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科拭子采样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283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科拭子采样器,其包括:一端开口的第一管和第二管,第二管以开口方向与第一管的开口方向相背的方式,内嵌在第一管的内腔中,并在第二管与第一管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其中,第一管和第二管中的一个用作采样管,另一个用作拭子管;拭子,设置在拭子管的内腔中;第一密封件,用于对采样管的开口端进行密封;第二密封件,用于对拭子管的开口端进行密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眼科拭子采样器,采样时仅需开启拭子管的密封件,即可取出拭子进行采样,从而能够防止保护剂过早暴露,降低污染风险,提高采样检测准确率效率;并且,取拭子的过程中保护剂始终属于密封状态,不用担心操作失误导致其撒出,间接提高了采样效率。接提高了采样效率。接提高了采样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眼科拭子采样器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眼科拭子采样器。

技术介绍

[0002]采样拭子通常都是干拭子,采样结束后通常将具有采样标本的采样拭子放入保护剂(或叫保存剂)中进行保存;由于保护剂的各种配方不同,且保护剂多为化学试剂,其本身多少具有一些腐蚀性,所以不可能先把干拭子直接浸泡在保护剂中,然后再拿已经润湿的拭子头进行人体采样的方案。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目前的采样器是将采样管分隔为至少两个独立腔室,其中一个腔室盛装保护剂,另一个腔室盛装拭子,使用时只需要打开容器即可取出拭子进行采样,再将采样后的拭子放入另一个腔室保护剂中即可;另一种采样器是在拭子外设置密封管套,再将拭子与容器盖子固定连接后直接放入盛装有保护剂的容器中,使用时只需打开盖子顺势取出拭子,再去掉密封管套后即可进行采样。
[0004]但是,上述两种现有的采样器至少存在如下不足:
[0005]1)以第一种和第二种采样器为例,由于两个独立腔室通常是共用一个密封盖子,要取拭子势必要打开盖子,从而使得盛装保护剂的腔室暴露在外,并且随着一些采样条件的不同,比如针对眼部感染标本的采集,存在时间长、难度大的特点,会增加保护剂由于暴露过久而被污染的可能性(特别对于眼部感染标本的采集检测,任何一点小小的污染都可能会极大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0006]2)以第一种采样器为例,由于是在一个采样管中设置了至少两个独立腔室,在盖上盖子情况下,为防止保护剂跑得另一个腔室污染未使用的拭子,简单的具有密封性能的盖子肯定无法满足要求,因此需要对盖子的内部结构进行相应改进,这不仅会导致制造难度大、成本高,并且在盖盖子时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对准操作,导致操作麻烦,影响采样效率;
[0007]3)以第一种采样器为例,由于拭子是直接放置在是在一个腔室中,且为了防止拭子被挤压或者防止拭子破坏盖子内部结构,拭子的长度必然小于对应腔室的长度,再加上采样管的口径本身就比较狭小,最终导致操作者在采用时难以取出拭子,也增加了采样管(此处指的是由玻璃制成的采样管)发生意外摔碎的可能性,并且,反复取拭子的操作,同样容易导致保护剂被污染;
[0008]4)以第一种和第二种采样器为例,当完成采样后(再次盖上盖子后),再进行后续检测,特别是同一样本需要进行多次检测的情况下,需要反复打开再盖上盖子,以倒出包含有样本的保护剂同时防止其被污染,这样反复的操作,一方面是比较费时,另外也容易因为误操作导致保护剂被污染;
[0009]5)以第一种采样器为例,当完成采样后(再次盖上盖子后),具有样本的拭子通常是一同放置在盛装保护剂的腔室中,当后续倒出包含有样本的保护剂进行检测时,在腔室中处于自由未固定状态的拭子将会影响保护剂的倒出,特别是在多次取样后保护剂剂量较少时。

技术实现思路

[0010]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眼科拭子采样器。
[001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眼科拭子采样器,包括:
[0012]第一管,其顶端为开口端,底端为封闭端;
[0013]第二管,其顶端为开口端,底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二管以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管的开口方向相背的方式,内嵌在所述第一管的内腔中,另外,所述第二管的开口端延伸至贯穿所述第一管的封闭端,并且,在所述第二管贯穿所述第一管的位置处,所述第二管的外壁与其外围一周的所述第一管的管体是密封连接的,从而在所述第二管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管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腔体,另外,在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中,一个用作采样管,一个用作拭子管;
[0014]拭子,其具有采样端和握持端,其配置为当采样端放置在所述拭子管的内腔中时其握持端可留在拭子管的开口处;
[0015]第一密封件,其用于对所述采样管的开口端进行密封;
[0016]第二密封件,其用于对所述拭子管的开口端进行密封。
[0017]根据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拭子的握持端与所述第二密封件固定连接。
[0018]根据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管用作采样管,第二管用作拭子管;以及
[0019]所述拭子管的开口端贯穿所述采样管的封闭端后又凸出该封闭端一段长度,相应的,所述第二密封件为一盖子,所述盖子可拆卸地密封盖合在所述拭子管的凸出段上,并且,所述拭子的握持端是与所述盖子的内底面进行固定连接。
[0020]根据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密封件包括:
[0021]基板,其形状与所述采样管开口端的形状相同,且面积不小于该开口端的面积;
[0022]筒状塞体,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板的一侧,并具有与所述采样管的开口端相适配的外轮廓形状,从而用于对该开口端进行密封堵塞;
[0023]滴管,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板的背向所述筒状塞体的一侧,其内部流道贯穿所述基板后与所述筒状塞体的内腔连通,另外,所述滴管的头部具有密封且可折断的滴头。
[0024]根据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在所述采样管开口端的内壁处凹陷设置有一环状的密封凹槽,对应的,在所述筒状塞体的筒壁外侧凸出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凹槽相适配的一密封环。
[0025]根据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密封件为一体成型构件。
[0026]根据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的眼科拭子采样器还包括滴管盖子,其可拆卸地密封盖合在所述滴管上。
[0027]根据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管和第二管均呈圆筒状,且所述第二管是同轴内嵌在所述第一管的内腔中,从而形成的所述第一腔体为环状腔体。
[0028]根据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当所述第一管呈圆筒状时:
[0029]在所述第一管开口端的内壁处凹陷设置有一圆环状的密封凹槽,对应的,在所述筒状塞体的筒壁外侧凸出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凹槽相适配的一密封圆环;或
[0030]在所述第一管开口端的内壁处凹陷设置有内螺纹,对应的,在所述筒状塞体的筒壁外侧凸出设置有与所述内螺纹相适配的外螺纹。
[0031]根据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第一管和/或所述第二管为柔性透明管,采用PE材料制成。
[0032]本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0033]1)本技术的眼科拭子采样器中,是将拭子管内嵌在采样管中,并且采样管与拭子管的开口方向相背,因此在采样时仅需开启拭子管的密封件,即可取出拭子进行采样,从而能够防止保护剂过早暴露,降低污染风险,提高采样检测准确率效率;并且,由于取拭子的过程中保护剂始终属于密封状态,因此不用担心操作失误导致其撒出,间接提高了采样效率;
[0034]2)本技术的眼科拭子采样器中,拭子的握持端是与第二密封件固定连接,从而更便于拭子的取出,提高采样效率;
[0035]3)本技术的眼科拭子采样器中,由于只用单独考虑盛装保护剂的第一腔体的密封问题,因此第一密封件的结构可设计得相对简单,其包括有用于对采样管开口端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眼科拭子采样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1),其顶端为开口端,底端为封闭端;第二管(2),其顶端为开口端,底端为封闭端,所述第二管(2)以开口方向与所述第一管(1)的开口方向相背的方式,内嵌在所述第一管(1)的内腔中,另外,所述第二管(2)的开口端延伸至贯穿所述第一管(1)的封闭端,并且,在所述第二管(2)贯穿所述第一管(1)的位置处,所述第二管(2)的外壁与其外围一周的所述第一管(1)的管体是密封连接的,从而在所述第二管(2)的外壁与所述第一管(1)的内壁之间形成第一腔体(11),另外,在所述第一管(1)和第二管(2)中,一个用作采样管,一个用作拭子管;拭子(3),其具有采样端和握持端,其配置为当采样端放置在所述拭子管的内腔中时其握持端可留在拭子管的开口处;第一密封件(4),其用于对所述采样管的开口端进行密封;第二密封件(5),其用于对所述拭子管的开口端进行密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拭子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拭子(3)的握持端与所述第二密封件(5)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科拭子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1)用作采样管,第二管(2)用作拭子管;以及所述拭子管的开口端贯穿所述采样管的封闭端后又凸出该封闭端一段长度,相应的,所述第二密封件(5)为一盖子,所述盖子可拆卸地密封盖合在所述拭子管的凸出段上,并且,所述拭子(3)的握持端是与所述盖子的内底面进行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科拭子采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4)包括:基板(41),其形状与所述采样管开口端的形状相同,且面积不小于该开口端的面积;筒状塞体(42),其固定设置在所述基板(4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月赵海涛施磊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泽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