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废钢加热输送的废钢斗,属于废钢斗技术领域,其包括废钢斗本体与排烟机构,排烟机构包括排烟构件与回气构件,排烟构件牵引高温烟气向外排出,排出过程中,回气构件用于空气与高温烟气之间的热交换并且牵引热交换后的高温度空气流向废钢斗本体,一方面,改善生产现场的环境,一方面,热交换降低了高温烟气的温度,使排烟过程中,用于牵引烟气流动的风机a不受高温影响,一方面,热空气能够促进燃烧,提高燃烧温度,降低不完全燃烧损失,进而达到提高废钢在加热位置处的预加热效果以及预加热效率的目的。以及预加热效率的目的。以及预加热效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废钢加热输送的废钢斗
[0001]本技术涉及炼钢领域,具体涉及炼钢中的废钢斗领域,特别涉及废钢加热输送的废钢斗。
技术介绍
[0002]申请号为202020818108.2的专利文献公布了一种用于废钢加热输送的废钢斗,其包括废钢斗本体,所述废钢斗本体的底端开设有排烟孔,所述排烟孔上一体成型设置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背离废钢斗本体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烟气总管,所述烟气总管上设置有用于排出烟气的外排机构,具有将废钢斗内的废钢预加热时产生的高温烟气进行收集外排,改善生产现场的环境的效果,但是其存在着以下问题:1、外排机构利用换热器对输入到排烟总管中的高温烟气进行降温处理,换热器换热吸收的热量没有加以利用;2、其通过平车将废钢斗本体由吊装位置输送到加热位置,依靠平车的驱动力使排烟管插接到接头管内,排烟管与接头管需要插接组合才能构成完整的排烟通道,较为繁琐,另外,整个插接过程的精确度较高,很容易出现定位不准确而导致插接失败,需要反复调整平车的位置,更为麻烦;3、其排烟孔设置在废钢斗本体的底部,而高温烟气是上浮的,排烟孔设置在废钢斗本体的底部,导致排烟孔需要穿过废钢斗内的废钢块之间的空隙才能流向排烟孔,排烟效果较差且排烟风机的能耗较大。
[0003]基于此,本技术提出了废钢加热输送的废钢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背景中提到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废钢加热输送的废钢斗。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6]废钢加热输送的废钢斗,其包括废钢斗本体以及设置在废钢斗本体的加热位置处的排烟机构,排烟机构包括排烟构件与回气构件,排烟构件用于牵引废钢在废钢斗本体内的预加热过程产生的高温烟气向外排出,排出过程中,回气构件用于空气与高温烟气之间的热交换并且牵引热交换后的高温度空气流向废钢斗本体。
[0007]进一步的,排烟构件包括罩壳,罩壳位于加热位置的正上方,罩壳的下端开口、上端封闭且水平横截面积由下至上递减,罩壳的上封闭端竖直朝上设置有换热管,换热管与罩壳连通,换热管的上下两管口处均设置有支架,两组支架之间设置有螺旋叶片,螺旋叶片与换热管均为导热材料制成。
[0008]进一步的,换热管的上管口处安装有风机a,风机a的出气端设置有排烟管。
[0009]进一步的,螺旋叶片的中心线与换热管的轴芯线重合且螺旋叶片的外壁与换热管的内壁接触。
[0010]进一步的,回气构件包括同轴套设在换热管外部的套管,套管沿竖直方向设置有两组,两组套管之间设置有主管体,主管体的上端面开设有进气孔、下端面开设有排气孔、内部设置有风机b。
[0011]进一步的,回气构件还包括环绕设置在罩壳四周的出气管,出气管呈环形形状,罩壳的外壁设置有连接支架,出气管安装在连接支架上。
[0012]进一步的,出气管设置有四组且四组出气管两两连接构成一个矩形环体形状,四组出气管的内部相互连通,出气管与排气孔之间通过连接管实现连通;
[0013]出气管朝向罩壳的侧面阵列开设有多组出气孔a,出气管的底部阵列开设有多组出气孔b。
[0014]进一步的,出气孔a与出气孔b均呈倾斜布置并且与罩壳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由下至上递增。
[0015]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
[0016]1、本方案中,牵引高温烟气向外排出,改善生产现场的环境。
[0017]2、本方案中,热交换降低了高温烟气的温度,使排烟过程中,用于牵引烟气流动的风机a不受高温影响;
[0018]另外,螺旋叶片的设置,提高了高温烟气与换热管的接触时间且高温烟气与螺旋叶片的接触面积较大,进一步提高了换热效果,使热交换后的烟气温度更低;
[0019]另外,空气是持续不断的流进主管体内又持续不断的排出,故而空气是流动状态,流动状态的空气能够带走高温烟气更多的热量,使换热后的高温烟气温度更低。
[0020]3、本方案中,热交换后的热空气流向废钢斗本体,热空气能够促进燃烧,提高燃烧温度,降低不完全燃烧损失,进而达到提高废钢在加热位置处的预加热效果以及预加热效率的目的;
[0021]另外,出气孔a与出气孔b均呈倾斜布置,能够引导热空气直接流向废钢斗本体,流动轨迹的路程最短,流动过程中不产生无谓的热量损失。
[0022]4、本方案中,无需进行管道插接,整个过程更加简单、快速、便捷。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排烟构件的分解图;
[0025]图3为换热管、主管体、风机b以及螺旋叶片的分解图;
[0026]图4为回气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回气管的剖视图。
[0028]附图中的标号为:
[0029]1、废钢斗本体;2、排烟构件;201、罩壳;202、换热管;203、螺旋叶片;204、风机a;205、排烟管;3、回气构件;301、主管体;302、套管;303、风机b;304、连接管;305、出气管;306、出气孔a;307、出气孔b;4、连接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31]如图1
‑
图5所示,废钢加热输送的废钢斗,其包括废钢斗本体1以及设置在废钢斗
本体1的加热位置处的排烟机构。
[0032]排烟机构又包括排烟构件2与回气构件3,排烟构件2用于牵引废钢在废钢斗本体1内的预加热过程产生的高温烟气向外排出,排出过程中,回气构件3用于空气与高温烟气之间的热交换并且牵引热交换后的高温度空气流向废钢斗本体1,其意义在于:一方面,牵引高温烟气向外排出,改善生产现场的环境;一方面,热交换降低了高温烟气的温度,使排烟过程中,用于牵引烟气流动的风机a204不受高温影响;一方面,热交换后的空气温度较高,牵引该部分空气流向废钢斗本体1,基于空气预热的原理,回收高温烟气的热量对空气进行预热,预热后的热空气能够促进燃烧,提高燃烧温度,降低不完全燃烧损失,进而达到提高废钢在加热位置处的预加热效果以及预加热效率的目的。
[0033]如图2与图3所示,排烟构件2包括罩壳201,罩壳201位于加热位置的正上方,其可以通过安装架安装在加热位置处,也可以通过吊架悬挂在加热位置处,罩壳201的下端开口、上端封闭且水平横截面积由下至上递减,罩壳201的上封闭端竖直朝上设置有换热管202,换热管202与罩壳201连通。
[0034]换热管202的上下两管口处均设置有支架,两组支架之间设置有螺旋叶片203,螺旋叶片203的中心线与换热管202的轴芯线重合且螺旋叶片203的外壁与换热管202的内壁接触,螺旋叶片203与换热管202均为导热材料制成,例如铜、铁等等,设置螺旋叶片203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提高高温烟气在换热管202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废钢加热输送的废钢斗,其包括废钢斗本体(1)以及设置在废钢斗本体(1)的加热位置处的排烟机构,其特征在于:排烟机构包括排烟构件(2)与回气构件(3),排烟构件(2)用于牵引废钢在废钢斗本体(1)内的预加热过程产生的高温烟气向外排出,排出过程中,回气构件(3)用于空气与高温烟气之间的热交换并且牵引热交换后的高温度空气流向废钢斗本体(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钢加热输送的废钢斗,其特征在于:排烟构件(2)包括罩壳(201),罩壳(201)位于加热位置的正上方,罩壳(201)的下端开口、上端封闭且水平横截面积由下至上递减,罩壳(201)的上封闭端竖直朝上设置有换热管(202),换热管(202)与罩壳(201)连通,换热管(202)的上下两管口处均设置有支架,两组支架之间设置有螺旋叶片(203),螺旋叶片(203)与换热管(202)均为导热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钢加热输送的废钢斗,其特征在于:换热管(202)的上管口处安装有风机a(204),风机a(204)的出气端设置有排烟管(20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废钢加热输送的废钢斗,其特征在于:螺旋叶片(203)的中心线与换热管(202)的轴芯线重合且螺旋叶片(203)的外壁与换热管(20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发良,周丹,符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柳州市龙昌再生资源回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