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缆化集成连接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400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缆化集成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壳体、第一印制板组件、第二印制板组件和第三印制板组件,第二印制板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弯针组件,第一印制板组件上连接有卫导插针组件,第三印制板组件上连接有电机插针组件,连接壳体上设有注塑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通过弯针组件实现第一印制板组件、第二印制板组件和第三印制板组件之间的信号连接,从而实现了印制板间无缆化连接,控制系统发出的信号能通过卫导插针组件传输至第一印制板组件上,然后经第二印制板组件、第三印制板组件和电机插针组件传至执行机构之中,提高了信号的传输效率,保证信号传输的可靠性,通过注塑层来加强连接壳体的强度,使其能在高过载环境下使用。境下使用。境下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无缆化集成连接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无缆化集成连接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是通过微距形电连接器加电缆的方式实现二者之间的电气互联,外部通过刚性结构件固定,由于在高过载环境中,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之间的结构件间易发生错位,导致电缆损坏,中断信号传输,电缆连接使得很大部分的空间用于走线,浪费了结构空间,而大量的电缆只是起到导通作用,增加了无用的质量,且繁多的线束使得技术工人操作难度增大,线的走向和布局需要有丰富经验的技术工人规划,导致人员操作难度大,生产效率低,产品质量状态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电缆在高过载环境中易损坏而造成信号传输的中断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无缆化集成连接组件,实现高过载背景下控制系统和执行机构之间刚性连接,电气信号的无缆化传输。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无缆化集成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壳体、第一印制板组件、第二印制板组件和第三印制板组件,所述第一印制板组件设置在连接壳体的底端,所述第二印制板组件设置在连接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三印制板组件设置在连接壳体内,所述第二印制板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印制板组件、第三印制板组件相连的弯针组件,所述第一印制板组件上连接有卫导插针组件,所述第三印制板组件上连接有电机插针组件,所述连接壳体上设有用于加强连接壳体强度的注塑层。
[0005]优选的,所述第一印制板组件和第三印制板组件上均设有与弯针组件相连的插孔。
[0006]优选的,所述第一印制板组件上设有与卫导插针组件相连的连接孔,所述第三印制板组件上设有与电机插针组件相连的对接孔。
[0007]优选的,所述连接壳体的底端设有盖板,所述第一印制板组件依靠盖板限位在连接壳体内。
[0008]优选的,所述盖板通过紧固螺栓固定连接在连接壳体上,所述连接壳体上设有与紧固螺栓相连的螺纹孔,所述盖板和第一印制板组件上均设有安装孔。
[0009]优选的,所述连接壳体的顶端设有压盖,所述第三印制板组件通过压盖限位在连接壳体内,所述电机插针组件穿过压盖与第三印制板组件相连。
[0010]优选的,所述连接壳体的顶端设有凹槽,所述第三印制板组件设置在凹槽的底端,所述压盖上设有与凹槽相配合的凸台。
[0011]综上所述,本技术的优点:通过弯针组件实现第一印制板组件、第二印制板组件和第三印制板组件之间的信号连接,从而实现了印制板间无缆化连接,由于第一印制板
组件上连接有卫导插针组件,第三印制板组件上连接有电机插针组件,因此,控制系统发出的信号能通过卫导插针组件传输至第一印制板组件上,然后经第二印制板组件、第三印制板组件和电机插针组件传至执行机构之中,有效的提高了信号的传输效率,保证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其次,通过注塑层来加强连接壳体的整体强度,从而使其能在高过载环境下使用,最后,将第一印制板组件设置在连接壳体的底端,第二印制板组件设置在连接壳体的外侧壁上,第三印制板组件设置在连接壳体的顶端,不仅能实现第一印制板组件、第二印制板组件和第三印制板组件相互独立的安装固定,从而降低了相互之间的干扰,而且能对第一印制板组件、第二印制板组件和第三印制板组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无缆化集成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中连接壳体未注塑前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中连接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中弯针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
[0018]1连接壳体、2第一印制板组件、3第二印制板组件、4第三印制板组件、5弯针组件、6卫导插针组件、7电机插针组件、8注塑层、9盖板、10紧固螺栓、11压盖、12凹槽、13凸台、14连接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一种无缆化集成连接组件,包括连接壳体1、第一印制板组件2、第二印制板组件3和第三印制板组件4,所述第一印制板组件2设置在连接壳体1的底端,所述第二印制板组件3设置在连接壳体1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三印制板组件4设置在连接壳体1内,所述第二印制板组件3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印制板组件2、第三印制板组件4相连的弯针组件5,所述第一印制板组件2上连接有卫导插针组件6,所述第三印制板组件4上连接有电机插针组件7,所述连接壳体1上设有用于加强连接壳体强度的注塑层8,注塑层8也可实现连接壳体内各个零件的固定功能,本实施例中的注塑层采用8237低压注塑材料注塑而成。
[0020]通过弯针组件5实现第一印制板组件2、第二印制板组件3和第三印制板组件4之间的信号连接,从而实现了印制板间无缆化连接,由于第一印制板组件2上连接有卫导插针组件6,第三印制板组件4上连接有电机插针组件7,因此,控制系统发出的信号能通过卫导插针组件6传输至第一印制板组件2上,然后经第二印制板组件3、第三印制板组件4和电机插针组件7传至执行机构之中,有效的提高了信号的传输效率,保证信号传输的可靠性,其次,通过注塑层来加强连接壳体的整体强度,从而使其能在高过载环境下使用,最后,将第一印制板组件2设置在连接壳体1的底端,第二印制板组件3设置在连接壳体1的外侧壁上,第三印制板组件4设置在连接壳体1的顶端,不仅能实现第一印制板组件2、第二印制板组件3和第三印制板组件4相互独立的安装固定,从而降低了相互之间的干扰,而且能对第一印制板组件2、第二印制板组件3和第三印制板组件4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0021]所述第一印制板组件2和第三印制板组件4上均设有与弯针组件5相连的插孔,插孔能方便弯针组件5的对插,本实施例中的弯针组件5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做详细的说明,具体结构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印制板组件2上设有与卫导插针组件6相连的连接孔,所述第三印制板组件4上设有与电机插针组件7相连的对接孔,连接孔能实现卫导插针组件6快速的安装固定,简化卫导插针组件6的安装工艺,其次,对接孔也能实现电机插针组件7快速的安装固定,简化电机插针组件7的安装工艺。
[0022]所述连接壳体1的底端设有盖板9,所述第一印制板组件2依靠盖板9限位在连接壳体1内,能使安装过程中第一印制板组件2不脱落,提高了弯针组件5与第一印制板组件2的安装质量。所述盖板9通过紧固螺栓10固定连接在连接壳体1上,所述连接壳体1上设有与紧固螺栓10相连的螺纹孔,所述盖板9和第一印制板组件2上均设有安装孔,紧固螺栓10安装拆卸方便,连接可靠,安装时,紧固螺栓10分别穿过盖板9和第一印制板组件2后拧入螺纹孔内,此时紧固螺栓10不必完全拧紧,保证第一印制板组件2不会掉落即可,将第一印制板组件2与弯针组件5对插后拧紧紧固螺栓10,能保证卫导插针组件6插入第一印制板组件2上。
[0023]所述连接壳体1的顶端设有压盖11,所述第三印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缆化集成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壳体、第一印制板组件、第二印制板组件和第三印制板组件,所述第一印制板组件设置在连接壳体的底端,所述第二印制板组件设置在连接壳体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三印制板组件设置在连接壳体内,所述第二印制板组件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与第一印制板组件、第三印制板组件相连的弯针组件,所述第一印制板组件上连接有卫导插针组件,所述第三印制板组件上连接有电机插针组件,所述连接壳体上设有用于加强连接壳体强度的注塑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缆化集成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制板组件和第三印制板组件上均设有与弯针组件相连的插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缆化集成连接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印制板组件上设有与卫导插针组件相连的连接孔,所述第三印制板组件上设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本源吕进龙王怀峰姚伟军谭振中吴凯楠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航天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