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清防眩抗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3274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高清防眩抗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高清防眩抗反射膜是在透明基材上涂布防眩层、高折射层和低折射层;其中防眩层和低折射层内使用粒径不同的二氧化硅颗粒在层内形成明显的折射率差异,并且在高折射层内使用具有高折射率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增大与低反射层的折射率差异;利用界面之间反射光之光程差达到破坏性干涉,实现了较好的抗反射效应。该高清防眩抗反射膜还有效降低反射的效应提高光的穿透度,尤其在强烈环境光下的作用更明显,提供显示器面板良好的清晰度,达到自然达到节能效果。制备过程中各层能够通过UV固化迅速成型,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降低有机挥发。发。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清防眩抗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功能性光学膜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清防眩抗反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显示设备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初,由最初的单色显示,开始随着时代演进,持续追求功能创新与更完美的视觉享受,包括广视角化、高亮度、低耗电量、轻巧薄型化、高分辨率及高信赖度等。显示设备搭配功能性光学膜,不仅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供有竞争力的产品而且展现更舒适的显示质量。90年代增加的触控功能,应用无所不在,光学膜的选择更扮演关键角色。
[0003]近年来中国汽车行业蓬勃发展,对于汽车电子的需求持续升高。其中车载系统显示器的使用环境大多存在外在强烈太阳光,汽车行驶中会导致显示质量不佳操作不易,进而容易导致交通事故为害驾驶员生命安全。除了搭配藉由表面不平整导致光散射原理的防眩膜减少屏幕闪烁,必须结合控制光程差达到破坏性干涉的抗反射功能才能提供车载系统,最清晰且最舒适的显示质量,更安全的驾驶环境。
[0004]液晶显示器的市场规模快速成长,投入厂商前仆后继,降低面板生产成本的需求自然更为殷切。而生产制造成本中材料成本所占比例高达60%,因此,降低材料成本成为增加市场竞争力最直接的方式。另一方面,在现有市场基础上,提升产品特性与进入门坎,创造差异化。目前面板生产业者,在材料的取得上,尤其是各项高功能的光学薄膜,因生产技术主要来自于日本,使得原材料的取得必须仰赖日本材料业者。因此在降低生产成本、稳定原材料来源与质量、加速交货期与客户服务,以增加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上,原材料的在国产化是必走的一条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清防眩抗反射膜,有效降低屏幕闪光效应,提供清晰的显示质量,同时提高穿透度达到节能省碳的效果。
[0006]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高清防眩抗反射膜的制备方法。
[0007]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0008]一种高清防眩抗反射膜,包括基材,附着在基材上的防眩层,以及附着在防眩层上的折射层,其中所述折射层包括高折射层和低折射层,所述高折射层设置在防眩层和低折射层之间;其中高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50

1.65。
[0009]进一步的,所述高折射层包括高反射涂覆液,所述高反射涂覆液包括丙烯酸酯化合物和纳米金属氧化物,所述丙烯酸酯化合物和纳米金属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0.25

4);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折射率为2.1

2.5,其中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为TiO2、ZrO2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物。
[0010]进一步的,所述低折射层包括低反射涂覆液,所述低反射涂覆液包含按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如下组分:
[0011][0012]进一步的,所述防眩层厚度为厚度1~5um,包括光硬化涂覆组合物,所述光硬化涂覆组合物包含按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如下组分:
[0013][0014]其中粒径在1

10μm的二氧化硅颗粒和粒径在10

30nm的二氧化硅颗粒的重量份之比为1:(0.5

2.5)。
[0015]进一步的,所述丙烯酸酯化合物包括第一类丙烯酸酯化合物和第二类丙烯酸酯化合物,按如下重量份的配比组成:
[0016]第一类丙烯酸酯化合物
ꢀꢀꢀꢀꢀꢀꢀꢀꢀꢀꢀ
20

60份;
[0017]第二类丙烯酸酯化合物
ꢀꢀꢀꢀꢀꢀꢀꢀꢀꢀꢀ
10

50份;
[0018]其中,第一类丙烯酸酯化合物具有1

3反应官能;第二类丙烯酸酯化合物具有4

6反应官能;
[0019]第一类丙烯酸酯化合物与第二类丙烯酸酯化合物的重量份比为(6

0.5):1。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类丙烯酸酯化合物为甲基丙烯酸酯类衍生物、乙基丙烯酸酯类衍生物、丁基丙烯酸酯类衍生物、异辛基丙烯酸酯类衍生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衍生物、丙烯酸
‑2‑
羟基乙酯衍生物、丙烯酸
‑2‑
羟基丙酯衍生物、丙烯酰胺、γ

甲基丙烯酰丙基三甲氧基硅烷、1,4

丁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类衍生物、二丙烯酸

1,6

己二醇酯、二丙烯酸乙二醇酯、二丙烯酸三甘醇酯、二丙烯酸三丙二醇酯、二丙烯酸对新戊二醇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0021]所述第二类丙烯酸酯化合物为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类衍生物、乙氧基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类衍生物、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类衍生物、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类衍生物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0022]进一步的,所述光固化剂为以重量百分含量计含有1至15%羟基或氨基之反应性寡聚合物;优选的,所述光固化剂为聚酯二丙烯酸脂、聚亚酰胺二丙烯酸酯、胺基甲酸二丙烯酸酯、环氧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0023]进一步的,粒径在1

10μm的二氧化硅颗粒和粒径在10

30nm的二氧化硅颗粒在溶剂中进行充分分散后再与其他组份混合,所述溶剂为异丙醇、丁酮、甲基异丁酮、丙二醇甲醚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物。
[0024]进一步的,所述基材为具有光穿透率为80%以上的透明基膜,所述透明基膜厚度为10

500μm。
[0025]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可以通过采取如下技术方案达到:
[0026]一种高清防眩抗反射膜的制备方法,所述高清防眩抗反射膜是在各组分经充分混合均匀后调配成涂布液,然后依次涂布到基材上,通过UV固化工艺将涂布层固化得到防眩层,高折射层和低折射层。
[0027]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8]1、本专利技术的高清防眩抗反射膜,在基材上设有防眩层、高折射层和低折射层,在防眩层和低折射层内使用粒径不同的二氧化硅颗粒在层内形成明显的折射率差异,并且在高折射层内使用具有高折射率的纳米金属氧化物增大与低反射层的折射率差异;利用界面之间反射光之光程差达到破坏性干涉,有效降低反射的效应提高光的穿透度,尤其在强烈环境光下的作用更明显,提供显示器面板良好的清晰度,达到自然达到节能效果。
[0029]2、本专利技术使用的高清防眩抗反射膜使用特定官能度的丙烯酸酯化合物混合而成,与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分散融合性,在光固化剂和起始剂作用下,能够通过UV固化,迅速成型固化,快速在基材上制备高清抗眩层,达到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降低有机挥发,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以及清晰度、光泽度可调的具有更加优异性能高清防眩抗反射膜。
[0030]3、本专利技术使用的高清防眩抗反射膜的制备方法,高清防眩抗反射膜用湿式奈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清防眩抗反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附着在基材上的防眩层,以及附着在防眩层上的折射层,其中所述折射层包括高折射层和低折射层,所述高折射层设置在防眩层和低折射层之间;其中高折射层的折射率为1.50

1.6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清防眩抗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折射层包括高反射涂覆液,所述高反射涂覆液包括丙烯酸酯化合物和纳米金属氧化物,所述丙烯酸酯化合物和纳米金属氧化物的质量比为1:(0.25

4);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的折射率为2.1

2.5,其中所述纳米金属氧化物为TiO2、ZrO2中的一种或两种的组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清防眩抗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折射层包括低反射涂覆液,所述低反射涂覆液包含按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如下组分: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清防眩抗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层厚度为厚度1~5um,包括光硬化涂覆组合物,所述光硬化涂覆组合物包含按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如下组分:按如下重量份配比的如下组分:其中粒径在1

10μm的二氧化硅颗粒和粒径在10

30nm的二氧化硅颗粒的重量份之比为1:(0.5

2.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清防眩抗反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酯化合物包括第一类丙烯酸酯化合物和第二类丙烯酸酯化合物,按如下重量份的配比组成:第一类丙烯酸酯化合物
ꢀꢀꢀꢀꢀꢀ
20

60份;第二类丙烯酸酯化合物
ꢀꢀꢀꢀꢀꢀꢀꢀ
10

50份;其中,第一类丙烯酸酯化合物具有1

3反应官能;第二类丙烯酸酯化合物具有4

6反应官能;第一类丙烯酸酯化合物与第二类丙烯酸酯化合物的重量份比为(6

0.5):1。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高清防眩抗反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龙翔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金利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