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39907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1
提供能够以不变更冷却器的形状的方式对厚度不同的各种发热体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具备:多个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具有扁平状的冷却器主体、吸入部以及排出部,所述扁平状的冷却器主体供冷却液在内部流通,所述吸入部是与冷却器主体正交的方向成为中心线方向的圆筒状,并向冷却器主体的内部吸入冷却液,所述排出部是与冷却器主体正交的方向成为中心线方向的圆筒状,并从冷却器主体向外部排出冷却液;以及圆筒状的收容构件,所述收容构件以收容作为多个冷却器中的一个冷却器的第1冷却器的排出部的一部分和作为多个冷却器中的其他冷却器的第2冷却器的吸入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于吸入部和排出部的外侧。式配置于吸入部和排出部的外侧。式配置于吸入部和排出部的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层叠型冷却器以如下方式构成。即,层叠型冷却器具有:供给集管部,所述供给集管部将设置有供冷却介质流通的制冷剂流路的扁平形状的多个冷却管以能够从两面夹持电子部件的方式层叠配置而成,并且向各制冷剂流路供给冷却介质;以及排出集管部,所述排出集管部从各制冷剂流路排出冷却介质。冷却管设置有在层叠方向开口并且突出的突出管部而成。相邻的冷却管使突出管部彼此嵌合并且将突出管部的侧壁彼此接合,由此使互相的制冷剂流路连通,形成供给集管部及排出集管部。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

50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在相邻的冷却器(在专利文献1中为冷却管)之间配置的作为冷却对象的发热体(在专利文献1中为电子部件)的厚度(层叠方向的大小)多种多样,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层叠型冷却器的结构中,不得不根据发热体的厚度来变更冷却器的形状。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不变更冷却器的形状的方式对厚度不同的各种发热体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0]基于该目的而完成的本技术是一种冷却装置,具备:多个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具有扁平状的冷却器主体、吸入部以及排出部,所述扁平状的冷却器主体供冷却液在内部流通,所述吸入部是与该冷却器主体正交的方向成为中心线方向的圆筒状,并向该冷却器主体的内部吸入该冷却液,所述排出部是与该冷却器主体正交的方向成为该中心线方向的圆筒状,并从该冷却器主体向外部排出该冷却液;以及圆筒状的收容构件,所述收容构件以收容作为所述多个冷却器中的一个冷却器的第1冷却器的所述排出部的一部分和作为所述多个冷却器中的其他冷却器的第2冷却器的所述吸入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于该吸入部和该排出部的外侧。
[0011]技术效果
[0012]根据本技术,能够以不变更冷却器的形状的方式对厚度不同的各种发热体进行冷却。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外观的一例的图。
[0014]图2是示出图1的II

II部的截面的一例的图。
[0015]图3是将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器的部件分解后的图的一例。
[0016]图4是示出对厚度不同的发热体进行冷却的方式的一例的图。
[0017]图5是示出对厚度不同的发热体进行冷却的方式的一例的图。
[0018]图6是示出沿上下方向观察冷却器主体的情况下的形状的一例的图。
[0019]图7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截面的一例的图。
[0020]图8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截面的一例的图。
[0021]图9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外观的一例的图。
[0022]图10是示出图9的X

X部的截面的一例的图。
[0023]图11是将构成第4实施方式的冷却器的部件分解后的图的一例。
[0024]图12是图9的X

X部的截面的立体图的一例。
[0025]图13是示出制造冷却器的方法的一例的图。
[0026]图14是将构成第4实施方式的冷却器的部件分解后的图的一例。
[0027]附图标记说明
[0028]1、2、3、4、5

冷却装置,10、400、500

冷却器,11

第1冷却器,12

第2冷却器,13

第3冷却器,20

收容构件,30

密封构件,50

限制构件,100

发热体,110

冷却器主体,120

接合构件,130

O形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30]<第1实施方式>
[0031]图1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1的外观的一例的图。
[0032]图2是示出图1的II

II部的截面的一例的图。
[0033]图3是将构成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器10的部件分解后的图的一例。
[0034]第1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1是在图2的上下方向上层叠有能够供冷却液在内部流通的冷却器10的层叠型的冷却装置。冷却器10的外形为扁平状且长方体状。以下,有时将层叠冷却器10的方向称为“上下方向”。另外,有时将长方体状的冷却器10中的与上下方向正交的矩形的长边方向称为“第1方向”,将矩形的短边方向称为“第2方向”。另外,以下,有时以将位于图1的最上方处的冷却器10称为第1冷却器11、将从上方起第2个冷却器10称为第2冷却器12的方式将从上方起第k个冷却器10称为第k冷却器1k。在图1所示的例子中,k为1~3这样的整数,从上方起第3个第3冷却器13位于最下方。此外,k也可以是4以上的整数。
[0035]冷却器10具有供冷却液在内部流通的冷却器主体110、与冷却器主体110接合的接合构件120、以及嵌入到接合构件120的O形环130。
[0036]另外,冷却装置1具有收容构件20,所述收容构件20配置在相邻的冷却器10之间,并以收容相邻的冷却器10中的一个冷却器的接合构件120的至少一部分和其他冷却器的接合构件120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在这2个接合构件120的外侧。另外,冷却装置1具有抑制冷却液从设置于最下层的第3冷却器13的接合构件120的开口部泄漏的密封构件30。
[0037]关于冷却器主体110,外形为扁平状且长方体状,在内部具有能够供冷却液从第1方向(在图2中为左右方向)的一方(在图2中为左侧(以下有时称为“第1侧”))的端部向另一
方(在图2中为右侧(以下有时称为“第2侧”))的端部流通的空腔。并且,在第1方向的第1侧的端部及第2侧的端部处的、上部和下部分别形成有将冷却器主体110的外部与内部连通的连通孔111。能够例示连通孔111为圆形。能够例示连通孔111形成于第2方向的中央部。
[0038]冷却器主体110的结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例示冷却器主体110是通过激光焊接或钎焊(日文:
ろう


)将由金属板成形出的凹状的壳体和覆盖壳体的开口部的由金属板成形出的罩接合而成的。另外,能够例示冷却器主体110是通过激光焊接或钎焊将以第1方向成为挤压方向的方式通过挤压加工而成形出并在内部形成有多个贯通孔的壳体和覆盖壳体的第1方向的两端部各自的开口部的罩接合而成的。另外,能够例示冷却器主体110的材质为铝材。
[0039]接合构件120是内径为连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冷却器,所述冷却器具有扁平状的冷却器主体、吸入部以及排出部,所述扁平状的冷却器主体供冷却液在内部流通,所述吸入部是与该冷却器主体正交的方向成为中心线方向的圆筒状,并向该冷却器主体的内部吸入该冷却液,所述排出部是与该冷却器主体正交的方向成为该中心线方向的圆筒状,并从该冷却器主体向外部排出该冷却液;以及圆筒状的收容构件,所述收容构件以收容作为所述多个冷却器中的一个冷却器的第1冷却器的所述排出部的一部分和作为所述多个冷却器中的其他冷却器的第2冷却器的所述吸入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于该吸入部和该排出部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却器各自在所述冷却器主体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流通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即第1端部及下游侧的端部即第2端部分别具有所述吸入部及所述排出部,所述第1冷却器的所述第1端部的所述排出部与所述第2冷却器的该第1端部的所述吸入部相对配置,并且该第1冷却器的所述第2端部的该吸入部与该第2冷却器的该第2端部的该排出部相对配置,所述收容构件具有:第1收容构件,所述第1收容构件以收容所述第1冷却器的所述第1端部的所述排出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2冷却器的该第1端部的所述吸入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以及第2收容构件,所述第2收容构件以收容该第1冷却器的所述第2端部的该吸入部的一部分和该第2冷却器的该第2端部的该排出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构件还具备:第3收容构件,所述第3收容构件以收容所述第2冷却器的所述第1端部的所述排出部的一部分和与该第2冷却器相对配置的第3冷却器的该第1端部的所述吸入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以及第4收容构件,所述第4收容构件以收容该第2冷却器的所述第2端部的该吸入部的一部分和该第3冷却器的该第2端部的该排出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却器各自在所述冷却器主体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流通方向的上游侧的端部即第1端部具有所述吸入部,在该第1端部及下游侧的端部即第2端部的各自,在所述中心线方向的位置处的与设置有该吸入部的第3侧相反一侧即第4侧具有所述排出部,所述第2冷却器在所述第2端部且所述第3侧具有吸入从所述第1冷却器的该第2端部的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所述冷却液的第2吸入部,所述收容构件具有:第1收容构件,所述第1收容构件以收容所述第1冷却器的所述第1端部的所述排出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2冷却器的所述吸入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以及第2收容构件,所述第2收容构件以收容该第1冷却器的所述第2端部的该排出部的一部分和该第2冷却器的所述第2吸入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具备第3收容构件,所述第3收容构件以收容所述第2冷却器的所述排出部的一部分和与该第2冷却器相对配置的第3冷却器的所述吸入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于该排出部和该吸入部的外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3冷却器在所述第2端部且所述第3侧具有吸入从所述第2冷却器的该第2端部的所述排出部排出的所述冷却液的第3吸入部,所述冷却装置还具备第4收容构件,所述第4收容构件以收容所述第2冷却器的所述第2端部的所述排出部的一部分和所述第3冷却器的所述第3吸入部的一部分的方式配置。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冷却器各自在所述冷却器主体中的所述冷却液的流通方向的上游侧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岸正幸金井俊典平野智哉
申请(专利权)人:昭和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