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夹持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195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塑料夹持机构,其边板的一端与滑套固定连接,另一端开设有滑槽,此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夹爪,在两个夹爪远离滑套的端部固定安装有一内夹器,位于此内夹器与滑槽之间且在两个夹爪的相对侧均设置有一吸铁石,两个吸铁石磁吸配合,位于两个边板之间且在滑套的外壁上设置有转轴,此转轴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一套转板,在此套转板远离转轴的一端套装连接有一嵌板,此两个嵌板之间设置有一折板,在两个折板的相对侧且位于此折板远离滑套的一端均设置有一挤压块,在此折板与转轴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弹簧。本发明专利技术塑料夹持机构实现了对塑料的多次夹紧,从而改善了夹爪对塑料的夹持作用,减少了夹持力不足导致塑料掉落的情况。减少了夹持力不足导致塑料掉落的情况。减少了夹持力不足导致塑料掉落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塑料夹持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夹具
,尤其涉及一种塑料夹持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塑料是一类具有可塑性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它与合成橡胶、合成纤维形成了当今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三大合成材料,具体地说,塑料是以天然或合成树脂为主要成分,加入各种添加剂,在一定温度和压力等条件下可以塑制成一定形状,在常温下保持形状不变的材料。
[0003]垂直燃烧试验,是将试样垂直固定在一个前面罩有玻璃的烟筒内,点火10s并记录试样燃烧时的火焰高度、燃烧时间和残留质量百分数。目前,在对硬泡沫塑料进行垂直燃烧性能试验时,需要用夹具将样品固定住,但是待加工的塑料体形不规则,现有技术中的夹具的夹持力度不够使得塑料掉落从而造成仪器损坏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塑料夹持机构,该塑料夹持机构实现了对塑料的多次夹紧,从而改善了夹爪对塑料的夹持作用,减少了夹持力不足导致塑料掉落的情况。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料夹持机构,包括:移动组件和夹持组件,此夹持组件安装在一滑套上,此滑套与移动组件连接;所述夹持组件进一步包括:边板、转轴以及夹爪,所述边板的一端与滑套固定连接,另一端开设有滑槽,此滑槽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夹爪,在所述两个夹爪远离滑套的端部固定安装有一内夹器,位于此内夹器与滑槽之间且在两个夹爪的相对侧均设置有一吸铁石,两个吸铁石磁吸配合;位于两个边板之间且在滑套的外壁上设置有所述转轴,此转轴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一套转板,在此套转板远离转轴的一端套装连接有一嵌板,此两个嵌板之间设置有一折板,在两个折板的相对侧且位于此折板远离滑套的一端均设置有一挤压块,在此折板与转轴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弹簧,当所述嵌板嵌入套转板时,所述弹簧处于拉伸状态。
[0006]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改进的方案如下:1.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夹器进一步包括内夹爪、夹板、内板以及囊体,所述内夹爪与夹爪的端部连接,此内夹爪的上、下内壁均设置有若干个夹板,在此内夹爪的内部设置有一囊体,该囊体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内板,在所述内板的相背侧固定安装有一外板。
[0007]2. 上述方案中,所述两个夹板为一组,每组夹板之间等距间隔设置。
[0008]3. 上述方案中,所述内板的长度为外板长度的0.5~1.5倍。
[0009]4. 上述方案中,所述上、下分布的两个内板的轴线之间夹角为30
°
~90
°

[0010]5. 上述方案中,所述移动组件进一步包括底套、固定杆、侧连杆以及滑块,所述两个底套间隔设置,且此底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所述固定杆,在此两个固定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滑杆、第二滑杆,此上、下分布的第一滑杆、第二滑杆的外壁表面分别套装有一滑块,所述
两个滑块之间安装有所述侧连杆,此侧连杆的外壁上套设有所述滑套。
[0011]6. 上述方案中,所述侧连杆设置有两根。
[0012]7. 上述方案中,所述挤压块与嵌板之间设置有一拉条。
[0013]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专利技术塑料夹持机构,其边板在远离滑套的另一端开设有滑槽,此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夹爪,在两个夹爪远离滑套的端部固定安装有一内夹器,位于此内夹器与滑槽之间且在两个夹爪的相对侧均设置有一磁吸配合的吸铁石,位于两个边板之间且在滑套的外壁上设置有转轴,此转轴的表面对称设置有套转板,在此套转板远离转轴的一端套装连接有嵌板,此两个嵌板之间设置有折板,在两个折板的相对侧且位于此折板远离滑套的一端均设置有一挤压块,在此折板与转轴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弹簧,当嵌板嵌入套转板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通过将塑料放入折板与内夹爪之间,嵌板嵌入套转板,两个挤压块对塑料进行初步夹紧,接着在两个吸铁石的磁吸作用下带动夹爪相向移动,实现对塑料的再次夹紧,从而改善了夹爪对塑料的夹持作用,减少了夹持力不足导致塑料掉落的情况。
[0014]2、本专利技术塑料夹持机构,其位于两个夹爪相对侧的内夹器进一步包括内夹爪、夹板、内板以及囊体,内夹爪与夹爪的端部连接,此内夹爪的上、下内壁均设置有若干个夹板,在此内夹爪的内部设置有一囊体,该囊体的两端均设置有一内板,在内板的相背侧固定安装有一外板,当塑料凸起的体积较小时,该凸起进入到内夹爪内并挤压囊体,这时囊体就会向里凹陷同时固定在其两侧的内板就会对小凸起进行夹紧,实现对塑料的再次夹紧,防止塑料脱落从而造成损坏仪器的现象,当塑料凸起的体积较大时,该凸起就会挤压外板,外板就会带动内板发生合拢的趋势,其中外板对塑料凸起进行夹持,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夹爪对塑料的夹持力,也扩大了装置的适用范围,提高了装置整体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0015]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塑料夹持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塑料夹持机构的局部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夹持组件的局部结构立体图;附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内夹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6]以上附图中:1、移动组件;2、夹持组件;201、边板;202、转轴;203、夹爪;3、滑套;4、滑槽;5、内夹器;51、内夹爪;52、夹板;53、内板;54、囊体;6、吸铁石;7、套转板;8、嵌板;9、折板;10、挤压块;11、弹簧;12、外板;13、底套;14、固定杆;15、侧连杆;16、滑块;171、第一滑杆;172、第二滑杆;18、拉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通过下面给出的具体实施例可以进一步清楚地了解本专利,但它们不是对本专利的限定。
[0018]实施例1:一种塑料夹持机构,包括:移动组件1和夹持组件2,此夹持组件2安装在一滑套3上,此滑套3与移动组件1连接;所述夹持组件2进一步包括:边板201、转轴202以及夹爪203,所述边板201的一端与滑套3固定连接,另一端开设有滑槽4,此滑槽4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夹爪203,在所述两个夹
爪203远离滑套3的端部固定安装有一内夹器5,位于此内夹器5与滑槽4之间且在两个夹爪203的相对侧均设置有一吸铁石6,两个吸铁石6磁吸配合,两块吸铁石进行相互吸引,因此夹爪就会在边板表面所开设的滑槽内发生移动,以达到夹爪对塑料进行夹持的作用;位于两个边板201之间且在滑套3的外壁上设置有所述转轴202,此转轴202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一套转板7,在此套转板7远离转轴202的一端套装连接有一嵌板8,此两个嵌板8之间设置有一折板9;当塑料穿过夹爪并进入到两个嵌板之间,当塑料触碰到并开始挤压折板时,折板就会在挤压弹簧的同时带动套转板发生以转轴为圆心的转动,并且折板也会带动嵌板发生移动,从而固定在嵌板上的挤压块就起到对塑料的第一次夹紧作用;在两个折板9的相对侧且位于此折板9远离滑套3的一端均设置有一挤压块10,在此折板9与转轴202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弹簧11,当所述嵌板8嵌入套转板7时,所述弹簧11处于拉伸状态;当塑料的表面有凸起的时候,凸起就会进入到内夹器内,当凸起的体积较小时,该凸起进入到内夹爪内并挤压囊体,这时囊体就会向里凹陷同时固定在其两侧的内板就会对小凸起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塑料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移动组件(1)和夹持组件(2),此夹持组件(2)安装在一滑套(3)上,此滑套(3)与移动组件(1)连接;所述夹持组件(2)进一步包括:边板(201)、转轴(202)以及夹爪(203),所述边板(201)的一端与滑套(3)固定连接,另一端开设有滑槽(4),此滑槽(4)的内部设置有所述夹爪(203),在所述两个夹爪(203)远离滑套(3)的端部固定安装有一内夹器(5),位于此内夹器(5)与滑槽(4)之间且在两个夹爪(203)的相对侧均设置有一吸铁石(6),两个吸铁石(6)磁吸配合;位于两个边板(201)之间且在滑套(3)的外壁上设置有所述转轴(202),此转轴(202)的表面对称设置有一套转板(7),在此套转板(7)远离转轴(202)的一端套装连接有一嵌板(8),此两个嵌板(8)之间设置有一折板(9),在两个折板(9)的相对侧且位于此折板(9)远离滑套(3)的一端均设置有一挤压块(10),在此折板(9)与转轴(202)之间固定连接有一弹簧(11),当所述嵌板(8)嵌入套转板(7)时,所述弹簧(11)处于拉伸状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夹持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夹器(5)进一步包括内夹爪(51)、夹板(52)、内板(53)以及囊体(54),所述内夹爪(51)与夹爪(203)的端部连接,此内夹爪(51)的上、下内壁均设置有若干个夹板(52),在此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国伟梁国超肖红杰周忠明熊英夏星苏伟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祥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