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9994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属于合成革技术领域,该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原料预先处理,对基材布料进行初步熨烫和裁切,随后将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相互粘合,随后进行固化干燥。该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通过将含生物活性成分的抗菌溶液的分类添加,可以保证合成革的基础抗菌防霉效果,可以保证起绒类针织基布的持续抗菌效果,解决仓储过程中,合成革容易产生霉变的问题,可以避免基材起球,导致美观度下降,提高实用性,提高实际抗磨损性能,通过对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的浸泡鞣制,可以避免产生合成革的裂纹和结构强度不足,提高耐断裂起皮的性能。提高耐断裂起皮的性能。提高耐断裂起皮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合成革
,具体为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模拟天然革的组成和结构并可作为其代用材料的塑料制品。通常以经浸渍的无纺布为网状层,微孔聚氨酯层作为粒面层制得。其正、反面都与皮革十分相似,并具有一定的透气性,比普通人造革更接近天然革。广泛用于制作鞋、靴、箱包和球类等。
[0003]现有的合成革,多数采用化学高分子原料进行制备,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难以解决异味和回潮的问题,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存在干燥起皮和无法水洗的问题,且在短期的仓储运输的过程中,裸露的基材补料极易产生大量霉变,导致真菌的滋生,在无法保证结构强度的情况下,也无法完成耐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该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通过将含生物活性成分的抗菌溶液的分类添加,一方面可以保证合成革的基础抗菌防霉效果,避免产生真菌的滋生,另外一方面可以保证起绒类针织基布的持续抗菌效果,解决在仓储过程中,合成革容易产生霉变的问题,通过对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的改性处理,一方面可以避免基材起球,导致美观度下降,提高实用性,另外一方面提高实际的抗磨损性能,通过对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的浸泡鞣制,可以避免产生合成革的裂纹和结构强度不足,提高耐断裂起皮的性能。
[0005]为了实现上述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步骤一、原料预先处理,对基材布料进行初步的熨烫和裁切,随后将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相互粘合,随后进行固化干燥;
[0007]步骤二、配置含生物活性成分的抗菌溶液,将起绒类针织基布浸泡在含生物活性成分的抗菌溶液,采用分子巢技术对抗菌溶液进行保护,随后添加固化剂,利用改性液进行高温高压改性;
[0008]步骤三、配置合成革制备原料,随后将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浸泡到合成革制备原料内部,在浸槽内浸渍挤压,对基材布料进行初步的清洁和打磨;
[0009]步骤四、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通过水洗、干燥和冷却,随后利用发泡剂完成对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的发泡,随后进行后续加工处理。
[0010]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一中的操作步骤,所述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采用聚酰亚胺胶进行粘合。
[0011]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一中的操作步骤,所述聚酰亚胺胶采用270摄氏度固化,固化时间保持在15分钟以上。
[0012]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二中的操作步骤,所述含生物活性成分的抗菌
溶液分为浸泡液A与喷涂液B,所述浸泡液A包括柚皮甙溶液、黄酮类化合物、柠檬苦素与磷酸二氢铵,所述柚皮甙溶液、黄酮类化合物、柠檬苦素与磷酸二氢铵的配置比例为1:2:3:0.9。
[0013]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二中的操作步骤,所述喷涂液B包括甲壳素、蓖麻油、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类化合物。
[0014]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二中的操作步骤,所述改性液进行高温高压改性,其改性液位磺酸碱金属盐和甲醛缩合物水溶液,所述改性条件为300摄氏度、2.5大气压和持续2小时。
[0015]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三中的操作步骤,所述合成革制备原料包含水性聚氨酯树脂、水性染色浆与水性分散剂。
[0016]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三中的操作步骤,所述清洁采用刮刀进行初次的清洁,保证表面平整。
[0017]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四中的操作步骤,所述发泡剂采用尿酸类发泡剂。
[0018]进一步的,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四中的操作步骤,所述水洗、干燥和冷却,采用120目的磨砂对合成革的外壁进行打磨和塑形。
[001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0](1)该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通过将含生物活性成分的抗菌溶液的分类添加,一方面可以保证合成革的基础抗菌防霉效果,避免产生真菌的滋生,另外一方面可以保证起绒类针织基布的持续抗菌效果,解决在仓储过程中,合成革容易产生霉变的问题,同时具备抗病毒功能。
[0021](2)该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通过对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的改性处理,一方面可以避免基材起球,导致美观度下降,提高实用性,另外一方面提高实际的抗磨损性能。
[0022](3)该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通过对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的浸泡鞣制,可以避免产生合成革的裂纹和结构强度不足,提高耐断裂起皮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请参阅图1,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5]步骤一、原料预先处理,对基材布料进行初步的熨烫和裁切,随后将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相互粘合,随后进行固化干燥;
[0026]步骤二、配置含生物活性成分的抗菌溶液,将起绒类针织基布浸泡在含生物活性成分的抗菌溶液,采用分子巢技术对抗菌溶液进行保护,随后添加固化剂,利用改性液进行高温高压改性;
[0027]步骤三、配置合成革制备原料,随后将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浸泡到合成革制
备原料内部,在浸槽内浸渍挤压,对基材布料进行初步的清洁和打磨;
[0028]步骤四、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通过水洗、干燥和冷却,随后利用发泡剂完成对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的发泡,随后进行后续加工处理。
[0029]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一中的操作步骤,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采用聚酰亚胺胶进行粘合。
[0030]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一中的操作步骤,聚酰亚胺胶采用270摄氏度固化,固化时间保持在15分钟以上。
[0031]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二中的操作步骤,含生物活性成分的抗菌溶液分为浸泡液A与喷涂液B,浸泡液A包括柚皮甙溶液、黄酮类化合物、柠檬苦素与磷酸二氢铵,柚皮甙溶液、黄酮类化合物、柠檬苦素与磷酸二氢铵的配置比例为1:2:3:0.9。
[0032]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二中的操作步骤,喷涂液B包括甲壳素、蓖麻油、香草醛或乙基香草醛类化合物。
[0033]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二中的操作步骤,改性液进行高温高压改性,其改性液位磺酸碱金属盐和甲醛缩合物水溶液,改性条件为300摄氏度、2.5大气压和持续2小时。
[0034]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三中的操作步骤,合成革制备原料包含水性聚氨酯树脂、水性染色浆与水性分散剂。
[0035]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三中的操作步骤,清洁采用刮刀进行初次的清洁,保证表面平整。
[0036]具体的,包括以下步骤:根据步骤四中的操作步骤,发泡剂采用尿酸类发泡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原料预先处理,对基材布料进行初步的熨烫和裁切,随后将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相互粘合,随后进行固化干燥;S2、配置含生物活性成分的抗菌溶液,将起绒类针织基布浸泡在含生物活性成分的抗菌溶液,采用分子巢技术对抗菌溶液进行保护,随后添加固化剂,利用改性液进行高温高压改性;S3、配置合成革制备原料,随后将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浸泡到合成革制备原料内部,在浸槽内浸渍挤压,对基材布料进行初步的清洁和打磨;S4、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通过水洗、干燥和冷却,随后利用发泡剂完成对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的发泡,随后进行后续加工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S1中的操作步骤,所述基材布料、浆料层和涂饰层采用聚酰亚胺胶进行粘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S1中的操作步骤,所述聚酰亚胺胶采用270摄氏度固化,固化时间保持在15分钟以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生物活性成分的合成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S2中的操作步骤,所述含生物活性成分的抗菌溶液分为浸泡液A与喷涂液B,所述浸泡液A包括柚皮甙溶液、黄酮类化合物、柠檬苦素与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培育黄效华池姗
申请(专利权)人:百草边大生物科技青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