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门B柱的防风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2187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后门B柱的防风振结构,包括后门B柱盖板,后门B柱盖板在靠近后门玻璃处设有多个连续的矩形凸台结构,凸台结构沿后门B柱盖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凸台结构至少有两种不同的高度;后门B柱盖板宽度方向的一侧为饰板后边缘,凸台结构靠近饰板后边缘设置。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本申请设有至少两种高度不同的凸台结构,高速气流流经后车门玻璃前的B柱扣板时,高低错落的凸台结构使得均匀的气流发生紊流,该紊流向后流动时,相互影响和削弱,从而阻止了规律性的脱涡涡旋产生;此外,开窗的后边缘产生的压力波向前辐射时,遇到凸台结构高度不一的错落结构,又被打散形成紊流,阻止了这种反射后形成新的脱涡的循环。阻止了这种反射后形成新的脱涡的循环。阻止了这种反射后形成新的脱涡的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门B柱的防风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防风振结构,特别是一种汽车后门B柱的防风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行驶中的汽车天窗或者车窗打开时,车内通常产生强烈的压耳感轰轰声,即风振噪声。产生风振的原因为车身表面存在一层不稳定的气流剪切层。剪切流遇到开窗的前部边缘处,漩涡脱离车身并随着剪切层气流往后运动,当漩涡碰到了开窗的后边缘时,漩涡就破裂产生扩散的压力波。一部分压力波进入空腔,一部分压力波辐射到外面,还有一部分波反射到天窗的前边缘。该运动反复即形成汽车风振。
[0003]在汽车开窗风振中,尤以后门开窗风振噪声最为严重,并且目前的后门侧窗结构设计中,并无特别的措施阻止该风振现象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汽车开窗造成的风振噪声严重的问题,提供一种有效减少风振噪声的汽车后门B柱的防风振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汽车后门B柱的防风振结构,包括后门B柱盖板,后门B柱盖板在靠近后门玻璃处设有多个连续的矩形凸台结构,凸台结构沿后门B柱盖板的长度方向设置,凸台结构至少有两种不同的高度;后门B柱盖板宽度方向的一侧为饰板后边缘,凸台结构靠近饰板后边缘设置。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本申请设有至少两种高度不同的凸台结构,高速气流流经后车门玻璃前的B柱扣板时,高低错落的凸台结构使得均匀的气流发生紊流,该紊流向后流动时,相互影响和削弱,从而阻止了规律性的脱涡涡旋产生;此外,开窗的后边缘产生的压力波向前辐射时,遇到凸台结构高度不一的错落结构,又被打散形成紊流,阻止了这种反射后形成新的脱涡的循环;综上,该结构设计不仅能破坏车身表面的剪切层,阻止脱涡的产生,且能打碎自后部反射来的压力波,阻止了循环的往复,从而有效的改善了风振的噪声。
[0008]进一步地,凸台结构由两种高度不同的第一凸台、第二凸台间隔排列而成。两种高度的凸台结构间隔设置,形成高度错落的结构,有效阻止风振的产生。
[0009]进一步地,第一凸台的高度为5mm。根据具体的需求,可进行适应性修改。
[0010]进一步地,第二凸台的高度为2mm。根据具体的需求,可进行适应性修改。
[0011]进一步地,矩形的凸台结构的长为18mm,宽为15mm。尺寸为可变量设计,可通过仿真结构进行尺寸优化,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后门B柱盖板。
[0012]进一步地,凸台结构均匀排列,且相邻凸台结构的间距为28mm。
[0013]进一步地,凸台结构与饰板后边缘的距离为5mm。
[0014]进一步地,后门B柱盖板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凸台结构的边缘处设有倒角。
[0015]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申请设有至少两种高度不同的凸台结构,高速气流流经后车门玻璃前的B柱扣板时,高低错落的凸台结构使得均匀的气流发生紊流,该紊流向后流动时,相互影响和削弱,从而阻止了规律性的脱涡涡旋产生;此外,开窗的后边缘产生的压力波向前辐射时,遇到凸台结构高度不一的错落结构,又被打散形成紊流,阻止了这种反射后形成新的脱涡的循环;综上,该结构设计不仅能破坏车身表面的剪切层,阻止脱涡的产生,且能打碎自后部反射来的压力波,阻止了循环的往复,从而有效的改善了风振的噪声。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示出了本技术汽车后门B柱的防风振结构的示意图。
[0019]图2示出了图1第二个视角的示意图。
[0020]图3示出了图1第三个视角的示意图。
[0021]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0022]1后门B柱盖板;2第一凸台;3第二凸台;4饰板后边缘。
具体实施方式
[0023]需要指出的是,除非另有指明,本申请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0024]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5]具体的,如凸台高度,长度,凸台间的间距等,都可根据仿真结构进行尺寸优化设计,以适应于不同总长的B柱扣板和不同开度的后门玻璃优化;该凸台结构设计不仅适应于后车门B柱扣板,也可拓展到后车门C柱扣板应用该设计;后车门B柱扣和C柱扣板可同时采用该凸台结构设计,对后车门开窗风振的改善效果有明显提升;该城堡式结构同样可以用于前车门A/B柱扣板的优化风振结构设计;该城堡式结构,可以用于前车门A/B扣板,后车门B/C柱扣板组合设计用于优化前后门的开窗。此外,本申请的凸台的高度、间距等相关尺寸可以根据CFD仿真结果优化。
[0026]如图1至图3,一种汽车后门B柱的防风振结构,包括后门B柱盖板1,后门B柱盖板1在靠近后门玻璃处设有多个连续的矩形凸台结构,凸台结构沿后门B柱盖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凸台结构至少有两种不同的高度;后门B柱盖板1宽度方向的一侧为饰板后边缘4,凸台结构靠近饰板后边缘4设置。
[00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本申请设有至少两种高度不同的凸台结构,高速气流流经后车门玻璃前的B柱扣板时,高低错落的凸台结构使得均匀的气流发生紊流,该紊流向后流动时,相互影响和削弱,从而阻止了规律性的脱涡涡旋产生;此外,开窗的后边缘产生的压力波向前辐射时,遇到凸台结构高度不一的错落结构,又被打散形成紊流,阻止
了这种反射后形成新的脱涡的循环;综上,该结构设计不仅能破坏车身表面的剪切层,阻止脱涡的产生,且能打碎自后部反射来的压力波,阻止了循环的往复,从而有效的改善了风振的噪声。
[0028]进一步地,凸台结构由两种高度不同的第一凸台2、第二凸台3间隔排列而成。两种高度的凸台结构间隔设置,形成高度错落的结构,有效阻止风振的产生。
[0029]进一步地,第一凸台2的高度为5mm。根据具体的需求,可进行适应性修改。
[0030]进一步地,第二凸台3的高度为2mm。根据具体的需求,可进行适应性修改。
[0031]进一步地,矩形的凸台结构的长为18mm,宽为15mm。尺寸为可变量设计,可通过仿真结构进行尺寸优化,以适应不同长度的后门B柱盖板1。
[0032]进一步地,凸台结构均匀排列,且相邻凸台结构的间距为28mm。
[0033]进一步地,凸台结构与饰板后边缘4的距离为5mm。
[0034]进一步地,后门B柱盖板1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凸台结构的边缘处设有倒角。
[0035]本技术的范围并非由上述描述的实施方式来限定,而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门B柱的防风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门B柱盖板(1),所述后门B柱盖板(1)在靠近后门玻璃处设有多个连续的矩形凸台结构,所述凸台结构沿所述后门B柱盖板(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凸台结构至少有两种不同的高度;所述后门B柱盖板(1)宽度方向的一侧为饰板后边缘(4),所述凸台结构靠近所述饰板后边缘(4)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门B柱的防风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结构由两种高度不同的第一凸台(2)、第二凸台(3)间隔排列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门B柱的防风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台(2)的高度为5mm。4.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园章郭常立申秀敏李利明吕书强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