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秧机送秧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1965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秧机送秧机构,涉及插秧机技术领域,包括送秧机构主体,所述送秧机构主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淤泥阻隔主体,且所述送秧机构主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输料主体,所述送秧机构主体包括连接单元,所述淤泥阻隔主体包括阻隔单元,所述输料主体包括防卡单元,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杆、固定扶手、输料器、秧苗输入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具备驱动元件、推伸机构、秧苗推伸板、秧苗输出器,解决现有的送秧机构在使用时,秧苗无法快速从机构中输出,容易在内部卡住,导致秧苗栽种不顺畅的问题,通过以上结构结合以达到使送秧机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推动机构将卡在机构内部的秧苗推出来,避免秧苗无法快速从内部释放出来,提高秧苗栽种效果。秧苗栽种效果。秧苗栽种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插秧机送秧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插秧机
,具体涉及一种插秧机送秧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水稻插秧机是将水稻秧苗定植在水田中的种植机械。功能是提高插秧的工效和栽插质量,实现合理密植,有利于后续作业的机械化。水稻插秧机按适应秧苗的状态分拨洗苗型、带土苗型和两用型。按动力分为人力插秧机和机动插秧机两类。人力插秧机采用间歇插秧方式,插秧动作在机器停歇状态下进行,插秧动作结束后,手拉机器移动一个株距,再次进行插秧动作。机动插秧机采用连续插秧方式,在机器行进过程中完成分秧、插秧动作。机动插秧机又分手扶自走式、乘坐自走式和拖拉机悬挂式等类型。按分秧和插秧机构的运动特征可分为纵分滚动直插式、纵分摆动直插式和横分摆动直插式。滚动直插和摆动直插是指取秧器定位杆件分别由作圆周运动和作往复运动的机构驱动,并在轨迹控制机构的控制下完成分秧、插秧动作,取秧器在插秧段的运动轨迹接近与地面垂直,使形成的插孔较小,秧苗直立性和稳定性好。
[0003]现有技术中,提出了公开号为CN208874815U,公开日为2019年05月21日的中国专利文件:一种拐子苗插秧机送秧机构,包括:秧箱底座,所述秧箱底座设置有多个秧箱隔板,所述秧箱隔板将所述秧箱底座分隔成多个秧箱,所述秧箱底座转动安装有第一送秧轴和第二送秧轴,送秧带装置,所述送秧带装置与所述秧箱对应设置,所述送秧带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一送秧轴与所述第二送秧轴之间,所述送秧带装置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送秧轴的第一带轮和设置于所述第二送秧轴的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绕设有送秧带。
[0004]为了解决会出现漏苗现象,造成秧苗浪费,增加种植成本的问题,现有技术是采用能满足拐子苗的农艺特点,解决了拐子苗插秧机漏苗的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作业质量好、作业效率高和使用可靠的优点,为推广拐子苗栽植农艺技术的推广提供了机具保证,从而大大提高了稻谷产量的方式进行处理,但是还会出现秧苗无法快速从机构中输出,容易在内部卡住的情况,进而导致秧苗栽种不顺畅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秧机送秧机构,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一种插秧机送秧机构,包括送秧机构主体,所述送秧机构主体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淤泥阻隔主体,且所述送秧机构主体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输料主体。
[0008]所述送秧机构主体包括连接单元。
[0009]所述淤泥阻隔主体包括阻隔单元。
[0010]所述输料主体包括防卡单元。
[0011]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杆、固定扶手、输料器、秧苗输入器,所述连接杆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在送秧机构主体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扶手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连接杆的顶部。
[0012]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秧苗放置到输料器中,然后通过送秧机构主体内部的秧苗输入器对秧苗进行个体输出。
[0013]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输料器的底部固定安装在送秧机构主体的顶部,所述秧苗输入器的顶部固定安装在送秧机构主体的内壁上,且所述秧苗输入器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输料主体的顶部。
[0014]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阻隔单元包括主体支撑架、加固连接柱、淤泥阻隔板,所述主体支撑架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在淤泥阻隔主体的内壁上,且所述主体支撑架的表面固定安装送秧机构主体的左右两侧。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固连接柱可以对主体支撑架进行加固,使主体支撑架更好地对淤泥阻隔主体细节支撑。
[0016]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固连接柱的表面四周固定安装在主体支撑架的内壁上,且所述加固连接柱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在淤泥阻隔主体的内壁上,所述淤泥阻隔板的顶部固定安装在主体支撑架的底部,且所述淤泥阻隔板的表面固定安装送秧机构主体的左右两侧。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淤泥阻隔主体内侧的淤泥阻隔板对装置空隙进行阻隔,将田野中淤泥阻隔在外面,避免淤泥堆积到装置内缝中,方便使用过后对装置进行冲洗。
[0018]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防卡单元包括驱动元件、推伸机构、秧苗推伸板、秧苗输出器,所述驱动元件的外侧固定安装在送秧机构主体的内壁上,且所述推伸机构的外侧固定安装在驱动元件的内侧。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输料主体上的驱动元件对推伸机构进行驱动,使推伸机构控制秧苗推伸板向内侧推动。
[0020]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秧苗推伸板的表面四周搭接在输料主体的内壁上,且所述秧苗推伸板的外侧固定安装在推伸机构的内侧,所述秧苗输出器的表面四周搭接在输料主体的内壁上。
[00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秧苗推伸板推动秧苗,使秧苗从秧苗输出器中掉落出去,从而栽种在田野淤泥中。
[0022]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0023]1、本技术提供一种插秧机送秧机构,为了具备驱动元件、推伸机构、秧苗推伸板、秧苗输出器,解决现有的送秧机构在使用时,秧苗无法快速从机构中输出,容易在内部卡住,导致秧苗栽种不顺畅的问题,通过以上结构结合以达到使送秧机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推动机构将卡在机构内部的秧苗推出来,避免秧苗无法快速从内部释放出来,提高秧苗栽种效果。
[0024]2、本技术提供一种插秧机送秧机构,为了具备主体支撑架、加固连接柱、淤泥阻隔板,解决现有的送秧机构在使用过程中,装置在田野中移动时容易有过多的淤泥堆积到装置内缝中,导致不方便进行清理的问题,通过以上结构结合以达到使送秧机构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阻隔机构将田野中淤泥阻隔在外面,避免淤泥堆积到装置内缝中,方便使用过
后对装置进行冲洗。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的送秧机构主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的淤泥阻隔主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技术的输料主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1、送秧机构主体;11、连接杆;12、固定扶手;13、输料器;14、秧苗输入器;2、淤泥阻隔主体;21、主体支撑架;22、加固连接柱;23、淤泥阻隔板;3、输料主体;31、驱动元件;32、推伸机构;33、秧苗推伸板;34、秧苗输出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

4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插秧机送秧机构,包括送秧机构主体1,送秧机构主体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淤泥阻隔主体2,且送秧机构主体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输料主体3,送秧机构主体1包括连接单元,淤泥阻隔主体2包括阻隔单元,输料主体3包括防卡单元,连接单元包括连接杆11、固定扶手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插秧机送秧机构,包括送秧机构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送秧机构主体(1)的表面固定安装有淤泥阻隔主体(2),且所述送秧机构主体(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输料主体(3);所述送秧机构主体(1)包括连接单元;所述淤泥阻隔主体(2)包括阻隔单元;所述输料主体(3)包括防卡单元。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送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单元包括连接杆(11)、固定扶手(12)、输料器(13)、秧苗输入器(14),所述连接杆(11)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在送秧机构主体(1)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扶手(12)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连接杆(11)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插秧机送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器(13)的底部固定安装在送秧机构主体(1)的顶部,所述秧苗输入器(14)的顶部固定安装在送秧机构主体(1)的内壁上,且所述秧苗输入器(14)的底部固定安装在输料主体(3)的顶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插秧机送秧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单元包括主体支撑架(21)、加固连接柱(22)、淤泥阻隔板(23),所述主体支撑架(21)的左右两侧固定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玉梅张伟鑫张世科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张玉梅农机装备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