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锅炉膜式受热面管胀粗测量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第三移动杆、第四移动杆、第五移动杆、甲滑道、乙滑道和壳体,甲滑道和乙滑道设置在壳体内,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第三移动杆、第四移动杆、第五移动杆均布置在甲滑道和乙滑道内,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第三移动杆、第四移动杆、第五移动杆的外侧均设置有弹簧和限位件,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第三移动杆、第四移动杆、第五移动杆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第三测距传感器、第四测距传感器、第五测距传感器。通过测距传感器,利用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可计算得出胀粗前和胀粗后的参数。的参数。的参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锅炉膜式受热面管胀粗测量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测量技术等领域,具体为一种锅炉膜式受热面管胀粗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根据《锅炉安全技术规程》TSG11
‑
2020规定,过热器和再热器的高温段管子需进行胀粗情况检验,还要求检查水冷壁的胀粗情况。根据《火力发电厂金属技术监督规程》DL/T438
‑
2016规定,低合金钢管外径蠕变大于2.5%,碳素钢管外径蠕变大于3.5%,T91、T122类管子外径蠕变大于1.2%,奥氏体耐热钢管子蠕变大于4.5%时,应及时更换。锅炉受热面管的胀粗测量一般采用游标卡尺,测量误差较大、效率低,而且不能测量膜式受热面管。因此,对于锅炉水冷壁以及膜式过热器和再热器需要设计一种高效的锅炉膜式受热面管胀粗测量装置。
[0003]目前公开的相关专利主要有:
[0004]1)中国专利号202022754496.5,一种检测锅炉小径管胀粗的装置,此技术利用两个对称设置的半圆形的钢环检测管子是否存在局部胀粗或鼓包现象,但该装置无法测量数据。
[0005]2)中国专利号202022764638.6,一种检测锅炉膜式壁管胀粗的装置,此技术在弧形钢环水平方向上等间距设有多个通孔,多个定距销分别穿过对应的通孔并伸出弧形钢环的内侧,定距销伸出弧形钢环内侧的一端均安装有检测机构,压力传感器能够检测对应的滚珠与膜式壁管之间的压力,通过检测到压力信号判断胀粗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的锅炉膜式受热面管胀粗测量装置,因膜式受热面管的胀粗一般发生在向火面且受鳍片限制,本装置通过测距传感器,利用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可计算得出胀粗前和胀粗后的参数。
[0007]本技术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锅炉膜式受热面管胀粗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第三移动杆、第四移动杆、第五移动杆、甲滑道、乙滑道和壳体,所述甲滑道和乙滑道设置在壳体内,所述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第三移动杆、第四移动杆、第五移动杆均布置在甲滑道和乙滑道内,所述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第三移动杆、第四移动杆、第五移动杆的外侧均设置有弹簧和限位件,所述弹簧用于提供给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第三移动杆、第四移动杆、第五移动杆预紧力,所述限位件用于限制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第三移动杆、第四移动杆、第五移动杆沿甲滑道和乙滑道的方向移动,所述甲滑道为半环形滑道,其上部为敞开式结构,所述乙滑道为环形滑道,其上部为封闭式结构;所述第一移动杆、第二移动杆、第三移动杆、第四移动杆、第五移动杆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第三测距传感器、第四测距传感器、第五测距传感器,所述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第三测距传感器、第四测距传感器、第五
测距传感器位于甲滑道的上方,测量方向朝向甲滑道一侧的壳体。
[000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数据处理器,所述数据处理器与第一测距传感器、第二测距传感器、第三测距传感器、第四测距传感器、第五测距传感器连接,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
[0009]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测量移动杆与壳体之间的距离,利用三角形计算公式即可计算得出胀粗前和胀粗后的参数,从而得出胀粗量,操作简单、方便。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测量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图1中A
‑
A截面示意图。
[0012]图3是图1中B
‑
B截面示意图。
[0013]图4是图1中C
‑
C截面示意图。
[0014]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测量装置的测量方法示意图。
[0015]图中:第一移动杆1、第二移动杆2、第三移动杆3、第四移动杆4、第五移动杆5、甲滑道6、第五测距传感器7、第四测距传感器8、第三测距传感器9、第二测距传感器10、第一测距传感器11、弹簧12、限位件13、乙滑道14、壳体15、数据处理器16、受热面管17、鳍片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技术的解释而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7]实施例
[0018]参见图1至图4,本实施例中,一种锅炉膜式受热面管胀粗测量装置,包括第一移动杆1、第二移动杆2、第三移动杆3、第四移动杆4、第五移动杆5、甲滑道6、乙滑道14和壳体15,甲滑道6和乙滑道14设置在壳体15内,第一移动杆1、第二移动杆2、第三移动杆3、第四移动杆4、第五移动杆5均布置在甲滑道6和乙滑道14内,第一移动杆1、第二移动杆2、第三移动杆3、第四移动杆4、第五移动杆5的外侧均设置有弹簧12和限位件13,弹簧12用于提供给第一移动杆1、第二移动杆2、第三移动杆3、第四移动杆4、第五移动杆5预紧力,限位件13用于限制第一移动杆1、第二移动杆2、第三移动杆3、第四移动杆4、第五移动杆5沿甲滑道6和乙滑道14的方向移动,甲滑道6为半环形滑道,其上部为敞开式结构,乙滑道14为环形滑道,其上部为封闭式结构;第一移动杆1、第二移动杆2、第三移动杆3、第四移动杆4、第五移动杆5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测距传感器11、第二测距传感器10、第三测距传感器9、第四测距传感器8、第五测距传感器7,第一测距传感器11、第二测距传感器10、第三测距传感器9、第四测距传感器8、第五测距传感器7位于甲滑道6的上方,测量方向朝向甲滑道6一侧的壳体15。壳体15上设置有数据处理器16,数据处理器16采用现有产品,数据处理器16与第一测距传感器11、第二测距传感器10、第三测距传感器9、第四测距传感器8、第五测距传感器7连接,实现数据采集和处理。
[0019]测量方法:参见图5,第一移动杆1、第二移动杆2、第三移动杆3、第四移动杆4、第五移动杆5的一端抵住受热面管17,第一测距传感器11、第二测距传感器10、第三测距传感器
9、第四测距传感器8、第五测距传感器7测量距离AS、BT、CX、DY、EZ,通过调整使得AS=EZ,并由数据处理器16记录数据,已知AE、AF、AG、EG、FG、GH、EH及受热面管17的外径OC、OE,数据处理器16执行下列运算:根据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CG=OE
‑
OG,计算得出受热面管17胀粗前的CG值CG0。根据测量结果CG=AS
‑
CX,计算得出受热面管17胀粗后的CG值CG1。即为所测量受热面管17的胀粗量。为了适应不同管径的受热面管17,根据以上测量方法,通过调整使得BT=DY,并由数据处理器16记录数据并计算。CK=OC
‑
OK,计算得出受热面管17胀粗前的CK值CK0。根据测量结果CK=BT
‑
CX,计算得出受热面管17胀粗后的CK值CK1。即为所测量受热面管17的胀粗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锅炉膜式受热面管胀粗测量装置,其特征是,包括第一移动杆(1)、第二移动杆(2)、第三移动杆(3)、第四移动杆(4)、第五移动杆(5)、甲滑道(6)、乙滑道(14)和壳体(15),所述甲滑道(6)和乙滑道(14)设置在壳体(15)内,所述第一移动杆(1)、第二移动杆(2)、第三移动杆(3)、第四移动杆(4)、第五移动杆(5)均布置在甲滑道(6)和乙滑道(14)内,所述第一移动杆(1)、第二移动杆(2)、第三移动杆(3)、第四移动杆(4)、第五移动杆(5)的外侧均设置有弹簧(12)和限位件(13),所述甲滑道(6)的上部为敞开式结构,所述乙滑道(14)的上部为封闭式结构;所述第一移动杆(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树春,赵杰明,崔岩,梁萌,
申请(专利权)人: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