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型滑坡竖向渗管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3909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型滑坡竖向渗管结构,涉及滑坡治理及排水领域。该大型滑坡竖向渗管结构,包括岩土体、滑坡体、渗管组件和吊装组件,通过从排水隧洞内采用钻机垂直向上进行竖向钻孔,改变传统钻孔作业形式,钻孔时,采用根管进行钻进,成孔后,架设吊装组件并将钢绳放置于滑轮上,转动转筒对钢绳进行收卷,利用钢绳将透水管从排水隧洞内吊至孔洞孔内,随后,拆除吊装组件,利用外接拔管机从滑坡体地表边拔根管边放粗砂,防止孔洞塌孔而造成粗砂不能下放,本方案实现解决滑坡体地表钻机搬家困难和避免地面线上植被大面积破坏等问题,同时可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保障透水管排水渗管施工质量。排水渗管施工质量。排水渗管施工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型滑坡竖向渗管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滑坡治理及排水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型滑坡竖向渗管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大型、特大型滑坡治理中,多采用排水隧洞进行治理,而竖向渗管为排水隧洞实施的关键所在,其主要是收集滑坡体内地下水,并将其引至排水洞内排出,以降低地下水对坡体的危害,提高坡体稳定性。
[0003]目前竖向渗管的施工方式一般为地表钻孔,下放渗管,孔底封闭,粗砂下放,孔口封闭,在上述施工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滑坡体上坡面起伏较大,钻机搬家困难,搬家过程中造成时间浪费、成本增加;地表作业面积较大,造成大面积的植被破坏;竖向PE透水管多采用接管形式,在深厚滑坡中,由于渗管过长,接头处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并且吊装设备难以进行灵活使用,存在一定的弊端,大大增加了目前竖向渗管施工作业的工作难度和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型滑坡竖向渗管结构,通过洞内竖直向上进行渗管钻孔施工,充分利用了排水洞作业面,可让地表工作面大面积减小,实现解决地表钻机搬家困难、避免植被大面积破坏等问题,同时可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保障排水渗管施工质量。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大型滑坡竖向渗管结构,包括:
[0006]岩土体,所述岩土体内开设有容纳钻孔设备的排水隧洞,以及
[0007]滑坡体,所述滑坡体自然覆盖于岩土体的顶面;
[0008]渗管组件,所述渗管组件设置于岩土体和滑坡体内,用于收集所述滑坡体内地下水;
[0009]吊装组件,所述吊装组件架设于滑坡体的顶部,用于吊装所述渗管组件并将其安装于岩土体和滑坡体内。
[0010]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排水隧洞内架设有钻机,所述岩土体和滑坡体内且位于排水隧洞的顶部通过钻机开设有若干孔洞,所述滑坡体的顶部为地面线。
[00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渗管组件包括:
[0012]根管,所述根管与孔洞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根管用于对所述孔洞进行扩撑;
[0013]透水管,所述透水管设置于根管的内腔;
[0014]底孔固件,所述底孔固件浇筑于孔洞内腔的底部;
[0015]顶孔固件,所述顶孔固件浇筑于孔洞内腔的顶部,所述底孔固件和顶孔固件分别通过速凝混凝砂浆和素砼进行封闭。
[001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根管的内表面且位于透水管的外表面填充有粗砂,所述透水管的顶部设置有螺纹管。
[00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透水管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阔撑件,所述阔撑件的表面开设有入料孔。
[001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吊装组件包括:
[0019]支架,所述支架有若干组,每组支架由两根支架配合组成,所述支架架设于滑坡体的顶部;
[0020]顶梁,所述顶梁滑动设置于支架内腔的顶部;
[0021]滑轮,所述滑轮设置于顶梁的底部;
[0022]钢绳,所述钢绳设置于滑轮的内表面;
[0023]收卷壳,所述收卷壳设置于支架的一侧;
[0024]转筒,所述转筒设置于收卷壳的内腔,所述转筒用于收卷所述钢绳。
[002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支架表面的底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阔撑腿,所述支架的表面连接有用于对阔撑腿进行限位的卡座,所述支架的一侧连接有导向件。
[0026]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顶梁的表面开设有若干螺孔,所述螺孔的内腔设置有螺杆,所述滑轮的顶部通过转轴活动连接有连接件。
[002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钢绳的一端连接有内螺纹筒,所述收卷壳的一侧一体成型有固定件,所述收卷壳内腔的左侧开设有用来对钢绳进行导向的导孔,所述收卷壳内腔的前后两侧均贯穿开设有安装孔。
[0028]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转筒表面的两端均套设有收卷挡盘,两个收卷挡盘相对一侧的两端均固连有收卷杆,所述转筒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来收卷钢绳的转盘。
[002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大型滑坡竖向渗管结构,使用时,排水隧洞开挖后,从排水隧洞内采用钻机垂直向上进行竖向钻孔,孔径140~180mm,由于滑坡上岩土体结构松散,为防止塌孔需在排水隧洞进行钻孔时,采用根管进行钻进,对钻孔后的孔洞进行支撑;孔洞成孔后暂不拔出根管,根据孔洞孔口位置在孔洞孔口上方设置吊装组件;随后,对吊装组件进行架设,将支架架设于滑坡体上孔洞顶部,随后将钢绳放置于滑轮上,将钢绳从孔洞孔口放入到排水隧洞内,通过内螺纹筒与准备好的90~120mm透水管相连,因透水管材质较轻,同时钢绳的另一端缠绕于转筒上,随后转动转筒对钢绳进行收卷,利用钢绳将透水管从排水隧洞内吊至孔洞孔内;吊装时,孔洞孔内顶部范围采用底孔固件速凝水泥砂浆进行封闭;进一步的,拆除吊装组件,利用外接拔管机从滑坡体地表边拔根管边放粗砂,防止孔洞塌孔而造成粗砂不能下放;根管拔出后,孔洞孔顶采用顶孔固件素混凝土封闭孔口,完成透水管安装工作;透水管安装至孔洞内,能够对滑坡体内地下水进行收集,并将其引至排水隧洞内排出,以降低地下水对滑坡体坡体的危害,提高滑坡体坡体稳定性,最终,本方案通过排水隧洞洞内竖直向上进行钻孔施工,充分利用了排水隧洞作业面,可让滑坡体地表工作面进行大面积减小,实现解决滑坡体地表钻机搬家困难和避免地面线上植被大面积破坏等问题,同时可加快施工进度、节约施工成本、保障透水管排水渗管施工质量,从而解决上述缺陷。
附图说明
[00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
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31]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抗顺层偏压的洞内锚固的结构立体剖视示意图;
[0032]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岩土体局部结构立体剖视示意图;
[0033]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渗管组件结构立体剖视示意图;
[0034]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渗管组件局部结构立体剖视示意图;
[0035]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吊装组件结构立体示意图;
[0036]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吊装组件结构后视立体示意图;
[0037]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收卷壳和转筒结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8]附图标记说明:
[0039]10、岩土体;11、排水隧洞;12、钻机;
[0040]20、滑坡体;20a、地面线;
[0041]30、孔洞;
[0042]40、渗管组件;41、根管;411、粗砂;42、透水管;421、螺纹管;422、阔撑件;423、入料孔;43、底孔固件;44、顶孔固件;
[0043]50、吊装组件;511、阔撑腿;512、卡座;513、导向件;52、顶梁;521、螺杆;522、螺孔;53、滑轮;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型滑坡竖向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岩土体(10),所述岩土体(10)内开设有容纳钻孔设备的排水隧洞(11),以及滑坡体(20),所述滑坡体(20)自然覆盖于岩土体(10)的顶面;渗管组件(40),所述渗管组件(40)设置于岩土体(10)和滑坡体(20)内,用于收集所述滑坡体(20)内地下水;吊装组件(50),所述吊装组件(50)架设于滑坡体(20)的顶部,用于吊装所述渗管组件(40)并将其安装于岩土体(10)和滑坡体(20)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滑坡竖向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隧洞(11)内架设有钻机(12),所述岩土体(10)和滑坡体(20)内且位于排水隧洞(11)的顶部通过钻机(12)开设有若干孔洞(30),所述滑坡体(20)的顶部为地面线(20a)。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型滑坡竖向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渗管组件(40)包括:根管(41),所述根管(41)与孔洞(30)的内表面滑动接触,所述根管(41)用于对所述孔洞(30)进行扩撑;透水管(42),所述透水管(42)设置于根管(41)的内腔;底孔固件(43),所述底孔固件(43)浇筑于孔洞(30)内腔的底部;顶孔固件(44),所述顶孔固件(44)浇筑于孔洞(30)内腔的顶部,所述底孔固件(43)和顶孔固件(44)分别通过速凝混凝砂浆和素砼进行封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滑坡竖向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根管(41)的内表面且位于透水管(42)的外表面填充有粗砂(411),所述透水管(42)的顶部设置有螺纹管(42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型滑坡竖向渗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管(42)的外表面设置有若干阔撑件(422),所述阔撑件(422)的表面开设有入料孔(42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型滑坡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海松邬凯刘永牟琦邵江张进向波冯靖魏安辉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