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喷雾除臭装置及包括其的除臭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1000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喷雾除臭装置,其包括外壳、雾化管组件、超声波雾化器、除臭剂容器。本申请还涉及一种包括该自动喷雾除臭装置的除臭系统。用户在外出时,可随身携带本申请的自动喷雾除臭装置。当用户身处在具有除硫化氢、氨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恶臭气体的环境中时,便可以通过启动本申请自动喷雾除臭装置,向周边喷射雾化状态的凝胶除臭剂,消除周边的有害气体。有害气体。有害气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喷雾除臭装置及包括其的除臭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除臭器械
,具体来说,涉及一种自动喷雾除臭装置及包括该自动喷雾除臭装置的除臭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节奏的进度加快,垃圾产生也随之增多,后续垃圾填埋、堆肥、焚烧垃圾堆积的垃圾也比较多,垃圾容易发生堆积。特别是空气温度高的时候,容易产生垃圾腐烂、降解等堆积起来的各类臭气,成分复杂且多样化。
[0003]在市面上,各种品牌的空气净化器层出不穷,人们通过实用空气净化器去净化室内的空气环境,但是,现有的空气净化器仅仅是通过滤网去过滤空气中的颗粒以及部分异味气体,其他气体,例如除硫化氢、氨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恶臭气体均无法过滤去除,无法根本上去除有害气体。
[0004]现有的除臭设备,大多数室内的,对于在外的人而言,只能佩带口罩等去阻挡有害其他中的颗粒粉尘,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周边的有害气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喷雾除臭装置及除臭系统,以解决现有的除臭设备,大多数室内的,对于在外的人而言,只能佩带口罩等去阻挡有害其他中的颗粒粉尘,无法从根本上去消除周边的有害气体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动喷雾除臭装置,包括:
[0007]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开设有第一通孔;
[0008]雾化管组件,所述雾化管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雾化管组件的雾化口连通所述第一通孔;
[0009]超声波雾化器,所述超声波雾化器设置于所述雾化管组件内;
[0010]除臭剂容器,所述除臭剂容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除臭剂容器与所述超声波雾化器连通,所述除臭剂容器内存储有凝胶除臭剂;
[0011]其中,所述凝胶除臭剂经过所述超声波雾化器进行雾化,并传输至所述雾化管组件内,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喷射至所述外壳外部。
[0012]进一步的,所述雾化管组件包括:
[0013]管头,所述管头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
[0014]套管,设于所述外壳内,且套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管头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所述套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除臭剂容器,所述超声波雾化器设置于所述套管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内部;
[0015]雾化杆,所述雾化杆的一端悬空设置于所述套管朝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套管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所述雾化杆的外侧壁与所述套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雾化腔。
[0016]进一步的,所述雾化杆包括:
[0017]杆部,所述杆部为圆柱体;
[0018]三个第一支脚,三个所述第一支脚设置于所述杆部上,且三个所述第一支脚沿着所述杆部的周部等间距分布设置,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套管内部连接,以支撑所述杆部。
[0019]进一步的,所述雾化杆还包括:
[0020]第二支脚,所述第二支脚设置于所述杆部的端部;
[0021]挡雾板,所述挡雾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支脚上,在所述杆部的轴向方向上,所述挡雾板的面积小于所述套管的管口面积,且所述挡雾板位于所述套管外。
[0022]进一步的,所述挡雾板与所述杆部螺纹连接。
[0023]进一步的,所述管头的内部环周设置有多个导流凸条。
[0024]进一步的,所述除臭剂容器内部设置有导管,所述导管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除臭剂容器内部,另一端与所述超声波雾化器连通,所述自动喷雾除臭装置还包括:
[0025]过滤球,所述过滤球设置于所述导管远离所述超声波雾化器的一端。
[0026]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喷雾除臭装置还包括:
[0027]抽吸泵,所述抽吸泵设置于所述除臭剂容器上,所述抽吸泵的抽吸口与所述导管连通,所述抽吸泵的排出口与所述超声波雾化器连通。
[0028]进一步的,所述自动喷雾除臭装置还包括:
[0029]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设置于所述外壳的顶部;
[0030]指示灯,所述指示灯嵌设于所述外壳上,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下方;
[0031]电池,所述电池设置于外壳内,所述电池、所述指示灯均与所述控制板电连接。
[003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孔内设置有防尘网。
[003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还提出一种除臭系统,所述除臭系统包括上述所述的自动喷雾除臭装置。
[00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0035]外壳采用小尺寸的管状壳体,便于用户外出携带。在外壳的周壁上开设第一通孔,雾化管组件则固定在外壳内部,且雾化管组件具有与第一通孔连通的雾化口,超声波雾化器则固定设置在雾化管组件内,且位于雾化管组件远离第一通孔的一侧。除臭剂容器内存储有凝胶除臭剂,且除臭剂容器固定在外壳内部,且与超声波雾化器连通,以便于对将凝胶除臭剂传输至超声波雾化器内(可通过负压方式传输)进行雾化处理。超声波雾化器对凝胶除臭剂进行雾化后,传输至雾化管组件内,最终通过第一通孔喷射至外壳外部,进行除臭,便于用户随身携带使用。
[0036]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去除除硫化氢、氨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恶臭气体,超声波雾化器内部吸收有凝胶除臭剂,凝胶除臭剂经过超声波雾化器进行雾化后,会形成较小颗粒的雾状颗粒。雾状颗粒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利用除臭剂中特有的凝胶基质吸收空气中的恶臭分子,对恶臭分子的具有高溶解性,将恶臭分子捕捉并溶解到其内部,并与除臭剂发生反应,有效分解恶臭环境中的氨、硫化氢恶臭气体分子,生成无味、无毒的物质。
[0037]可以理解的是,用户在外出时,可在身上随身携带本申请的自动喷雾除臭装置。当用户身处在具有除硫化氢、氨及其他挥发性有机物恶臭气体的环境中时,便可以通过启动本申请自动喷雾除臭装置,向周边喷射雾化状态的凝胶除臭剂,从根本上去随时喷洒消毒
周边的有害气体。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一种自动喷雾除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一种自动喷雾除臭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41]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一种自动喷雾除臭装置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42]图4是图3中Q

Q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43]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一种自动喷雾除臭装置的雾化杆的结构示意图。
[0044]附图标记:
[0045]100、自动喷雾除臭装置;10、外壳;11、控制面板;12、指示灯;13、电池;20、雾化管组件;21、管头;211、导流凸条;22、套管;23、雾化杆;231、杆部;232、第一支脚;233、第二支脚;2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喷雾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上设置开设有第一通孔;雾化管组件,所述雾化管组件设置于所述外壳内,所述雾化管组件的雾化口连通所述第一通孔;超声波雾化器,所述超声波雾化器设置于所述雾化管组件内;除臭剂容器,所述除臭剂容器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除臭剂容器与所述超声波雾化器连通,所述除臭剂容器内存储有凝胶除臭剂;其中,所述凝胶除臭剂经过所述超声波雾化器进行雾化,并传输至所述雾化管组件内,并通过所述第一通孔喷射至所述外壳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喷雾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管组件包括:管头,所述管头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套管,设于所述外壳内,且套管的一端连接所述管头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所述套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除臭剂容器,所述超声波雾化器设置于所述套管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侧内部;雾化杆,所述雾化杆的一端悬空设置于所述套管朝向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另一端连接所述套管远离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所述雾化杆的外侧壁与所述套管的内侧壁之间形成雾化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喷雾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杆包括:杆部,所述杆部为圆柱体;三个第一支脚,三个所述第一支脚设置于所述杆部上,且三个所述第一支脚沿着所述杆部的周部等间距分布设置,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套管内部连接,以支撑所述杆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喷雾除臭装置,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秋芳杨宗艺杨红丹王丹霍冉辛乐王宇
申请(专利权)人:桃墨环境技术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