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胶注塑模具和包胶成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6793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胶注塑模具和包胶成型设备,包胶成型设备包括包胶注塑模具,包胶注塑模具包括上模机构、第一下模机构、第二下模机构和连接于上模机构的开关机构,上模机构具有注射通道和上型腔,第一下模机构具有定位凹槽,第二下模机构具有下型腔,上模机构具有第一合模状态和第二合模状态,上模机构处于第一合模状态时,上模机构与第一下模机构合模,上型腔与定位凹槽配合,开关机构使注射通道与上型腔连通,上模机构处于第二合模状态时,上模机构与第二下模机构合模,上型腔与下型腔配合,开关机构使注射通道与下型腔连通。通过上下分次注塑包胶,以完成对硬质骨架的全包胶,有利于避免需设置支撑结构的麻烦,便于生产使用。生产使用。生产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包胶注塑模具和包胶成型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注塑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包胶注塑模具和包胶成型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对于现有的一些幼儿用品,如幼儿餐具、玩具等,为提高其使用安全性,会在其硬质骨架的外表包裹有软胶层,现有技术中,软胶层通过注塑的方式包裹在硬质骨架的外表,制造时,硬质骨架需要设置支撑结构悬空固定在型腔中再进行注塑包胶,注塑完成后,支撑结构会在产品表面留下突起或凹坑等瑕疵,一方面影响美观,另一方面,这些瑕疵存在着容易划伤小孩皮肤的风险,导致安全性下降,因此后续还需要对产品表面进行修整,导致成本的增加,不利于生产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包胶注塑模具,通过上模机构分别与第一下模机构和第二下模机构合模,以能够在硬质骨架的上部和下部注塑形成软胶层,有利于避免需设置支撑结构的麻烦,降低在产品表面留下突起或凹坑等瑕疵的可能性,使产品外表光滑美观,提高使用安全性,便于生产使用。
[0004]本技术还提出一种具有该包胶注塑模具的包胶成型设备。
[0005]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包胶注塑模具,其包括上模机构、第一下模机构、第二下模机构和开关机构,所述上模机构具有注射通道和上型腔,所述第一下模机构具有供硬质骨架放置的定位凹槽,所述第二下模机构具有下型腔,所述开关机构连接于所述上模机构,所述上模机构具有第一合模状态和第二合模状态,所述上模机构处于第一合模状态时,所述上模机构与所述第一下模机构合模,所述上型腔与所述定位凹槽配合,所述开关机构使所述注射通道与所述上型腔连通,以能够在硬质骨架的上部注塑形成软胶层,所述上模机构处于第二合模状态时,所述上模机构与所述第二下模机构合模,所述上型腔与所述下型腔配合,所述开关机构使所述注射通道与所述下型腔连通,以能够在硬质骨架的下部注塑形成软胶层。
[000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包胶注塑模具,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用时,将硬质骨架放置于第一下模机构的定位凹槽,上模机构切换第一合模状态,上模机构与第一下模机构合模,上型腔与定位凹槽配合,放置于定位凹槽的硬质骨架置入上型腔,开关机构使注射通道与上型腔连通,注射通道注入的热熔胶流体输送至上型腔,以在硬质骨架的上部注塑形成软胶层,制得半成品;随后,上模机构与第一下模机构开模,将所制得半成品留在上模机构,上模机构切换第二合模状态,上模机构与第二下模机构合模,上型腔与下型腔配合,上模机构上的半成品置入下型腔,开关机构使注射通道与下型腔连通,注射通道注入的热熔胶流体输送至下型腔,以在硬质骨架的下部注塑形成软胶层,通过上下分次注塑
包胶,以完成对硬质骨架的全包胶,有利于避免需设置支撑结构的麻烦,降低在产品表面留下突起或凹坑等瑕疵的可能性,使产品外表光滑美观,提高使用安全性,便于生产使用。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模机构具有第一分流道,所述第二下模机构具有第二分流道,所述上型腔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凹槽设置有多个并与所述上型腔的设置数量相对应,所述下型腔设置有多个并与所述上型腔的设置数量相对应,所述注射通道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分流道与多个所述上型腔连通,所述开关机构能够改变所述注射通道与所述第一分流道之间的通断状态,所述注射通道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分流道与多个所述下型腔连通,所述开关机构能够改变所述注射通道与所述第二分流道之间的通断状态。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分流道和所述上型腔之间设有上间隔壁部,所述上间隔壁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分流道和所述上型腔的上连通孔。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模机构具有第一主流道,所述注射通道通过所述第一主流道与所述第一分流道连通,所述第一主流道的壁部设有第一凹部。
[0010]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分流道和所述下型腔之间设有下间隔壁部,所述下间隔壁部设有连通所述第二分流道和所述下型腔的下连通孔。
[0011]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下模机构具有向下延伸凹陷的料井,所述料井与所述第二分流道连通,所述料井的壁部设有第二凹部。
[0012]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模机构具有注液流道,所述注射通道连通所述注液流道,所述注液流道设有多个并分别对应所述第一分流道和所述第二分流道分布设置,所述开关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注液流道中的柱塞件,所述柱塞件能够相对所述注液流道移动,以封堵所述注液流道的输出端或解除对所述注液流道输出端的封堵。
[0013]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模机构具有驱动腔,所述开关机构包括与所述柱塞件连接的活塞件,所述活塞件设置于所述驱动腔中并将所述驱动腔分隔成两个气腔,每个所述气腔均对应连通有通气道。
[0014]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开关机构还包括密封件,所述柱塞件穿设所述密封件并伸入至所述注液通道,所述密封件抵接于所述柱塞件插设所述注液通道的开口处。
[0015]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包胶成型设备,其包括根据本技术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包胶注塑模具。
[0016]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包胶成型设备,其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采用上述的包胶注塑模具,通过上模机构分别与第一下模机构和第二下模机构合模,以能够在硬质骨架的上部和下部注塑形成软胶层,通过上下分次注塑包胶,以完成对硬质骨架的全包胶,有利于避免需设置支撑结构的麻烦,降低在产品表面留下突起或凹坑等瑕疵的可能性,使产品外表光滑美观,提高使用安全性,便于生产使用。
[00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0018]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1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包胶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1]图3为图2中第二下模机构的部分结构截面示意图;
[0022]图4为图1中上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图4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6为图4中上模机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7为图6中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
[0027]上模机构100、注射通道101、上型腔102、第一分流道103、上连通孔104、第一主流道105、第一凹部106、注液流道107、驱动腔108、通气道109、上模板110、上间隔壁部111、第二主流道112;
[0028]第一下模机构200、定位凹槽201、第一下模板210;
[0029]第二下模机构300、下型腔301、第二分流道302、下连通孔303、料井304、第二凹部305、第二下模板310、下间隔壁部31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模机构(100),所述上模机构(100)具有注射通道(101)和上型腔(102);第一下模机构(200),所述第一下模机构(200)具有供硬质骨架放置的定位凹槽(201);第二下模机构(300),所述第二下模机构(300)具有下型腔(301);开关机构,连接于所述上模机构(100),所述上模机构(100)具有第一合模状态和第二合模状态,所述上模机构(100)处于第一合模状态时,所述上模机构(100)与所述第一下模机构(200)合模,所述上型腔(102)与所述定位凹槽(201)配合,所述开关机构使所述注射通道(101)与所述上型腔(102)连通,以能够在硬质骨架的上部注塑形成软胶层,所述上模机构(100)处于第二合模状态时,所述上模机构(100)与所述第二下模机构(300)合模,所述上型腔(102)与所述下型腔(301)配合,所述开关机构使所述注射通道(101)与所述下型腔(301)连通,以能够在硬质骨架的下部注塑形成软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机构(100)具有第一分流道(103),所述第二下模机构(300)具有第二分流道(302),所述上型腔(102)设置有多个,所述定位凹槽(201)设置有多个并与所述上型腔(102)的设置数量相对应,所述下型腔(301)设置有多个并与所述上型腔(102)的设置数量相对应,所述注射通道(101)能够通过所述第一分流道(103)与多个所述上型腔(102)连通,所述开关机构能够改变所述注射通道(101)与所述第一分流道(103)之间的通断状态,所述注射通道(101)能够通过所述第二分流道(302)与多个所述下型腔(301)连通,所述开关机构能够改变所述注射通道(101)与所述第二分流道(302)之间的通断状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胶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道(103)和所述上型腔(102)之间设有上间隔壁部(111),所述上间隔壁部(111)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分流道(103)和所述上型腔(102)的上连通孔(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清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山市元亨精密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