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羽绒服面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一,采用绕线设备将多根缠绕线段缠绕在芯线上,相邻的两缠绕线段互相靠近的端部与芯线之间形成凹槽;二,采用绕线设备将外包线缠绕在多根缠绕线段及芯线上,外包线缠绕在缠绕线段上后形成平缓段,外包线缠绕在凹槽上后形成凹陷段;绕线设备将缠绕线段及外包线缠绕在芯线后形成第一纬纱、第一经纱、第二纬纱或者第二经纱;三,通过纺织设备将第一纬纱与第一经纱交织形成上层面料,将第二纬纱与第二经纱交织形成下层面料;四,将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层叠于一起。本发明专利技术透气性能好,防绒效果好,且质量较轻。且质量较轻。且质量较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羽绒服面料的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专利申请是中国专利申请号202111151077.5的分案申请,原申请的申请号为202111151077.5,申请日为2021年09月29日,专利技术名称为一种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及其制造工艺。
[0002]本专利技术涉及面料
,特别涉及一种羽绒服面料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3]面料通常用于制作服装,根据面料结构、织物特性及成品用途的不同,可以将面料分为多种,每种面料都有自己的特色。羽绒服面料通常要求具有良好的防风及防泼水性能,同时,还要求羽绒服面料具有一定的透气性能,如果透气性能差,会造成穿着过程中的水汽不易散发,引起潮湿而感到不舒适,并且洗涤后不易晒干,会使羽绒在受潮的条件下不同程度地变质,从而散发异味,影响使用者的穿着。
[0004]传统的羽绒服面料通常包括上层面料及下层面料,上层面料及下层面料通过多条缝线缝合在一起,以形成多个独立的空间,每一空间内填充羽绒。然而,传统的羽绒服面料的透气性能不够好,且上层面料及下层面料通过多条缝线缝合在一起后,羽绒存在从缝口内钻出的情形,使得防绒效果不够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羽绒服面料的制造方法,其透气性能好,防绒效果好,且质量较轻。
[000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羽绒服面料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7]一,采用绕线设备将多根缠绕线段缠绕在芯线上,相邻的两缠绕线段互相靠近的端部与芯线之间形成凹槽;
[0008]二,采用绕线设备将外包线缠绕在多根缠绕线段及芯线上,外包线缠绕在缠绕线段上后形成平缓段,外包线缠绕在凹槽上后形成凹陷段;绕线设备将缠绕线段及外包线缠绕在芯线后形成第一纬纱、第一经纱、第二纬纱或者第二经纱;
[0009]三,通过纺织设备将第一纬纱与第一经纱交织形成上层面料,将第二纬纱与第二经纱交织形成下层面料;
[0010]四,将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层叠于一起,在提纱设备的作用下将连接线穿过第一透气穿孔及第二透气穿孔,以形成多个用于容纳羽绒的容纳腔;
[0011]其中,芯线的直径为缠绕线段的直径的四至七倍;芯线的直径为外包线的直径的三至六倍;外包线缠绕在缠绕线段及凹槽后,平缓段的长度为凹陷段的长度的六至八倍。
[0012]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羽绒服面料的制造方法,在制作该面料时,第一纬纱与第一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一透气穿孔,第二纬纱与第二经纱交织形成多个第二透气穿孔,
然后连接线穿过第一透气穿孔及第二透气穿孔,从而将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连接在一起,相邻的两连接线、上层面料及下层面料之间共同形成容纳腔,该容纳腔可以容纳羽绒。由于连接线穿过第一透气穿孔及第二透气穿孔,使得上层面料及下层面料制作好后,不用通过缝线再缝合,不会出现缝口,不存在羽绒从缝口出来的情形。第一透气穿孔及第二透气穿孔的孔径很小,羽绒不会从第一透气穿孔及第二透气穿孔出来。第一透气穿孔及第二透气穿孔减少了整体重量,使得整体质量较轻,同时,第一透气穿孔及第二透气穿孔便于透气。因此,本专利技术透气性能好,防绒效果好,且质量较轻。
[0013]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上述实施例提出的一种羽绒服面料的制造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0014]进一步,芯线由聚氨基甲酸酯纤维制作而成,缠绕线段及外包线由棉纤维制作而成。
[0015]进一步,外包线的缠绕方向与缠绕线段的缠绕方向相反。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的剖面图;
[0018]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芯线与缠绕线段的连接示意图;
[0019]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缠绕线段与外包线的连接示意图;
[0020]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上层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上层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下层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8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另一下层面料的结构示意图。
[0024]标号说明
[0025]上层面料1
ꢀꢀꢀꢀꢀꢀꢀꢀꢀꢀꢀꢀꢀꢀ
第一经纱11
[0026]第一纬纱12
ꢀꢀꢀꢀꢀꢀꢀꢀꢀꢀꢀꢀꢀ
第一透气穿孔13
[0027]下层面料2
ꢀꢀꢀꢀꢀꢀꢀꢀꢀꢀꢀꢀꢀꢀ
第二经纱21
[0028]第二纬纱22
ꢀꢀꢀꢀꢀꢀꢀꢀꢀꢀꢀꢀꢀ
第二透气穿孔23
[0029]连接线3
ꢀꢀꢀꢀꢀꢀꢀꢀꢀꢀꢀꢀꢀꢀꢀꢀ
容纳腔4
[0030]芯线5
ꢀꢀꢀꢀꢀꢀꢀꢀꢀꢀꢀꢀꢀꢀꢀꢀꢀꢀ
缠绕线段51
[0031]外包线52
ꢀꢀꢀꢀꢀꢀꢀꢀꢀꢀꢀꢀꢀꢀꢀ
平缓段521
[0032]凹陷段522
ꢀꢀꢀꢀꢀꢀꢀꢀꢀꢀꢀꢀꢀ
凹槽53。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34]如图1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透气质轻的羽绒服面料,包括上层面料1、下层面料2及连接线3;上层面料1包括多条第一经纱11及与多条第一经纱11交织的多条第一纬纱12,多条第一纬纱12与多条第一经纱11交织后形成多个第一透气穿孔13。
[0035]下层面料2包括多条第二经纱21及与多条第二经纱21交织的多条第二纬纱22,多条第二纬纱22与多条第二经纱21交织后形成多个第二透气穿孔23。
[0036]连接线3穿过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以将上层面料1与下层面料2连接在一起,连接线3设置为多条,多条连接线3穿过上层面料1及下层面料2后,相邻的两连接线3、上层面料1及下层面料2之间共同形成用于容纳羽绒的容纳腔4。
[0037]在制作该面料时,第一纬纱12与第一经纱11交织形成多个第一透气穿孔13,第二纬纱22与第二经纱21交织形成多个第二透气穿孔23,然后连接线3穿过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从而将上层面料1与下层面料2连接在一起,相邻的两连接线3、上层面料1及下层面料2之间共同形成容纳腔4,该容纳腔4可以容纳羽绒。由于连接线3穿过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使得上层面料1及下层面料2制作好后,不用通过缝线再缝合,不会出现缝口,不存在羽绒从缝口出来的情形。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的孔径很小,羽绒不会从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出来。第一透气穿孔13及第二透气穿孔23减少了整体重量,使得整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羽绒服面料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一,采用绕线设备将多根缠绕线段缠绕在芯线上,相邻的两缠绕线段互相靠近的端部与芯线之间形成凹槽;二,采用绕线设备将外包线缠绕在多根缠绕线段及芯线上,外包线缠绕在缠绕线段上后形成平缓段,外包线缠绕在凹槽上后形成凹陷段;绕线设备将缠绕线段及外包线缠绕在芯线后形成第一纬纱、第一经纱、第二纬纱或者第二经纱;三,通过纺织设备将第一纬纱与第一经纱交织形成上层面料,将第二纬纱与第二经纱交织形成下层面料;四,将上层面料与下层面料层叠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液佳,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锦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