元,所述支架单元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连接固定。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架单元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一端一一对应的插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孔内,所述第二支架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所述电池单体的第二端一一对应的插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孔内。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底壳和上盖,所述底壳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所述电池单元装设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上盖盖合于所述底壳的开口端,且所述上盖开设有过孔,所述散热器装设于所述上盖的外部,所述导热单元的一端穿过所述过孔并与所述散热器传热连接。
[0020]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储能设备,其包括如上所述的电池模组。
附图说明
[0021]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所述的电池模组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图1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电池单元与导热单元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图3的俯视结构图;
[0027]图5为图4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图;
[0028]图6为本申请中导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说明:
[0030]100、电池模组;10、电池单元;11、电池单体;12、电池间隙;20、导热单元;21、导热管;211、连接段;211a、弧形凹面;212、传热段;30、散热器;31、连接孔;40、正极汇流片;50、负极汇流片;60、第一支架;70、第二支架;80、底壳;81、容纳腔;90、上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0032]如图1至图6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一种电池模组100,其包括电池单元10、导热单元20以及散热器30。电池单元10包括多个电池单体11,多个电池单体11之间间隔形成有电池间隙12;导热单元20插接于电池间隙12内并与电池单体11的外周壁传热连接;散热器30与导热单元20传热连接,用于将电池单元10产生的热量排散至外部环境中。
[0033]综上,实施本实施例技术方案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上述方案的电池模组100工作时,由于电池单体11之间的电池间隙12中安装有导热单元20,当电池单元10长时间工作产生大量热量时,热量会通过接触热交换的方式从电池单体11传导至导热单元20上,进一步通过导热单元20传导至散热器30上,并最终通过散热器30排散至外部环境中,由此实现对电池模组100散热降温,实现电池模组100的自我热管理。
[0034]相较于现有技术而言,导热单元20直接与电池单体11进行接触热交换散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单元,电池单元包括多个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之间间隔形成有电池间隙;导热单元,所述导热单元插接于所述电池间隙内并与所述电池单体的外周壁传热连接;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呈阵列结构设置,呈矩形结构排布的相邻四个所述电池单体围成所述电池间隙,所述导热单元包括多个导热管,所述导热管一一对应的插接于所述电池间隙中并与外周的四个所述电池单体的外周壁传热连接;以及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导热单元传热连接,用于将所述电池单元产生的热量排散至外部环境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包括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外周壁凹设形成有弧形凹面,所述电池单体设置为圆柱电池,所述圆柱电池的外圆弧面适配嵌合于所述弧形凹面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管还包括与所述连接段同轴连接的传热段,所述传热段伸出至所述电池单元的外部并与所述散热器传热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传热段的直径小于所述连接段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爱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乐亿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