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底框架体和车架,包括第一摆管,第一摆管在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摆管一端与中间连接件转动连接;摆管连接件的一端与第一摆管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呈角度设置的第二摆管,第二摆管形成夹角端与摆管连接件转动连接;底框横管在第二方向延伸,底框横管的一端与中间连接件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多段式的摆管组件实现底框横管端部可以直接与侧框架体转动连接,底框横管的前端或者后端(非中间连接件的转动连接端)能够仅发生转动和水平移动,无需依赖其他部件,适用性更强。适用性更强。适用性更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底框架体和车架
[0001]本技术涉及载物车辆
,尤其是一种底框架体和车架。
技术介绍
[0002]推车是以人力推、拉的搬运车辆,它是一切车辆的始祖,随着技术发展,推车也可以连接在机动车辆上承担载物功效。虽然推车物料搬运技术不断发展,但推车仍作为不可缺少的搬运工具而沿用至今。推车在生产和生活中获得广泛应用是因为它造价低廉、维护简单、操作方便、自重轻,在短距离搬运较轻的物品时十分方便。
[0003]底框架体作为推车车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可收拢的推车结构中,推车的底框架体一般采用交叉的管件进行连接,但是采用交叉管件的车架结构稳定性较差,且,在车架的长宽比例增大,交叉管件的稳定性会逐渐降低,导致交叉管件作为底框架体的适配性较差;
[0004]所以,根据此状况,如何能够提供一种适配性较高的底框架体和稳定性较高的车架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底框架体适配性的不足,提供一种底框架体和车架。
[0006]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一种底框架体,包括中间连接件,以中间连接件为交叉点形成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还包括:
[0008]第一摆管,所述第一摆管在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摆管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件转动连接;
[0009]摆管连接件,所述摆管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摆管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0010]呈角度设置的第二摆管,所述第二摆管形成夹角端与所述摆管连接件转动连接;
[0011]底框横管,所述底框横管在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底框横管的一端与中间连接件转动连接。
[0012]所述中间连接件连接的第一摆管与底框横管反向转动。
[0013]所述摆管组件还包括有摆管连接件,所述摆管连接件与中间连接件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摆管两端,所述第一摆管与摆管连接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摆管与所述摆管连接件转动连接。
[0014]一种车架,包括所述底框架体,还包括有相对设置的侧框架体,所述底框横管与所述侧框架体转动连接,所述侧框架体之间连接第一收拢组件,所述侧框架体包括相对设置的侧边竖管,所述第二摆管与所述侧边竖管转动连接,所述侧边竖管之间连接有第二收拢组件,以使所述车架实现收拢。
[0015]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0016]1、本技术中,通过多段式的摆管组件实现底框横管端部可以直接与侧框架体
转动连接,底框横管的前端或者后端(非中间连接件的转动连接端)能够仅发生转动和水平移动,无需依赖其他部件,适用性更强。
[0017]2、本技术中,通过中间连接件、底框横管、第一摆管和第二摆管的结构配合,使得底框架体在中心位置形成多向散射状支撑结构,且底框架体的端部可以与侧框架体直接转动连接,连接结构更加稳定。
[0018]3、摆管组件是双段式的,第一摆管与第二摆管形成中间连接件与侧框架体的连接结构,相对于中间连接件直接连接成角度的交叉管件,第一摆管与第二摆管的配合等于减小了交叉管件的长度,一方面,保证了底框架体结构的稳定性,另一方面,增加了底框架体结构的承载量。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中底框架体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中车架的轴测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中车架的俯视图;
[0022]图4是本技术中底框架体收拢进行中的轴测图;
[0023]图5是本技术图3中A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图3中A处的剖面图;
[0025]图7是本技术的收拢过程轴测图;
[0026]图8是本技术的收拢过程主视图;
[0027]图9是本技术的收拢后轴测图。
[0028]图中:100、侧框架体;100a、前侧框架体;100b、后侧框架体;110、侧边竖管;120、第二收拢组件;121、第一管件;122、第二管件;130、侧边底框件;140、侧边滑动件;150、中间竖管;160、中间底框件;161、固定部;1611、凹槽;162、翅片;170、中间滑动件;200、第一收拢组件;210、第三管件;220、第四管件;300、底框架体;310、中间连接件;320、底框横管;330、摆管连接件;340、第一摆管;350、第二摆管;400、滚轮;500、拉手。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1]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
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2]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
[0033]在三维空间内存在x、y、z三个方向,对应于车架上,x、y、z决定了车架的容积上限量,在相同高度z的情况下,车架在x、y方向越长,则容积越大,对于车架来说,可收拢的侧框架体100和可收拢的底框架体300为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不同的侧框架体100和底框架体300可以进行适配,以组装成车架;
[0034]而底框架体300的收拢结构对侧框架体100以及整个车架的结构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现有技术直接组装的车架结构一般稳定性较差,如现有技术中常见的4个交叉管件每两个为一条直线,呈交叉设置,且端部转动连接,此结构与侧边框架的连接点仅为4个交叉管件的端部,车架整体结构稳定性较差,同时会导致车架形成多处较大的孔洞,即便是安装车布后承载性能依然不佳;
[0035]同样的,在车架的长宽比例增大时,或者长宽尺寸同步增加时,4个交叉管件的底框架体300结构与侧框架体100的稳定性会逐步降低,而在此基础上增加其他管件以提升稳定性的情况下,势必会使得侧框架体100结构进行改变,因而该4个交叉管件的底框架体300适配性较差。
[0036]如图1所示,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结构稳定性更高、适配性更高的一种底框架体300,包括中间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底框架体(300),包括中间连接件(310),以中间连接件(310)为交叉点形成有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摆管(340),所述第一摆管(340)在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摆管(340)一端与所述中间连接件(310)转动连接;摆管连接件(330),所述摆管连接件(33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摆管(340)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呈角度设置的第二摆管(350),所述第二摆管(350)形成夹角端与所述摆管连接件(330)转动连接;底框横管(320),所述底框横管(320)在第二方向延伸,所述底框横管(320)的一端与中间连接件(310)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底框架体(300),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连接件(310)连接的第一摆管(340)与底框横管(320)反向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底框架体(300),其特征在于:所述摆管连接件(330)连接的第一摆管(340)与第二摆管(350)同向转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底框架体(300),其特征在于:定义第一摆管(340)两端转动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L1,底框横管(320)两端转动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L2,第二摆管(350)两端转动连接点之间的距离为L3,则L1+L2
‑
L3的范围为
±
3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底框架体(3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摆管(340)的延长线在所述第二摆管(350)形成的夹角之间。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吉,
申请(专利权)人:林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