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螨羽绒服面料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20305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螨羽绒服面料及其加工方法,所述防螨羽绒服面料包括里层、热压复合在里层上的外层,所述外层为棉纤维、改性粘胶纤维、聚乳酸纤维纺织而成的平纹面料;其中,改性粘胶纤维是由粘胶中混入骆驼刺碱性精油和增稠剂,再经加热、搅拌、超声分散、脱泡处理后的粘胶混合物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获得。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制备改性粘胶纤维中添加入骆驼刺碱性精油,骆驼刺碱性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很强的抑菌效果,且该骆驼刺碱性精油对螨虫繁殖的抑制作用很强,也能驱逐螨虫,持久性好,成分天然,对人体危害性较小,更安全,并能提高防螨羽绒服面料的抗皱性。皱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螨羽绒服面料及其加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羽绒服面料
,具体涉及一种防螨羽绒服面料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羽绒服中的羽绒主要成分为脂肪和蛋白质,而螨虫则是依靠脂肪和蛋白质生存的,因此,羽绒服长时间穿着后,容易滋养螨虫,为了解决此问题,一般缝制羽绒服的面料会采用具有阻螨防螨的效果的面料,而面料一般是通过化学方式实现阻螨防螨的效果。
[0003]现有技术中,多是使用阻螨防螨整理剂或阻螨防螨抗菌整理剂对羽绒服面料进行处理,具体为浸轧、浸渍、涂层和喷雾,其存在的弊端在于:第一、持久性较差,在多次穿戴、清洗之后,整理剂在纤维表面形成的膜层容易失效或大幅度损耗,从而降低阻螨防螨抗菌等效果;第二、整理剂因为化学药剂添加较多,对皮肤刺激性较大,甚至是存在毒性,从而引发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防螨羽绒服面料及其加工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0006]一种防螨羽绒服面料,包括里层、热压复合在里层上的外层,所述外层为棉纤维、改性粘胶纤维、聚乳酸纤维纺织而成的平纹面料;
[0007]其中,改性粘胶纤维是由粘胶中混入骆驼刺碱性精油和增稠剂,再经加热、搅拌、超声分散、脱泡处理后的粘胶混合物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获得。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外层,按重量份计,包括棉纤维20~30份、改性粘胶纤维20~35份、聚乳酸纤维40~55份。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改性粘胶纤维,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粘胶纤维70~80wt%、骆驼刺碱性精油12~20wt%和增稠剂8~16wt%。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改性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具体为:
[0011]S1、将骆驼刺碱性精油和增稠剂预热混合后匀速添加进经过滤、熟成处理过的粘胶中,在添加过程需加热保温并持续性搅拌;
[0012]S2、对经步骤S1处理后的粘胶进行超声分散处理,然后经脱泡处理后获得粘胶混合物,粘胶混合物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获得改性粘胶纤维。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S1中,所述骆驼刺碱性精油是指以8%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提取剂,对骆驼刺粉进行浸提后萃取获得,其中,氢氧化钠溶液与骆驼刺粉质量比为7∶1。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S1中,增稠剂为可溶性淀粉、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羟乙基纤维素、羟丙基甲基纤维素中的一种。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S1中,预热温度为30~40℃,添加骆驼刺碱
性精油和增稠剂所用时间为30~45min,加热保温温度为125~155℃,搅拌速度为1200~1500r/min。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在步骤S2中,超声分散的振动频率为80~120kHZ。
[0017]一种防螨羽绒服面料的加工方法,具体为:
[0018]将改性粘胶纤维、棉纤维、聚乳酸纤维混纺获得经纬线,再以经纬线纺织获得平纹面料,采用170~185℃的热压辊对该平纹面料进行热压定型处理,自然冷却后获得外层,将外层和里层复合获得防螨羽绒服面料。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方案,所述经线密度为70根/cm,纬线密度为65根/cm。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1]1)本专利技术通过在制备改性粘胶纤维中添加入骆驼刺碱性精油,骆驼刺碱性精油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均具有很强的抑菌效果,且该骆驼刺碱性精油对于螨虫繁殖的抑制作用很强,并且也能驱逐螨虫,因此,使纺织而成的防螨羽绒服面料能持久长效地保持其阻螨防螨抗菌效果,并能提高防螨羽绒服面料的抗皱性;
[0022]2)本专利技术中骆驼刺碱性精油由天然植物经氢氧化钠溶液提取获得,后在制备改性粘胶纤维中添加入,持久性好,成分天然,对人体危害性较小,更安全;
[0023]3)本专利技术中聚乳酸纤在经热压辊热压并冷却后,可缩小经纬线之间空隙,从而使防螨羽绒服面料更加紧密,也起到了一定的阻螨防螨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只用于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的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上述申请内容对本申请作出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
[0025]一种防螨羽绒服面料,包括里层、热压复合在里层上的外层,所述外层为棉纤维、改性粘胶纤维、聚乳酸纤维纺织而成的平纹面料;
[0026]其中,改性粘胶纤维是由粘胶中混入骆驼刺碱性精油和增稠剂,再经加热、搅拌、超声分散、脱泡处理后的粘胶混合物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获得。
[0027]实施例1
[0028]所述防螨羽绒服面料的加工方法为:
[0029](1)、制备改性粘胶纤维,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粘胶纤维80wt%、骆驼刺碱性精油12%和增稠剂8wt%,具体制备方法为:
[0030]S1、将骆驼刺碱性精油和增稠剂预热混合后匀速添加进经过滤、熟成处理过的粘胶中,在添加过程需加热保温并持续性搅拌,预热温度为30℃,添加骆驼刺碱性精油和增稠剂所用时间为30min,加热保温温度为125℃,搅拌速度为1200r/min,增稠剂选用甲基纤维素;
[0031]其中,骆驼刺碱性精油是指以8%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提取剂,对骆驼刺粉进行浸提后萃取获得,其中,氢氧化钠溶液与骆驼刺粉质量比为7∶1。
[0032]S2、对经步骤S1处理后的粘胶进行超声分散处理,然后经脱泡处理后获得粘胶混合物,粘胶混合物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获得改性粘胶纤维,超声分散的振动频率为80kHZ。
[0033](2)、将改性粘胶纤维、棉纤维、聚乳酸纤维混纺获得经纬线,再以经纬线纺织获得平纹面料;
[0034]需要说明的是,按重量份计,棉纤维30份、改性粘胶纤维20份、聚乳酸纤维50份,经线密度为70根/cm,纬线密度为65根/cm;
[0035](3)、采用170℃的热压辊对该平纹面料进行热压定型处理,自然冷却后获得外层;
[0036](4)、将外层和里层复合获得防螨羽绒服面料。
[0037]实施例2
[0038]所述防螨羽绒服面料的加工方法为:
[0039](1)、制备改性粘胶纤维,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粘胶纤维75wt%、骆驼刺碱性精油16%和增稠剂9wt%,具体制备方法为:
[0040]S1、将骆驼刺碱性精油和增稠剂预热混合后匀速添加进经过滤、熟成处理过的粘胶中,在添加过程需加热保温并持续性搅拌,预热温度为35℃,添加骆驼刺碱性精油和增稠剂所用时间为40min,加热保温温度为150℃,搅拌速度为1400r/min,增稠剂选用羧甲基纤维素;
[0041]其中,骆驼刺碱性精油是指以8%氢氧化钠溶液作为提取剂,对骆驼刺粉进行浸提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螨羽绒服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里层、热压复合在里层上的外层,所述外层为棉纤维、改性粘胶纤维、聚乳酸纤维纺织而成的平纹面料;其中,改性粘胶纤维是由粘胶中混入骆驼刺碱性精油和增稠剂,再经加热、搅拌、超声分散、脱泡处理后的粘胶混合物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获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螨羽绒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按重量份计,包括棉纤维20~30份、改性粘胶纤维20~35份、聚乳酸纤维40~55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螨羽绒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粘胶纤维,按质量百分数计,包括粘胶纤维70~80wt%、骆驼刺碱性精油12~20wt%和增稠剂8~16wt%。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螨羽绒服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粘胶纤维的制备方法具体为:S1、将骆驼刺碱性精油和增稠剂预热混合后匀速添加进经过滤、熟成处理过的粘胶中,在添加过程需加热保温并持续性搅拌;S2、对经步骤S1处理后的粘胶进行超声分散处理,然后经脱泡处理后获得粘胶混合物,粘胶混合物通过湿法纺丝工艺制备获得改性粘胶纤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螨羽绒服面料,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所述骆驼刺碱性精油是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昆明张传贵刘汉清高吉娜
申请(专利权)人: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