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295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一种滑盖结构,是使两第一导块、定位件、两弹性组件、两导引件均隐藏于滑动件及固定件之间;滑动件在开启或闭合的行程中均不会显露出该各组件,且滑动件被推动至超过约一半的行程时,通过由该两弹性组件的弹力,使该滑动件自动移动另一半的行程,而达到半自动开启或闭合的功能;滑盖结构可直接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机架与滑盖,使便携式电子产品更为轻、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手机、个人数字助理等携带式电子产品的滑盖,尤其 是有关具有半自动开启或闭合功能的滑盖结构
技术介绍
手机的使用愈来愈普遍,为了吸引消费者,各种手机制造商无不推 陈出新,以增加手机市场的占有率。有多种具有滑盖的手机专利,例如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288064号揭示的移动电话屏幕滑盖结构;第 M282434号揭示的滑盖式手机的滑动结构改良;第M274724号揭示的滑 盖装置;第M271316号揭示的手机滑槽;及美国公幵专利第20050018394 号揭示的滑盖型便携式终端机(Slide type portable terminal)等。上述中国台湾新型专利第M271316及美国专利公开第20050018394 揭示的滑盖,均具有半自动开启或闭合的功能。但其弹性组件均裸露于 固定件的上端面,无法被滑动件完全遮敝,较不美观。因此需制成半自 动滑动模块,再将模块安装于手机上,使手机的滑盖具有半自动滑动的 功能。但如此会增加手机的厚度,且当模块的尺寸较宽,滑动件在滑动 时易造成晃动的情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进一步改良已知的滑盖结构,而提出本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提供一种滑盖结构,可直接应用于便携式电 子产品的机架与滑盖,使便携式电子产品更为轻、薄。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滑盖结构,使较大尺寸的滑动件在滑动时较不会晃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提供一种滑盖结构,使滑动件在开启及闭合 状态时,均能与固定件相扣合,以增加滑动件与固定件结合的强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滑盖结构,使其滑盖具有半自动开 启或闭合的功能,包括一固定件;两第一导块,分别被固定结合于该固定件的上端面; 两弹性组件,其第一端分别结合于该固定件的上端面; 一滑动件,其下端面具有与该两第一导块相对应的两第一导槽;该 滑动件另具有容置该两弹性组件及供该两弹性组件活动的容置槽;该容 置槽的上壁两侧分别结合该两弹性组件的第二端;两导引件,分别结合于该滑动件的该两第一导槽内;该两导引件分 别容置该两第一导块;其中,该两第一导块、该两弹性组件、该两导引件均隐藏于该滑动 件及该固定件的间,该滑动件在开启或闭合的行程中均不会显露出该各 组件,且该滑动件被推动至超过约一半的行程时,通过由该两弹性组件 的弹力,使该滑动件自动移动另--半的行程,而达到半自动开启或闭合 的功能,滑盖结构可直接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机架与滑盖,使便携 式电子产品更为轻、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滑盖结构呈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滑盖结构呈启开状态的示意图; 图3A为沿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3B为沿图2的BB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功效,请参阅附图及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请参阅图1、 2、 3所示。本专利技术滑盖结构,应用于便携式电子产品,使其滑盖具有半自动开启或闭合的功能,包括一固定件10,其上端面的中间具有第一凹槽11,其上端面的两侧分 别具有第二凹槽12及第三凹槽13;两第一导块21、 22,分别以螺丝211、 221锁固结合于固定件10的上端面,如图3A、 3B所示;两第二导块21、 22分别具有帽部212、 222及颈部213、 223;两第二导块23、 24,其底部分别被容置并固定于第二凹槽12及第三 凹槽13内;其上端的两端分别具有凸笋231、 241;一定位件25,其底部被容置并固定于第一凹槽1内; 两弹性组件26、 27,其第一端261、 271分别固定于定位件25的上 端面;一滑动件30,其下端面具有与两第一导块21、 22相对应的第一导槽 31、 32,及与两第二导块23、 24相对应的第二导槽33、 34;两第二导槽 33、 34分别容置两第二导块23、 24,两第二导槽33、 34的两端分别延 伸有可容置两第二导块23、 24的凸笋231、 241的扣槽331、 341;滑动 件30另具有容置定位件25及两弹性组件26、 27及供两弹性组件26、 27 活动的容置槽35;容置槽35的上壁两侧分别结合两弹性组件26、 27的 第二端262、 272;两弹性组件26、 27的第一端261、 271分别置于两第 二端262、 272之间。两导引件41、 42,分别结合于滑动件30的两第一导槽31、 32内; 两导引件4K 42分别具有容置两第一导块21、 22的帽部212、 222的较 大径部411、 421,并分别具容置两第一导块21、 22的颈部213、 223的 较小径部42、 422,如图3A、 3B所示。当使用者要使滑动件30向如图1所示箭号C的方向移动,使滑动件 30与固定件10由闭合状态变成如图2所示的开启状态时,是先通过由滑 动件30施力于两弹性组件26、 27,直到滑动件30移动超过全部行程约 一半的位置,即两弹性组件26、 27的第二端262、 272由第一端261、 271 的一侧边移动至超过第一端261、 271的位置时,即可不再施力于滑动件 30,滑动件30通过由两弹性组件26、 27的弹力即可自动移动另一半的行程,至如图2所示呈开启的状态,达到半自动开启的功能。反之,当使用者要使滑动件30由图2所示开启的状态,移动至如图1所示闭合的 状态时,亦仅需推动滑动件30至超过约一半的行程,即可通过由两弹性 组件26、 27的弹力,使滑动件30自动移动另一半的行程,而达到自动 闭合的功能。本专利技术将达成使滑动件30半自动开启或闭合的全部组件,均隐藏于 滑动件30及固定件10之间,滑动件30在开启或闭合的行程中均不会显 露出各组件,不会影响外部的美观,因此可将本专利技术直接应用于手机、 个人数字助理等便携式电子产品,例如使便携式电子产品的机架上端面 形成固定件10的结构,而使滑盖形成滑动件30的结构,而不需另外结 合较厚的具有半自动滑动功能的模块,因此可使便携式电子产品更为轻、本专利技术若使两导引件41、 42愈靠近滑动件30的外侧时,将使滑动 件30的滑动更顺畅,较不会发生卡住的情况。本专利技术通过由第二导槽33、 34容置第二导块23、 24的设计,使滑动件30的滑动更为顺畅,较不会 晃动,当滑动件30的尺寸较大时,更能显出其效果。本专利技术滑动件30 在闭合时,如图1所示,或开启时,如图2所示,通过由第二导块23、 24 两端的凸笋231、 241分别扣合于滑动件30的扣槽331、 341内,使滑动 件30与固定件10的结合更稳固,防止两者轻易遭拨开;并因增加滑动 件30与固定件10两者结合的强度而可防止不慎摔落地板时发生分离的 情况。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 艺者运用本专利技术所为的修饰、变化,皆属本专利技术主张的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权利要求1、一种滑盖结构,使其滑盖具有半自动开启或闭合的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件;两第一导块,分别被固定结合于该固定件的上端面;两弹性组件,其第一端分别结合于该固定件的上端面;一滑动件,其下端面具有与该两第一导块相对应的两第一导槽;该滑动件另具有容置该两弹性组件及供该两弹性组件活动的容置槽;该容置槽的上壁两侧分别结合该两弹性组件的第二端;两导引件,分别结合于该滑动件的该两第一导槽内;该两导引件分别容置该两第一导块;其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盖结构,使其滑盖具有半自动开启或闭合的功能,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固定件;两第一导块,分别被固定结合于该固定件的上端面;两弹性组件,其第一端分别结合于该固定件的上端面;一滑动件,其下端面具有与该两第一导块 相对应的两第一导槽;该滑动件另具有容置该两弹性组件及供该两弹性组件活动的容置槽;该容置槽的上壁两侧分别结合该两弹性组件的第二端;两导引件,分别结合于该滑动件的该两第一导槽内;该两导引件分别容置该两第一导块;其中,该两第一导块 、该两弹性组件、该两导引件均隐藏于该滑动件及该固定件之间,该滑动件在开启或闭合的行程中均不会显露出该各组件,且该滑动件被推动至超过约一半的行程时,通过由该两弹性组件的弹力,使该滑动件自动移动另一半的行程,而达到半自动开启或闭合的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育昌
申请(专利权)人:金宝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