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式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20468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冷却箱体内部的热交换式冷却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式冷却装置,具备:箱体,引入箱体内部的内部气体并使其流动返回到内部的内部气体风道,引入箱体外部的外部气体并使其流动返回到外部的外部气体风道,将内部气体送到内部气体风道的内部气体送风机,将外部气体送到外部气体风道的外部气体送风机,对在外部气体风道中流动的外部气体的显热和在内部气体风道中流动的内部气体的显热进行交换的热交换元件,以及设置在内部气体风道中对内部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外部气体风道与内部气体风道独立。加热部设置在热交换元件的上游。该热交换式冷却装置可防止粉尘、水分等进入到箱体内,可对箱体内进行加热及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冷却箱体内部的热交换式冷却装置。技术背景图7是日本特开2001-156478号公报所公开的现有的热交换式冷却装置 5001的结构图。冷却装置5001设置在箱体结构物101内。冷却装置5001具 备内部气体风道105,外部气体风道109,隔板110,送风机103A、 103B 及热交换元件104。内部气体风道105引入容纳有发热体的箱体201的内部 201A的内部气体并返回到箱体201的内部201A。外部气体风道109引入箱体 201的外部201B的外部气体,并将该外部气体排向箱体201的外部201B。隔 板IIO使内部气体风道105和外部气体风道109相互独立。送风机103B对外 部气体风道109内的外部气体进行输送。热交换元件104置于内部气体风道 105和外部气体风道109的交点处,对外部气体和内部气体的显热进行交换。 冷却装置5001配置在箱体201内,对箱体201的内部201A进行冷却。冷却装置5001在箱体201的外部201B的外部气体温度较低的场合,或 者在箱体201的内部201A变凉的场合,无法使箱体201的内部201A变暖。 在箱体201的内部201A存在容纳需要在规定周围温度以上才能起动的机器的 情况。这种场合,该机器有可能因内部201A的温度而不能起动。为了使该机器起动,在内部气体或者外部气体的温度比起动机器的规定温 度低的场合,在起动时有必要暂时加热箱体201的内部201A。图8是日本特开2001 - 156478号公报所公开的现有的热交换式的换气装 置5002的结构图。箱体501的内部501A内的内部气体作为废气503通过排 气口 503A向箱体501的外部501B排出。箱体501的外部501B的外部气体作 为供气502通过供气口 502A导入到箱体501的内部501A。热交换元件120 对废气503和供气502的热进行交换。供气扇122向热交换元件120送入外部 气体。排气扇123通过热交换元件120将内部气体向外部501B排出。在外部501B设有防止雨水进入排气口 503A和供气口 502A的罩121。在供气扇122 的风上游侧设有加热器129。加热器129对从供气口 502A引进来的外部气体 进行加热,并送到热交换元件120,以防止在寒冷地方的热交换元件120内部 的结露的发生。由于换气装置5002使外部气体直接导入箱体501的内部501A,所以粉尘 和水分于供气502 —起进入到箱体501的内部501 A,存在对容纳在箱体501 的内部501A的机器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另外,将用加热器129加热后的供气502送到热交换元件120。在内部气 体的温度比外部气体温度低的场合,在经加热器129加热后的供气502 (外部 气体)通过热交换元件120时被废气503 (内部气体)冷却,不能高效地对箱 体501的内部501A进行加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式冷却装置,具备箱体,引入箱体的内部的内部气体并 使其流动返回到内部的内部气体风道,引入箱体的外部的外部气体并使其流动 返回到外部的外部气体风道,将内部气体送到内部气体风道的内部气体送风 机,将外部气体送到外部气体风道的外部气体送风机,对在外部气体风道中流 动的外部气体的显热和在内部气体风道中流动的内部气体的显热进行交换的 热交换元件以及设置在内部气体风道内并对内部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部。外部 气体风道与内部气体风道独立。加热部设置在热交换元件的上游。该热交换式冷却装置可防止粉尘、水分等进入到箱体内,可对箱体内进4亍 力口热及冷却。 附图说明图1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式冷却装置的箱体的立体图。图2是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式冷却装置的结构图。图3是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主要部分的立体图。图4是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结构图。图5是实施方式的冷却装置的加热部的立体图。图6A是实施方式的加热部的发热体的立体图。图6B是图6A所示的发热体的6B-6B线的剖面图。图7是现有的热交换式冷却装置的结构图。 图8是现有的热交换式换气装置的结构图。 图中2 -内部气体送风机;3 -热交换元件;5 -内部气体风道;8 -外部气体风 道;9-外部气体送风机;10-加热部;21 -发热体(第一发热体);21A-通 风面(第一通风面);22 -发热体(第二发热体);22A -通风面(第二通风面); 24 -送风方向;26 -发热单元;27 -保持元件(第一保持部件、第二保持部件); 33-热熔丝;36-热标记;601 -箱体;601A-内部;601B-外部;1001-冷 却装置。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具备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式冷却装置1001的箱体601的立 体图。图2是冷却装置1001的结构图。在箱体601的门1601上设置两台冷却 装置1001。在图1中,冷却装置1001装在门1601内。冷却装置1001还可以 设置在门1601的内表面或外表面或者壁2601的内部或外表面或内表面上。在 箱体601的内部601A中容纳有机器701。箱体601划分为内部601A和外部601B。箱体601的内部601A的内部气 体由内部气体引入口 1引入到内部气体送风机2中之后,通过热交换元件3 流动并由内部气体送出口 4向箱体601的内部601A返回,从而形成内部气体 风道5。控制箱ll在内部气体引入口 1和热交换元件3之间与内部气体风道5 相接地配置。在控制箱11的侧面配置对内部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部10。由内 部气体引入口 1引入到内部气体送风机2中的内部气体通过加热部IO送到热 交换元件3中。即、加热部10在内部气体风道5中设置在热交换元件3的上 游,且内部气体送风机2在内部气体风道中设置在加热部10的上游。在引入 到内部气体送风机2中的内部气体的一部分通过了加热部IO之后,由设置在 控制箱11的侧面的引入口 12导入到控制箱11内。导入到控制箱11内的内部 气体的其中一部分不送到热交换元件3中,而由设置在控制箱11的前面的送 出口 13向箱体601的内部601A返回,从而形成控制箱风道14。箱体601的外部601B的外部气体由设置在内部气体引入口 1的相反一侧 的外部气体引入口 6引入到外部气体送风机9中。引入到外部气体送风机9中的外部气体通过热交换元件3流动,由外部气体送出口 7再次向外部排出, 从而形成外部气体风道8。图2中,虽然表示的是外部气体送风机9与箱体601的内部601A连接, 但如图l所示,外部气体送风才几9用档板1001A与内部601A隔断,而不与内 部601A连通。如图2所示,在两台冷却装置1001的外部气体送风才几9之间 设有隔板17,将两台外部气体送风冲几9隔断而互不连通。这样,内部气体风道5、控制箱风道14及外部气体风道8相互独立地i殳 置。热交换元件3置于外部气体风道8和内部气体风道5的交点处,对外部气 体和内部气体的显热进4亍交换。在控制箱11中设有检测内部气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5。在隔板17的侧 面设有检测外部气体温度的温度传感器16。器15检测出的内部气体的温度超出了规定值时,提高内部气体送风机2及外 部气体送风机9的转速,可对应于箱体601的内部601A温度的变动。根据实施方式的热交换式冷却装置100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式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备:划分为内部和外部的箱体,    引入上述箱体的上述内部的内部气体并使其流动返回到上述内部的内部气体风道,    引入上述箱体的上述外部的外部气体并使其流动返回到上述外部、且与上述内部气体风道独立的外部气体风道,    将上述内部气体送到上述内部气体风道的内部气体送风机,    将上述外部气体送到上述外部气体风道的外部气体送风机,    对在上述外部气体风道中流动的上述外部气体的热和在上述内部气体风道中流动的上述内部气体的热进行交换的热交换元件,以及    在上述内部气体风道中设置在上述热交换元件的上游、并对上述内部气体进行加热的加热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舟田直之中野裕二萩本桂辅山口俊和松本睦彦最首和树柴田洋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