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储能电池模块及运行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池散热
,涉及一种冷却储能电池模块及运行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主流的储能冷却方式依赖精密空调,采用大水漫灌的方式对整个机房进行冷却,换热环节多,冷量利用率偏低,导致能效低,能耗高。为了适应可持续的绿色发展需求,亟需采用更加节能高效的冷却方式。其次是模块化设计,这主要是随着储能应用向边缘化发展,意味着微型储能需求激增,这就需要冷却系统结构也要能灵活缩放,以适应不同大小的散热需求,显然传统的对整个机房的冷却方式缺乏这样的灵活性。最后是精准调控,防止出现局部热点,随着储能电池容量越来越高,也为储能电池温度的精准调控提出了挑战,传统的采用集中制冷的方式很难做到这一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集中制冷灵活性低,无法精准控温的问题,提供冷却储能电池模块及运行方法。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5]一种冷却储能电池模块,包括:壳体、进风口、出风口、液膜换热器系统、滴水配水系统、循环风机、集水槽和储能电池;
[0006]滴水配水系统外接第一进水孔;第一进水孔设置在壳体上;第一进水孔外接水箱;滴水配水系统连接液膜换热器系统;液膜换热器系统为若干个,相邻液膜换热器系统之间存在间隙;储能电池设置在液膜换热器系统内部;集水槽设置在液膜换热器系统的底部,用于接收液膜换热器系统的循环水;集水槽连接水箱;
[0007]进风口和出风口均设置在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储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进风口(107)、出风口(702)、液膜换热器系统、滴水配水系统、循环风机(308)、集水槽(204)和储能电池(202);所述滴水配水系统外接第一进水孔(106);所述第一进水孔(106)设置在壳体上;所述第一进水孔(106)外接水箱(1101);所述滴水配水系统连接液膜换热器系统;所述液膜换热器系统为若干个,所述相邻液膜换热器系统之间存在间隙;所述储能电池(202)设置在液膜换热器系统内部;所述集水槽(204)设置在液膜换热器系统的底部,用于接收液膜换热器系统的循环水;所述集水槽(204)连接水箱(1101);所述进风口(107)和出风口(702)均设置在壳体上,所述循环风机(308)设置在循环风机放置平台上,所述循环风机放置平台设置在滴水配水系统的上方,所述循环风机(308)推动从进风口(107)进入的空气流入液膜换热器系统,并从出风口(702)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储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机放置平台为镂空设计;所述集水槽(204)设置有排水管(205);所述排水管(205)内接循环泵,所述循环泵带动集水槽(204)收集的循环水通过排水管(205)进入水箱(1101),完成整体循环过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冷却储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1101)上设置有水位监测装置,所述水位监测装置包括水位监测器(1102)和水泵(1103),所述水位监测器(1102)设置在水箱(1101)上,所述水位监测器(1102)电连接水泵(1103),当水箱(1101)中的水位小于预设的水位线时,水位监测器(1102)控制水泵(1103)向水箱(1101)中注水,直至达到设定液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储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设置外骨架,所述外骨架包括上骨架(109)和下骨架(110),所述上骨架(109)上设置有第一柜门(102)和第二柜门(105);所述下骨架(110)上设置有集水槽柜门(103)和侧板;所述集水槽柜门(103)与第一柜门(102)位于同一平面;所述集水槽柜门(103)和侧板相对设置;侧板与第二柜门(105)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外骨架的另外两个侧面设置有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104)和第二侧壁相对设置;所述集水槽(204)设置在下骨架(110)内部;所述壳体顶部为可拆卸的端盖(101);所述进风口(107)和第一进水口(106)均设置在端盖(101)上;所述进风口(107)的内部一侧设置有过滤棉(108);所述集水槽(204)上设置有第一通风口(203)和第二通风口(704);所述第一通风口(203)和第二通风口(704)设置在集水槽(204)的不同侧面,所述下骨架(110)内部设置有集水槽放置平台;所述出风口(702)位于底板处;底板与集水槽放置平台之间存在通风间隔;所述上骨架(109)的底部设置有挡水板(405);所述挡水板(405)为漏斗形,承接循环水进入集水槽(204)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冷却储能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液膜换热器系统包括:若干个换热小单元(805);所述换热小单元(805)包括:小单元顶部圆弧面(502)、若干个铝合金中空结构件(505)、第一型材连接结构(606)和第二型材连接结构(608);所述第二型材连接结构(608)设置在相邻两个铝合金中空结构件(505)之间,所述小单元顶部圆弧面(5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兄文,张阳,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拨云见日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