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整体式无伸缩缝桩板式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3574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整体式无伸缩缝桩板式路基结构,由预制板、预制管桩、现浇端横梁、斜置搭板、枕梁、路面结构层组成,所述预制板在板端部通过所述现浇端横梁与所述预制管桩固接,所述现浇端横梁与所述斜置搭板的首端形成假缝构造,实现铰接连接,所述斜置搭板尾端支承在所述枕梁上,所述斜置搭板设置形成有纵坡,与路面形成夹角,所述路面结构层与斜置搭板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取消传统桩板式路基结构中的伸缩缝,改善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服务品质,行车舒适平顺、噪音小,同时避免了伸缩缝病害,提高了结构抗灾能力,降低了结构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了结构全寿命周期成本。降低了结构全寿命周期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整体式无伸缩缝桩板式路基结构


[0001]本技术专利涉及道路工程
,尤其是涉及一种整体式无伸缩缝桩板式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桩板式路基是一种采用预制板、预制管桩形成的框架结构体系代替传统填土路基的道路结构,由于具有结构刚度大、工后沉降小、施工速度快、占地面积少等优势,在高速公路新建及改扩建施工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由于桩板式路基结构形式接近于小型桥梁,其与道路间的连接与传统桥梁类似,一般采用伸缩缝形式,以释放由于温度效应、汽车制动等作用带来的纵桥向变形。伸缩缝的设置影响了行车舒适性,同时伸缩缝作为桥梁易损构件,病害发生率高,不利于行车安全及结构耐久性,后期养护工作量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对上述现有技术方法存在的缺陷进行补充优化,提供一种整体式无伸缩缝桩板式路基结构,取消传统桩板式路基结构中的伸缩缝,改善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以及服务品质。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整体式无伸缩缝桩板式路基结构,由预制板、预制管桩、现浇端横梁、斜置搭板、枕梁、路面结构层组成,所述预制板在板端部通过所述现浇端横梁与所述预制管桩固接,所述现浇端横梁与所述斜置搭板的首端形成假缝构造,实现铰接连接,所述斜置搭板尾端支承在所述枕梁上,所述斜置搭板设置形成有纵坡,与路面形成夹角,所述路面结构层与斜置搭板相连。
[0006]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路面结构层包括道路面层、路面水稳基层及路床,所述道路面层位于路面水稳基层上方,所述路面水稳基层位于路床上方,所述斜置搭板的主体设置在路面水稳基层下方,所述斜置搭板的尾端进入路床中,且支承在所述枕梁上,通过尾端的所述路面结构层吸收和传递纵桥向变形;所述路面层为水平面,延伸至预制板上方。
[0007]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斜置搭板及其尾端一定范围内,在路面水稳基层中全断面设置3层双层双向玻纤格栅。
[0008]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斜置搭板及其尾端一定范围内,在道路面层中满铺两层聚酯玻纤布。
[0009]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聚酯玻纤布分为两层,上层的聚酯玻纤布设置在所述道路面层中,并延伸进入所述预制板范围内一段距离;下层的聚酯玻纤布设置在所述道路面层底面。
[0010]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枕梁顶面应适应所述斜置搭板的倾斜角,在支承位置设置相应坡度。
[0011]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斜置搭板底面设置两层油毡,用以减少温度作用下板底摩阻力,所述枕梁支承位置处油毡加厚设置。
[0012]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现浇端横梁与所述斜置搭板连接处通过上缘设置的横向切缝、下缘设置的软木条,形成假缝构造,实现铰接连接。
[0013]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横向切缝采用沥青灌缝胶填塞密封,其尺寸根据所述斜置搭板厚度及相关构造要求选取。
[0014]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软木条采用沥青防腐处理,其尺寸根据所述斜置搭板厚度及相关构造要求选取。
[0015]在所述现浇端横梁内设置有预留钢筋,用于实现预制板与预制管桩之间的固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17](1)提出了一种整体式无伸缩缝桩板式路基结构,取消了一般桩板式路基结构中的伸缩缝,行车舒适平顺、噪音小、安全性提高,同时避免了伸缩缝病害,提高了结构抗灾能力和耐久性;
[0018](2)免除了伸缩缝的维修、更换的费用,减少了运营费用,提高了结构的使用效率,降低了结构全寿命周期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实施例1中整体式无伸缩缝桩板式路基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标号所示:
[0021]1、预制板,2、预制管桩,3、现浇端横梁,4、斜置搭板,5、枕梁、6、路面结构层,601、道路面层,602、路面水稳基层,603、路床,7、横向切缝,8、软木条,9、双层双向玻纤格栅,10、聚酯玻纤布,11、油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专利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0023]实施例
[0024]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整体式无伸缩缝桩板式路基结构,由预制板1、预制管桩2、现浇端横梁3、斜置搭板4、枕梁5、路面结构层6组成,所述预制板 1在板端部通过所述现浇端横梁3与所述预制管桩2固接,所述现浇端横梁3与所述斜置搭板4的首端形成假缝构造,实现铰接连接,所述斜置搭板4尾端支承在所述枕梁5上,所述斜置搭板4设置形成有纵坡,与路面形成夹角,所述路面结构层 6与斜置搭板4相连。
[0025]本实施例中,所述路面结构层6包括道路面层601、路面水稳基层602及路床 603,所述道路面层601位于路面水稳基层602上方,所述路面水稳基层602位于路床603上方,所述斜置搭板4的主体设置在路面水稳基层602下方,所述斜置搭板4的尾端进入路床603中,且支承在所述枕梁5上,通过尾端的所述路面结构层6吸收和传递纵桥向变形;所述路面层601为水平面,延伸至预制板1上方。所述斜置搭板4及其尾端一定范围内,在路面水稳基层602中全断面设置3层双层双向玻纤格栅9。所述斜置搭板4及其尾端一定范围内,在道路面
层601中满铺两层聚酯玻纤布10。所述聚酯玻纤布10分为两层,上层的聚酯玻纤布10设置在所述道路面层601中,并延伸进入所述预制板1范围内一段距离;下层的聚酯玻纤布10 设置在所述道路面层601底面。
[0026]本实施例中,所述枕梁5顶面应适应所述斜置搭板4的倾斜角,在支承位置设置相应坡度。
[0027]本实施例中,所述斜置搭板4底面设置两层油毡11,用以减少温度作用下板底摩阻力,所述枕梁5支承位置处油毡11加厚设置。
[0028]本实施例中,所述现浇端横梁3与所述斜置搭板4连接处通过上缘设置的横向切缝7、下缘设置的软木条8,形成假缝构造,实现铰接连接。所述横向切缝7采用沥青灌缝胶填塞密封,其尺寸根据所述斜置搭板4厚度及相关构造要求选取。所述软木条8采用沥青防腐处理,其尺寸根据所述斜置搭板4厚度及相关构造要求选取。
[0029]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现浇端横梁3内设置有预留钢筋,用于实现预制板1与预制管桩2之间的固接。
[0030]本实施例中,预制板1及斜置搭板4采用C50混凝土,预制管桩2采用PRC 或PHC预制管桩。
[0031]本实施例中,斜置搭板4厚度根据受力需求确定,优选为35cm,设置纵坡,与路面形成夹角,纵坡坡度优选为8%。
[0032]本实施例中,油毡11厚度优选为1.2mm,减少温度作用下板底摩阻力,枕梁 5支承位置处油毡11加厚,厚度优选为1cm。...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整体式无伸缩缝桩板式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由预制板(1)、预制管桩(2)、现浇端横梁(3)、斜置搭板(4)、枕梁(5)、路面结构层(6)组成,所述预制板(1)在板端部通过所述现浇端横梁(3)与所述预制管桩(2)固接,所述现浇端横梁(3)与所述斜置搭板(4)的首端形成假缝构造,实现铰接连接,所述斜置搭板(4)尾端支承在所述枕梁(5)上,所述斜置搭板(4)设置形成有纵坡,与路面形成夹角,所述路面结构层(6)与斜置搭板(4)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无伸缩缝桩板式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路面结构层(6)包括道路面层(601)、路面水稳基层(602)及路床(603),所述道路面层(601)位于路面水稳基层(602)上方,所述路面水稳基层(602)位于路床(603)上方,所述斜置搭板(4)的主体设置在路面水稳基层(602)下方,所述斜置搭板(4)的尾端进入路床(603)中,且支承在所述枕梁(5)上,通过尾端的所述路面结构层(6)吸收和传递纵桥向变形;所述路面层(601)为水平面,延伸至预制板(1)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无伸缩缝桩板式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置搭板(4)及其尾端一定范围内,在路面水稳基层(602)中全断面设置3层双层双向玻纤格栅(9)。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无伸缩缝桩板式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置搭板(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可郑建中邵虎朱玉石雪飞方圆刘志权席进邱旭光李景丰曹皓韩磊武东超张帆张孝虹王艳利黄圣恩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交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