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弧线圈。消弧线圈的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均在轴向上分成两个以上分段线圈进行缠绕,而且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的各个分接按照一定的方式引出,如此,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的每个分段线圈的每层匝数减小,层间电压大幅降低,如此降低了分段线圈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绝缘填充介质的绝缘要求,减小了对分段线圈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绝缘介质的填充厚度要求,进而在保证消弧线圈的耐压能力的基础上,相对减小了整体体积,大幅度提升了消弧线圈的耐受水平。圈的耐受水平。圈的耐受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弧线圈
[0001]本技术涉及限制或抑制接地故障电流
,尤其涉及一种消弧线圈。
技术介绍
[0002]配电网中性点接地方式的选择与电力系统安全和运行可靠性、经济性密切相关,是城网和农网建设中必须关注的问题。接地方式的选择既要考虑当时配电网的结构和设备,还受当时接地设备技术水平的制约。目前为止,系统中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接地方式之一即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在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调匝式消弧线圈应用最为广泛,调匝式消弧线圈是将消弧线圈设有多个抽头,采用有载调节开关调节消弧线圈的抽头以改变电感值来实现对地电感电流的输出,以实现自动跟踪补偿的目的。
[0003]随着系统负荷的日益增大和电压等级的逐渐提高,目前20kV、35kV配网中电容电流已经高达200A,对于调匝式消弧线圈来说,调流范围基本设计为50A—200A,档位较多的为25档,这就对调匝式消弧线圈内部绝缘结构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
[0004]现有的消弧线圈制造时,内外的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均是在轴向上连续缠绕形成需要的匝数,然后在一层缠绕完成后折回缠绕第二层,相邻层之间铺设绝缘介质,且在连续缠绕的过程中在轴向上的不同位置引出一定数量的分接,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整体上都呈饼状。但是采用这种绕制方式得到的消弧线圈,层间电压较大,为了满足产品耐压能力,往往在层间铺设较大厚度的绝缘层,这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导致消弧线圈的体积较大,散热能力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弧线圈,以解决现有的消弧线圈耐压能力和体积不能兼顾的问题。
[0006]本技术的消弧线圈,包括整体绕组和将整体绕组浇注包裹在内的绝缘体,所述整体绕组包括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额定绕组处于分接绕组的内侧,所述额定绕组包括在轴向上间隔的两个以上额定绕组分段线圈,相邻两个额定绕组分段线圈的相邻端头连接,处于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一端的额定绕组分段线圈的轴向第一端的端头引出形成中性点分接,处于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二端的额定绕组分段线圈的轴向第二端的端头在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之间的位置沿轴向折回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一端并引出,分接绕组包括轴向间隔的两个以上分接绕组分段线圈,相邻两分接绕组分段线圈的相邻端头连接并引出形成档位分接,处于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一端的分接绕组分段线圈的轴向第一端的端头与处于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二端的额定绕组分段线圈的轴向第二端的端头连接并引出形成档位分接,处于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二端的分接绕组分段线圈的轴向第二端的端头引出形成档位分接。
[0007]本技术的消弧线圈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的每个分段线圈的匝数减小,层间电压降低,如此降低了分段线圈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绝缘填充介质的绝缘要求,减小了分段线圈的相邻两层之间的绝缘介质的填充厚度,进而在保证消弧线圈的耐压能力的基础上,减
小了整体体积。尤其是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的缠绕方式和分接引出方式,提升伏安特性线性度,使磁场更加均匀、规律,也因此使消弧线圈分接电流分配更为有序。
[0008]进一步的,每一分接绕组分段线圈在绕制该线圈的导线的两端之间连接引出端形成档位分接。这样能够在所需档位分接数量较多时不会过多增加分接绕组分段线圈的数量,减小制造难度,简化结构设计。
[0009]进一步的,绝缘体内在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之间的位置设有轴向贯通绝缘体的散热风道,额定绕组的第二端头从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之间的位置沿轴向引至分接绕组的轴向第一端。这样提高了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之间的绝缘距离,提升耐受电压冲击的能力,同时可有效降低消弧线圈温升增强消弧线圈伏安特性曲线线性度,整体提升消弧线圈本体性能。
[0010]进一步的,所述处于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二端的额定绕组分段线圈的轴向第二端的端头从相邻两个散热风道之间的位置向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一端折回引出,且被包裹在相邻两散热风道之间的绝缘体形成的绝缘隔壁内。这样能够在充分利用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之间的空间的基础上,提高两者之间的绝缘性能,进而提高耐压能力。
[0011]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风道有多个,且在圆周方向上间隔布置。这样制得的消弧线圈能够在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之间的圆周上形成均布的散热风道,有利于消弧线圈的散热。
[0012]进一步的,所述散热风道的截面形状为扁形。这样能够在保证散热风道截面积的提前下减小消弧线圈的径向尺寸。
[0013]进一步的,每一分接绕组分段线圈的两端之间形成的档位分接不超过三个。这样能够均衡分接绕组分段线圈以及每个分接绕组分段线圈上的档位分接的数量,简化结构,降低制造难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额定绕组包括2
‑
4个额定绕组分段线圈,所述分接绕组包括2
‑
12个分接绕组分段线圈。根据不同数量的档位分接,在该范围内选择额定绕组分段线圈以及分接绕组分段线圈的数量,能够更好的兼顾产品成本和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消弧线圈的实施例1半剖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示出了在浇注过程中所用的抽芯。
[0016]图中:11、第一额定绕组分段线圈;110、第一额定绕组分段线圈前端头;111、第一额定绕组分段线圈后端头;12、第二额定绕组分段线圈;121、第二额定绕组分段线圈前端头;120、第二额定绕组分段线圈后端头;123、折回引出段;21、第一分接绕组分段线圈;210、第一分接绕组分段线圈前端头;211、第一分接绕组分段线圈后端头;213、第一分接绕组分段线圈引出端;22、第二分接绕组分段线圈;220、第二分接绕组分段线圈前端头;221、第二分接绕组分段线圈后端头;223、第二分接绕组分段线圈引出端;23、第三分接绕组分段线圈;230、第三分接绕组分段线圈前端头;231、第三分接绕组分段线圈后端头;233、第三分接绕组分段线圈引出端;24、第四分接绕组分段线圈;240、第四分接绕组分段线圈前端头;241、第四分接绕组分段线圈后端头;243、第四分接绕组分段线圈引出端;3、绝缘体;4、抽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0018]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需要说明的是,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弧线圈,包括整体绕组和将整体绕组浇注包裹在内的绝缘体(3),所述整体绕组包括额定绕组和分接绕组,额定绕组处于分接绕组的内侧,其特征是,所述额定绕组包括在轴向上间隔的两个以上额定绕组分段线圈,相邻两个额定绕组分段线圈的相邻端头连接,处于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一端的额定绕组分段线圈的轴向第一端的端头引出形成中性点分接,处于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二端的额定绕组分段线圈的轴向第二端的端头沿轴向折回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一端并引出,分接绕组包括轴向间隔的两个以上分接绕组分段线圈,相邻两分接绕组分段线圈的相邻端头连接并引出形成档位分接,处于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一端的分接绕组分段线圈的轴向第一端的端头与处于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二端的额定绕组分段线圈的轴向第二端的端头连接并引出形成档位分接,处于整体绕组的轴向第二端的分接绕组分段线圈的轴向第二端的端头引出形成档位分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弧线圈,其特征是,每一分接绕组分段线圈在绕制该线圈的导线的两端之间连接引出端形成档位分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帅杰,陈智,李华清,黄显军,李栋梁,张萌,薛原野,苗喜得,娄嫣芳,张君义,胡刚强,段石磊,王自鹏,黄瑞娟,邓书举,杨莉莉,
申请(专利权)人: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