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联Delta机器人不同拾放高度的轨迹规划方法及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3011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轨迹规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了一种并联Delta机器人不同拾放高度的轨迹规划方法及系统,旨在解决现有并联Delta机器人对轨迹的灵活控制研究相对较少,少有研究拾取位置与放置位置在不同的水平面上的轨迹规划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将机器人操作路径划为向上、水平、向下运动的直线段和向上到水平、水平到向下运动的曲线段;直线段和曲线段分别通过三次和四次多项式运动规律进行运动约束;基于不同段的距离及并联Delta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速度,获得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操作总执行时间函数;构建并联Delta机器人耗能与总执行时间为优化指标的优化目标函数;求解获得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轨迹。本发明专利技术不同拾放高度的操作轨迹控制灵活,运动轨迹平滑。运动轨迹平滑。运动轨迹平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并联Delta机器人不同拾放高度的轨迹规划方法及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机器人轨迹规划
,具体涉及了一种并联Delta机器人不同拾放高度的轨迹规划方法及系统。

技术介绍

[0002]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和运动规律会影响机构的动态精度,因此有必要对轨迹规划方法进行研究,以提升机器人的动态精度。拾放操作是机器人对装配流水线进行产品分类装配的基本步骤,需求量大,该场景常采用并联Delta机器人进行相应操作。
[0003]并联Delta机器人具有精度高、速度快、动态性能好、结构紧凑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电子、生物等行业的拣放、分拣、码垛,在精密定位装置、装配作业、医学和生物工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需要研究Delta机器人的拾放操作轨迹规划方法。拾放操作轨迹常采用门形轨迹,可分为三部分:垂直段、水平段、垂直段。在一些实际作业任务中,拾取位置与放置位置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导致拾放作业的上升和下降距离不同,同时拾取位置和放置位置之间可能存在隔板等障碍物,增加了机器人拾放操作的难度。
[0004]因此,本领域还需要一种满足并联Delta机器人不同拾取高度和放置高度的轨迹规划方法,以实现对拾放操作轨迹的灵活控制,使机器人满足各种实际场景下的不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问题,即现有并联Delta机器人对轨迹的灵活控制研究相对较少,少有研究拾取位置与放置位置在不同的水平面上的轨迹规划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并联Delta机器人不同拾放高度的轨迹规划方法,所述轨迹规划方法包括:
[0006]步骤S10,获取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操作路径,并进行所述操作路径的划分,获得向上运动的直线段L1、向上到水平运动的曲线段L2、水平运动的直线段L3和L4、水平到向下运动的曲线段L5和向下运动的直线段L6;
[0007]步骤S20,L1、L3、L4和L6段通过三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约束并联Delta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速度,L2和L5段通过四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约束并联Delta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速度;
[0008]步骤S30,基于不同段的距离以及并联Delta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速度,获得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操作的总执行时间函数;
[0009]步骤S40,构建并联Delta机器人耗能与总执行时间为优化指标的优化目标函数,并求解所述优化目标函数,获得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轨迹。
[0010]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操作路径,其表示为:L=L1+L2+L3+L4+L5+L6[0011]其中,L代表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操作路径ABCDEFG,L1代表向上运动的直线段的路径AB,L2代表向上到水平运动的曲线段的路径BC,L3和L4代表水平运动的直线段的路径CDE,L5代表水平到向下运动的曲线段的路径EF,L6代表向下运动的直线段的路径FG。
[0012]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路径BC的竖直切线和水平切线的交点为H,所述路径
EF的竖直切线和水平切线的交点为I,通过所述路径AB的B点的水平直线与所述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操作路径ABCDEFG的交点为L;
[0013]将所述路径AB的距离|AB|记作j1,将所述路径FG的距离|FG|记作j2,将HB的距离|HB|记作m1,将HC的距离|HC|记作k1,将IF的距离|IF|记作m2,将IE的距离|IE|记作k2,将CD的距离|CD|记作w
k1
,将DE的距离|DE|记作w
k2
,将AH的距离|AH|记作h1,将GI的距离|GI|记作h2,将AG的直线距离|AG|记作w。
[0014]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向上到水平运动的曲线段L2和所述水平到向下运动的曲线段L5均为PH曲线,其长度为:均为PH曲线,其长度为:
[0015]其中,l
BC
代表向上到水平运动的曲线段L2的长度,l
EF
代表水平到向下运动的曲线段L5的长度。
[0016]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三次多项式运动规律,其表示为:v
i

i
)=v
0i
+v
1i
Φ
i
+v
2i

i
)2+v
3i

i
)3[0017]其中,Φ
i
=t
i
/T
i
且Φ
i
∈[0,1],i=L1,L3,L4,L3分别对应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操作路径的L1、L3、L4和L6段,T
i
为第i段执行的总时间,t
i
为第i段执行的当前时间,v
i

i
)为第i段的速度,v
0i
,v
1i
,v
2i
,v
3i
分别为三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的待求解参数。
[0018]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四次多项式运动规律,其表示为:v
j

j
)=v
0j
+v
1j
Φ
j
+v
2j

j
)2+v
3j

j
)3+v
4j

j
)4[0019]其中,Φ
j
=t
j
/T
j
且Φ
j
∈[0,1],j=L2,L5分别对应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操作路径的L2和L5段,T
j
为第j段执行的总时间,t
j
为第j段执行的当前时间,v
k

j
)为第j段的速度,v
0j
,v
1j
,v
2j
,v
3j
,v
4j
分别为四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的待求解参数。
[0020]在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操作的总执行时间函数,其表示为:
[0021]其中,T
all
为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操作的总执行时间,V
B
为并联Delta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位于操作路径ABCDEFG的点B和点C时的速度,V
F
为并联Delta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位于操作路径ABCDEFG的点E和点F时的速度,V
mid1
为并联Delta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位于操作路径ABCDEFG的向上到水平运动的曲线段L2的中点的速度,l
BC
为曲线段L2的长度,V
mid
为并联Delta机器人末端执行器位于操作路径ABCDEFG的水平到向下运动的曲线段L5的中点的速度,l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联Delta机器人不同拾放高度的轨迹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轨迹规划方法包括:步骤S10,获取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操作路径,并进行所述操作路径的划分,获得向上运动的直线段L1、向上到水平运动的曲线段L2、水平运动的直线段L3和L4、水平到向下运动的曲线段L5和向下运动的直线段L6;步骤S20,L1、L3、L4和L6段通过三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约束并联Delta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速度,L2和L5段通过四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约束并联Delta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速度;步骤S30,基于不同段的距离以及并联Delta机器人末端执行器速度,获得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操作的总执行时间函数;步骤S40,构建并联Delta机器人耗能与总执行时间为优化指标的优化目标函数,并求解所述优化目标函数,获得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轨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并联Delta机器人不同拾放高度的轨迹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操作路径,其表示为:L=L1+L2+L3+L4+L5+L6其中,L代表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操作路径ABCDEFG,L1代表向上运动的直线段的路径AB,L2代表向上到水平运动的曲线段的路径BC,L3和L4代表水平运动的直线段的路径CDE,L5代表水平到向下运动的曲线段的路径EF,L6代表向下运动的直线段的路径FG。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并联Delta机器人不同拾放高度的轨迹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径BC的竖直切线和水平切线的交点为H,所述路径EF的竖直切线和水平切线的交点为I,通过所述路径AB的B点的水平直线与所述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操作路径ABCDEFG的交点为L;将所述路径AB的距离|AB|记作j1,将所述路径FG的距离|FG|记作j2,将HB的距离|HB|记作m1,将HC的距离|HC|记作k1,将IF的距离|IF|记作m2,将IE的距离|IE|记作k2,将CD的距离|CD|记作w
k1
,将DE的距离|DE|记作w
k2
,将AH的距离|AH|记作h1,将GI的距离|GI|记作h2,将AG的直线距离|AG|记作w。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并联Delta机器人不同拾放高度的轨迹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向上到水平运动的曲线段L2和所述水平到向下运动的曲线段L5均为PH曲线,其长度为:
其中,l
BC
代表向上到水平运动的曲线段L2的长度,l
EF
代表水平到向下运动的曲线段L5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并联Delta机器人不同拾放高度的轨迹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次多项式运动规律,其表示为:v
i

i
)=v
0i
+v
1i
Φ
i
+v
2i

i
)2+v
3i

i
)3其中,Φ
i
=t
i
/T
i
且Φ
i
∈[0,1],i=L1,L3,L4,L6分别对应并联Delta机器人拾放操作路径的L1、L3、L4和L6段,T
i
为第i段执行的总时间,t
i
为第i段执行的当前时间,v
i

i
)为第i段的速度,v
0i
,v
1i
,v
2i
,v
3i
分别为三次多项式运动规律的待求解参数。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并联Delta机器人不同拾放高度的轨迹规划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四次多项式运动规律,其表示为:v
j

j
)=v
0j
+v
1j
Φ
j
+v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婷婷梁旭刘圣达王佳星何广平张萌颖赵全亮章杰赵磊曾翔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