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21173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架及车辆,包括纵梁机构、横梁机构和箱体后尾梁机构;纵梁机构包括前弯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前弯梁连接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前端,构架成车架前部封闭环刚性结构;所述前弯梁的高度低于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使得车架从前到后形成梯子型结构;横梁机构包括多个抗扭管,分别从第一纵梁端部贯穿至第二纵梁端部,形成两纵多横车架基体构架;箱体后尾梁机构与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尾部连接后形成箱体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车架满足全工况的刚度需求,提升了车架的可靠性,进而避免了车架因局部承载过大而造成的车架疲劳开裂,横梁采用抗扭管使车架具有一定柔性,秉承轻量化车架设计理念,增加了车架的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架及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车架及车辆,属于矿山机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矿用自卸车具有载重大,工作效率高的优点,广泛应用于中小型露天矿山开采和土方建设工程。车架为矿用自卸车的主体承载结构件,承受着极限工况下的弯曲、扭转、冲击以及多重复变载荷。相较于重型矿用自卸车,该矿用自卸车承载在80~100吨之间,应用于驼峰、泥泞等路况,进而对车架整体结构强度要求高。矿车中后桥采用平衡悬挂系统,且悬挂座位于车架侧面,现应用中常出现车架开裂现象,因此车架基体对悬挂座支撑结构一般采取大尺寸刚性结构,以满足载荷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架,具体为车架举升油缸的柔性支撑结构,具有重量轻,焊缝少,不易开裂的特点。
[0004]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本技术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车架,包括:
[0006]纵梁机构,包括前弯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前弯梁连接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前端,构架成车架前部封闭环刚性结构;所述前弯梁的高度低于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使得车架从前到后形成梯子型结构;
[0007]横梁机构,包括多个抗扭管,分别从第一纵梁端部贯穿至第二纵梁端部,形成两纵多横车架基体构架;
[0008]箱体后尾梁机构,与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尾部连接后形成箱体结构。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横梁机构包括第一抗扭管和第二抗扭管,与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形成两纵两横车架基体构架。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抗扭管和第二抗扭管相互平行,且与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之间的夹角为直角。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抗扭管靠近前弯梁;所述第二抗扭管靠近箱体后尾梁机构,且第二抗扭管贯穿安装在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外侧面上的第一悬挂座机构。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抗扭管包括第一管、第一环管及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管两端部;第一环管焊接在所述第一管两端;所述第一环管位于所述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中性面内,并与其焊接;所述第一环管共四个,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内外端面焊接,使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平缓过渡。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抗扭管包括第一轴头、第二管;所述第一轴头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二管两端部,形成阶梯形式抗扭管结构;所述第一轴头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内外端面焊接。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相互平行,且所述前弯梁与所述第一
纵梁、第二纵梁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结构为渐变截面形式,其后部截面宽与前部截面。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下龙门梁机构,采用半圈包裹形式分别与第一纵梁、第二纵梁进行连接,形成具有局部刚性的封闭结构,其下半部结构为U型轮廓形状。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下龙门梁机构包括驾驶室固定座、第一前悬挂座、U型梁、第二前悬挂座和甲板固定座;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对称布置在U型梁内环面两侧,所述驾驶室固定座和甲板固定座分别布置在U型梁外环面两侧,所述第一前悬挂座放置于驾驶室固定座下侧;所述第二前悬挂座放置于甲板固定座下侧。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靠近所述箱体后尾梁机构的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上连接有多连杆机构;所述多连杆机构整体为U型结构,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筋板和底板;所述第一侧板连接于第一纵梁及第二纵梁内侧;第二侧板连接于第一纵梁及第二纵梁正下端;筋板连接在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之间;底板与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筋板相连。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箱体后尾梁机构的两外侧面上各安装一个第二悬挂座机构。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后尾梁机构的底面两侧均安装有一个支撑座和一个副梁,所述箱体后尾梁机构的底面中部和靠近箱体后尾梁机构处的抗扭管上安装有一个横拉杆固定座。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前部各安装有一个对称布置的举升支座。
[0022]本技术第二方面公开了一种车辆, 安装有上述的一种车架。
[0023]本技术有益效果:
[0024]本技术通过车架从前到后采用梯子形结构到箱体结构的过渡及两抗扭管结构,两纵两横车架基体构架能有效的保证车架整体的刚度,使车架满足全工况的刚度需求,提升了车架的可靠性,进而避免了车架因局部承载过大而造成的车架疲劳开裂,横梁采用抗扭管使车架具有一定柔性,秉承轻量化车架设计理念,增加了车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5]附图作为本技术的一部分,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的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但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显然,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0026]在附图中:
[0027]图1为本技术车架结构总体俯视结构图;
[0028]图2为本技术车架结构总体正视结构图;
[0029]图3为本技术车架结构总体仰视结构图;
[0030]图4为本技术下龙门梁机构结构图;
[0031]图5为本技术第一抗扭管结构图;
[0032]图6为本技术第二抗扭管结构图;
[0033]图7为本技术多连杆机构结构图。
[0034]图中:1、下龙门梁机构;2、第一纵梁;3、第二纵梁;4、箱体后尾梁机构;5、前弯梁;6、第一抗扭管;7、第一悬挂座;8、第三悬挂座;9、第二悬挂座;10、第四悬挂座;11、多连杆机构;12、第二抗扭管;13、第一横拉杆固定座;14、第二横拉杆固定座;15、第一支撑座;16、第二支撑座;17、举升支座;18、第一副梁;19、第二副梁;
[0035]101、驾驶室固定座;102、第一前悬挂座;103、U型梁;104、第二前悬挂座;105、甲板固定座;
[0036]601、第一管;602、第一环管;603、第一封板;
[0037]1101、第一侧板;1102、第二侧板;1103、筋板;1104、底板;
[0038]1201、第一轴头;1202、第二管。
[0039]需要说明的是,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旨在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构思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技术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4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
ꢀ“
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纵梁机构,包括前弯梁、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前弯梁连接在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前端,构架成车架前部封闭环刚性结构;所述前弯梁的高度低于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使得车架从前到后形成梯子型结构;横梁机构,包括多个抗扭管,分别从第一纵梁端部贯穿至第二纵梁端部,形成两纵多横车架基体构架;箱体后尾梁机构,与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尾部连接后形成箱体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机构包括第一抗扭管和第二抗扭管,与第一纵梁、第二纵梁形成两纵两横车架基体构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扭管和第二抗扭管相互平行,且与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之间的夹角为直角。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扭管靠近前弯梁;所述第二抗扭管靠近箱体后尾梁机构,且第二抗扭管贯穿安装在位于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外侧面上的第一悬挂座机构。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抗扭管包括第一管、第一环管及第一封板;所述第一封板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一管两端部;第一环管焊接在所述第一管两端;所述第一环管位于所述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中性面内,并与其焊接;所述第一环管共四个,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内外端面焊接,使所述第一管与所述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平缓过渡。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抗扭管包括第一轴头、第二管;所述第一轴头分别焊接在所述第二管两端部,形成阶梯形式抗扭管结构;所述第一轴头分别与所述第一纵梁以及第二纵梁内外端面焊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相互平行,且所述前弯梁与所述第一纵梁、第二纵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苗天峰戈超冯汉队董磊霍延通吴杰敏张冬詹康乐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矿业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