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长安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落锤冲击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2853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落锤冲击检测装置,包括箱体、升降机构、落锤组件,动力结构,所述箱体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箱体的顶板和底板之间连接设置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有落锤组件,所述箱体的顶板连接动力结构,所述动力结构和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箱体上设置开关,所述开关和升降机构连接。解决了落锤冲击检测装置不能直接应用于路面检测,和精度低等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落锤冲击检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路面检测
,具体为一种落锤冲击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无损检测是当前路面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传统的无损检测法采用静载作用在路面上,根据路面上各点的弯沉数据反算各结构层模量。由于静载的应力作用深度有限,在道路结构整体较厚的情况下,作用在较深结构层上的应力较小,导致其对弯沉数据的贡献较小,从而不能准确反映结构层模量。
[0003]落锤冲击作为一种典型的中低速碰撞,具有应力波传递距离长、对路面结构损伤几乎可忽略不计的特点,落锤的冲击加速度可表征出路面结构的厚度及模量等参数。
[0004]现有的落锤冲击检测装置多用于材料破坏性试验。首先,现有装置多用于室内试验,装置重量大并较难移动,便携性较差,无法携带至现场道路进行检测。其次,现有装置测试内容为冲击试样的吸收功,对测试精度及装置本身的稳定性要求并不高。而路面检测中,测试的是落锤的冲击加速度,由冲击加速度反算模量时,道路现场较小的数据波动也会对结果造成较大影响,对装置的精度和稳定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综上所述,由于现有装置的如上缺陷,导致其难以应用于更为复杂多样的路面结构的无损检测中。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精度差稳定性低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落锤冲击检测装置,解决了落锤冲击检测装置不能直接应用于路面检测,和精度低等问题。
[0006]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落锤冲击检测装置,包括箱体、升降机构、落锤组件,动力结构,所述箱体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箱体的顶板和底板之间连接设置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有落锤组件,所述箱体的顶板连接动力结构,所述动力结构和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箱体上设置开关,所述开关和升降机构连接。
[0007]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报包括滚珠丝杠、支撑座和联轴器,所述升降机构和箱体的顶板连接,所述支撑座和箱体的底板连接,所述联轴器和滚珠丝杠的一端连接,所述滚珠丝杠的另一端和支撑座连接,所述联轴器和动力结构连接。
[0008]进一步的,所述滚珠丝杠包括丝杠和丝杠螺母,所述丝杠上连接丝杠螺母。
[0009]进一步的,所述落锤组件包括铁条、落锤、夹持装置,所述铁条和丝杠螺母连接,所述铁条连接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的下方连接落锤。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夹持装置内部设置有传感器和数据线,所述传感器和数据线与控制端连接。
[0011]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有多个导轨,所述导轨对落锤组件的下落进行限位。
[0012]进一步的,所述导轨的下端设置支座,所述支座上通过设置卡槽和导轨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箱体的顶板和底板之间设置多个支撑杆。
[0014]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机构通过固定座和箱体的顶板连接。
[0015]进一步的,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把手。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本技术提供的落锤冲击检测装置适用于道路结构检测,可直接在道路上进行原位试验,采用本技术可以自由调整落锤的下降高度,对不同路面结构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并且实现了电动控制落锤的提升高度及在一次测试完成后将落锤重新提起,有效改善了传统试验方法测试效率低下,准确度不高的现状,很大程度上减轻了人工操作的负担,自动化程度高。
[0018]进一步的,通过显示检测结果,数据可视化程度高,同时,通过导轨的设置,能够保证对于落锤组件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
[0019]进一步的,所述落锤冲击检测装置重量轻、体积小,的特点,箱体上设有手提把手,便于现场测试携带。箱体上设有开关,简化了人工操作。
[0020]进一步的,由动力结构控制滚珠丝杠,实现装置升降,并通过控制端对电磁铁控制落锤的吸附与释放,可将落锤组件提升至不同的下落高度,产生不同的冲击能,提升了落锤冲击检测装置对不同路面结构的适应性,提升了落锤冲击试验的试验的效率,落锤运动的稳定性好。
[0021]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测得的冲击加速度数据通过数据线传递至控制端,可实时反算并显示所测路面结构的模量与厚度。该落锤冲击检测装置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易于操作,能适应不同路面结构的落锤冲击试验,测试结果合理,数据可视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3]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落锤冲击检测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落锤冲击检测装置的主题框架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落锤冲击检测装置的落锤组件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落锤冲击检测装置的落锤组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27]图中:落锤组件20;控制端30;箱体100;动力结构101;把手102;电源连接线103;支撑杆110;导轨120;底板130;升降机构140;联轴器141;固定座142;滚珠丝杠143;丝杠144;丝杠螺母145;支撑座146;铁条147;电磁铁148;电磁铁接线149;支座150;配重块160;落锤201;螺杆202;无盖铁盒203;传感器204;铁板205;保护层206;传感器数据线207。
具体实施方式
[0028]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00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
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30]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31]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落锤冲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00)、升降机构、落锤组件(20),动力结构(101),所述箱体(100)为矩形框架结构,所述箱体(100)的顶板和底板之间连接设置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上设置有落锤组件(20),所述箱体(100)的顶板连接动力结构(101),所述动力结构(101)和升降机构连接,所述箱体(100)上设置开关,所述开关和升降机构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锤冲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报包括滚珠丝杠(143)、支撑座(146)和联轴器(141),所述升降机构和箱体(100)的顶板连接,所述支撑座(146)和箱体(100)的底板连接,所述联轴器(141)和滚珠丝杠(143)的一端连接,所述滚珠丝杠(143)的另一端和支撑座(146)连接,所述联轴器(141)和动力结构(101)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落锤冲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滚珠丝杠(143)包括丝杠(144)和丝杠螺母(145),所述丝杠(144)上连接丝杠螺母(145)。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落锤冲击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落锤组件(20)包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谟涵汪海年刘玉许欣楠王瑞洋邹璐
申请(专利权)人:长安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