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接触式道路车辆安检方法及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20297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道路车辆安检方法及其系统,包括以下步骤:S1、驾乘人员、车辆、货物信息录入驾驶端;S2、数据系统记录驾驶端信息,并与检测端联网;S3、驾乘人员开始货物运行,并非接触式通过安检站;S4、安检站检测端对车辆进行检测,并与数据系统记录信息进行比对;S5、若检测端检测信息无异常,则驾乘人员和车辆通过安检;S6、若检测端检测信息有异常,拦截系统触发。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相应系统的设置,可以大大提高高速检测站的检测效率,车辆无需进站即可对车辆的信息以及超限信息进行检测,不仅可以降低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检测效率,同时还可以避免运输人员运输时间的浪费,避免给运输人员造成经济损失。给运输人员造成经济损失。给运输人员造成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接触式道路车辆安检方法及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车辆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非接触式道路车辆安检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道路安全是指在交通活动过程中,能将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接受水平的状态。交通安全意味着人或物遭受损失的可能性是可以接受的;若这种可能性超过了可接受的水平,即为不安全。道路交通系统作为动态的开放系统,其安全既受系统内部因素的制约,又受系统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与人、车辆及道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系统内任何因素的不可靠、不平衡、不稳定,都可能导致冲突与矛盾,产生不安全因素或不安全状态。
[0003]其中,为了确保高速道路安全,在一定的地点会设置高速检测站,高速检测站是对进入特定区域的人员及其交通工具与随行物品等进行检查的关卡式机关,高速检测站主要作用是对车辆实施超限检测,认定、查处和纠正违法行为,其中超限检测包括查处货运车辆的载货长度、宽度、高度和载货质量是否超过规定的限度。
[0004]现有技术中高速检测站一般采用人工检测,即检测人员需要通知车辆进入检测站,先检测驾驶人员和通行人员的身份信息,再对车辆进行超限检测,这种检测方式不仅费时费力,容易增加检测人员的工作量,降低检测人员的检测效率,同时也会耽误驾驶员的正常运输,容易造成运输期限的延误,给驾驶员带来一定的损失。
[0005]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非接触式道路车辆安检方法及其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接触式道路车辆安检方法及其系统,以解决上述的高速检测站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8]一种非接触式道路车辆安检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驾乘人员、车辆、货物信息录入驾驶端;
[0010]S2、数据系统记录驾驶端信息,并与检测端联网;
[0011]S3、驾乘人员开始货物运行,并非接触式通过安检站;
[0012]S4、安检站检测端对车辆进行检测,并与数据系统记录信息进行比对;
[0013]S5、若检测端检测信息无异常,则驾乘人员和车辆通过安检;
[0014]S6、若检测端检测信息有异常,拦截系统触发,并与驾驶端联网,同时驾乘人员及时返回安检站复检;
[0015]S7、若驾乘人员驾驶车辆同意复检,若复检正常,则安检通过,若复检异常,则对驾乘人员进行处罚;
[0016]S8、若驾乘人员不同意复检,安检站将驾乘人员及车辆拉入黑名单,并联网通知公安系统对违法车辆进行行政处罚。
[0017]进一步地,所述驾乘人员信息包括身份证、驾驶证、住址和联系电话,所述车辆信息包括车辆安全记录、保险记录、车长、车重和荷载数,所述货物信息包括运输品信息、运输里程以及运输信息,通过记录驾乘人员、车辆以及货物信息便于安检站检测端进行核查,避免违法分子有机可乘,大大提高检测端检测的精准度,避免出现检测误差。
[0018]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端检测的数据包括车长、车重、驾乘人员身体信息、车辆信息以及荷载信息,大大提高检测的准确性,避免违法分子有机可乘,同时也避免出现检测误差,避免对驾乘人员和检测人员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0019]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端还检测车辆的底盘信息,用于检测车辆底盘,避免驾乘人员利用车辆底盘违法运输。
[0020]一种非接触式道路车辆安检系统,包括:驾驶端、数据系统、检测端和拦截系统;
[0021]所述驾驶端用于记录驾乘人员、车辆和货物信息;
[0022]所述数据系统用于记录所述驾驶端数据;
[0023]所述检测端安装于安检站内,且与所述数据系统相连接,用于检测驾乘人员、车辆以及货物信息,同时用于发送拦截指令;
[0024]所述拦截系统与所述检测端相连接,用于接收检测端发送的拦截指令,并用于联网报警。
[0025]进一步地,所述驾驶端包括信息录入端、记录操作端、建议指导端和行程分享端,所述信息录入端用于驾乘人员、车辆、货物信息录入,所述记录操作端用于驾乘人员信息、车辆和货物信息修改,同时用于记录驾乘人员货物运输记录,所述建议指导端用于为驾乘人员运输货物提供指导性意见,所述行程分享端用于驾乘人员分享行程中的趣事、乐事。
[0026]进一步地,所述数据系统包括存储系统、处理器、查阅系统和交互系统,所述存储系统用于存储所述驾驶端的数据信息,所述处理器用于处理数据信息,所述查阅系统用于驾驶端查阅相同线路其他驾乘人员分享的信息,所述交互系统用于检测端与驾驶端联网通信。
[0027]进一步地,所述检测端包括龙门悬吊,所述龙门悬吊上安装有生物识别模块、热成像模块和红外识别模块,所述龙门悬吊底部安装有称重模块和车辆底盘扫描模块,用于检测驾乘人员、车辆以及货物信息,保证安检站的检测精度。
[0028]进一步地,所述龙门悬吊上还安装有报警器,当检测端出现检测异常时,报警器发出警报,用于提醒检测人员。
[0029]进一步地,所述拦截系统包括联网系统、黑名单和公安系统,所述联网系统用于与所述驾驶端和公安系统联网,所述黑名单用于记录不接受复检的违法驾乘人员和违法车辆,所述公安系统用于处罚不接受复检的违法驾乘人员和违法车辆。
[003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0031]本专利技术通过相应系统的设置,可以大大提高高速检测站的检测效率,车辆无需进站即可对车辆的信息以及超限信息进行检测,不仅可以降低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检测效率,同时还可以避免运输人员运输时间的浪费,避免给运输人员造成经济损失。
附图说明
[003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
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非接触式道路车辆安检方法原理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一种非接触式道路车辆安检系统结构示意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驾驶端结构示意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数据系统结构示意图;
[003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检测端结构示意图;
[0038]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拦截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9]以下将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该等实施方式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该等实施方式所做出的结构、方法或功能上的变换均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0040]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接触式道路车辆安检方法,参考图1所示,包括以下步骤:
[0041]S1、驾乘人员、车辆、货物信息录入驾驶端;
[0042]其中,驾乘人员信息包括身份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接触式道路车辆安检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驾乘人员、车辆、货物信息录入驾驶端;S2、数据系统记录驾驶端信息,并与检测端联网;S3、驾乘人员开始货物运行,并非接触式通过安检站;S4、安检站检测端对车辆进行检测,并与数据系统记录信息进行比对;S5、若检测端检测信息无异常,则驾乘人员和车辆通过安检;S6、若检测端检测信息有异常,拦截系统触发,并与驾驶端联网,同时驾乘人员及时返回安检站复检;S7、若驾乘人员驾驶车辆同意复检,若复检正常,则安检通过,若复检异常,则对驾乘人员进行处罚;S8、若驾乘人员不同意复检,安检站将驾乘人员及车辆拉入黑名单,并联网通知公安系统对违法车辆进行行政处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道路车辆安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驾乘人员信息包括身份证、驾驶证、住址和联系电话,所述车辆信息包括车辆安全记录、保险记录、车长、车重和荷载数,所述货物信息包括运输品信息、运输里程以及运输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道路车辆安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端检测的数据包括车长、车重、驾乘人员身体信息、车辆信息以及荷载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非接触式道路车辆安检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端还检测车辆的底盘信息。5.一种非接触式道路车辆安检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驾驶端,用于记录驾乘人员、车辆和货物信息;数据系统,用于记录所述驾驶端数据;检测端,安装于安检站内,且与所述数据系统相连接,用于检测驾乘人员、车辆以及货物信息,同时用于发送拦截指令;拦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宁伟伟刘琳贾德生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公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