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4376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关于等离子显示装置,包含了前面基板、后面基板、框架以及驱动电路基板,前面基板上设置了数个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组成的维持电极对,后面基板设置了数个与上述维持电极相垂直的寻址电极,框架用于支撑由上述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合并组成的等离子显示板,驱动电路基板设置在上述框架上,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上述前面基板或者后面基板中至少有一个基板的非放电区域中设置了电磁干扰屏蔽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等离子显示装置通过对现有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进行改进,起到了屏蔽电磁干扰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等离子显示装置的技术,尤其是是关于一种经过了改进的,能够屏蔽等离子显示装置驱动时所产生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interferenceEMI)的等离子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设置于等离子显示板(Plasma Display Panel)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之间的间隔壁由一个单位的单元构成,各单元内中冲进了含有诸如氖气(Ne)、氦气(He)和氖氦的混合气体(Ne+He)等主放电气体以及少量的氙气的惰性气体。当给其施加高频电压使其放电时,惰性气体会产生真空紫外线(Vacuum Ultraviolet rays),通过紫外线激射使间隔壁之间形成的荧光体,荧光体层就会产生可视发光,从而构成画面。图1是简单显示现有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结构的示意图。如附图1所示,等离子显示装置包含以下组件包含了用于决定整体外形的前壳(Front cabinet)111和后盖(Back cover)112的外壳110;通过上述外壳内部的气体放电所产生的真空紫外线激射荧光体,使荧光体产生出可视光线,从而显示画面的等离子显示板120;用于驱动控制上述等离子显示板,并包含了PCB的驱动电路基板130;与上述驱动电路基板相连,能够释放等离子显示装置驱动时所产生的热量,并形成上述等离子显示板的框架140。此外,等离子显示装置还包含以下组件离上述等离子显示板的前面具有一定间隔,设置在透明玻璃基板(未图示),并附着着膜层的滤光器(Filter)150;用于支撑上述滤光器150,并与金属后盖导电连接的弹簧夹垫圈(FingerSpring Gasket)160和滤光器支架(Filter Supporter)170; 用于支撑住包含了上述驱动装置的等离子显示板的设备支架(ModuleSupporter)180。具有上述结构的现有的等离子显示装置的制作过程如下。首先,制作出上述用于显示画面的等离子显示板,然后安装设置在上述等离子显示板背面的框架和驱动装置,这样就制作出了等离子显示板设备。然后,在上述等离子显示板设备上套上了框定外形的外壳110,这样完整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就制作完成了。下面参照附图2对等离子显示板的结构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图2是简略显示现有的等离子显示板结构的斜视图。如图2所示,等离子显示板设置了前面基板200和后面基板210,前面基板200和后面基板210相互平行并相隔一定的距离。前面基板200的用于显示画面图像的前玻板201上排列着数个维持电极对,每一个维持电极对又由一对扫描电极202和一对维持电极203组成。后面基板210的背面设置了后玻板211,后面基板210上排列着与上述维持电极对相垂直的数个寻址电极213。前面基板200包含的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一对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用于使一个放电单元中的惰性气体相互放电,并维持单元的发光。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由采用透明的ITO物质制成的透明电极(a)和采用金属材料制成的金属总线(以下简称Bus)电极(b)组成。扫描电极202和维持电极203插入在用于限制放电电流,并使两种电极之间绝缘的一个以上的上部诱电体层204中。上部诱电体层204的下面设置了由氧化镁(MgO)材料制成的保护层205,用于保护放电环境。后面基板210上排列着数个放电空间,各个放电空间由间隔壁212间隔而成,呈条纹类型(井字状)并相互平行,用于放置放电单元。此外,用于执行寻址放电,产生真空紫外线的数个寻址电极213相对于间隔壁212呈平行状态。后面基板210的上侧面上涂有在寻址放电时,能够放射出用于进行画面显示的可视光线的R、G、B(红、绿、蓝)荧光体214。在寻址电极213与荧光体214之间也设置了下部诱电体层215,用于保护寻址电极213。图3a和图3b是对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结构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图3a是简单显示现有的等离子显示板前面基板的示意图;图3b是简单显示现有的等离子显示板后面基板的示意图。如附图3a所示,等离子显示板的前面基板300A由放电区域310、Bus电极320、电极焊点330和画格型元件340构成。放电区域310是产生实际放电并形成画面图像的区域。Bus电极320为了使放电区域310进行放电而设置的金属电极。Bus电极在一个单位单元中被分成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电极焊点330设置在放电区域310外围的两侧,与画格型元件340相连并向外部突出,是Bus电极320的延长部分。画格型元件340通过软性印刷电路(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图中为标识),与设置在驱动电路基板上的驱动电路130相连,并向Bus电极320传送信号。画格型元件340由设有起连接作用的配电线的COF(Chip on Film)或TCP(TapeCarrier Package)构成。如附图3b所示,等离子显示板的后面基板300B由放电区域310、寻址电极350、电极焊点360和画格型元件370组成。放电区域310是产生实际放电并形成画面图像的区域。寻址电极350是为了在放电区域310内进行寻址放电而设置的电极。电极焊点360设置在放电区域310外围的一侧,与画格型元件370相连并突出在外部,是寻址电极350的延长部分。画格型元件370通过软性印刷电路(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图中为标识),与设置在驱动电路基板上的驱动电路130相连,并向寻址电极350发送信号。画格型元件370由设有起连接作用的配电线的COF(Chip on Film)或TCP(TapeCarrier Package)构成。采用上述电极结构的等离子显示板在被驱动时,由于维持电极与扫描电极之间流动的电流,会产生很强的电磁干扰。更详细的说,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流根据施加维持脉冲的极性,在所定的脉冲期间内,从扫描电极向维持电极方向流动,在下一个所定的脉冲期间内,从维持电极向扫描电极方向流动。这时,由于产生的电磁场没有相互抵消,而是向着同一方向放射,所以当等离子显示装置被驱动时,就会产生电磁干扰。在现有的的情况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了在等离子显示板的前面设置用于切断电磁干扰的滤光器,在等离子显示板的后面利用框架切断电磁干扰的方法。另外,在在等离子显示板的侧面利用由于前面基板与后面基板合并形成的拆焊线来屏蔽电磁干扰。但是,由于侧面的拆焊线使用玻璃材料制成,拆焊线中又为了引出电极焊点而保留一定的空间,因此不能很有效地屏蔽电磁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提供一种通过改进等离子显示装置的结构,从而能够有效屏蔽电磁干扰的等离子显示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等离子显示装置包含了前面基板、后面基板、框架以及驱动电路基板,前面基板上设置了数个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组成的维持电极对,后面基板设置了数个与上述维持电极相垂直的寻址电极,框架用于支撑由上述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合并组成的等离子显示板,驱动电路基板设置在上述框架上,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上述前面基板或者后面基板中至少有一个基板的非放电区域中设置了电磁干扰屏蔽电极。本专利技术的电磁干扰屏蔽电极延长线连接在画格型元件的一端,画格型元件与上述前面基板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延长出来的电极焊点相连,上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等离子显示装置,包含了前面基板、后面基板、框架以及驱动电路基板,前面基板上设置了数个由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组成的维持电极对,后面基板设置了数个与上述维持电极相垂直的寻址电极,框架用于支撑由上述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合并组成的等离子显示板,驱动电路基板设置在上述框架上,其特征在于:上述前面基板或者后面基板中至少有一个基板的非放电区域中设置了电磁干扰屏蔽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植文宁涉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