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差速器壳体机加工机器人下料产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170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差速器壳体机加工机器人下料产线,包括立体交叉输送系统、机器人系统和视觉检测系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替代人工操作,减少用工,减少搬运、降低劳动强度,避免视觉疲劳对人体的伤害,设置有CCD视觉拍照检测台、检视台,机器人抓取工件至相机焦点,然后旋转工件,完成外观连续拍照并对工件表面二维码进行识别,识别后的工件可确认来自前端几号产线,进而系统判断码放在哪个码垛位,高像素的外观照片自动显示在检视台的显示器上,供人工放大判断,避免了人工用手搬动、翻检,实现产品可追溯储运,设置有两套输送机系统,整个系统同时对接四路前端产线,实现可追溯码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合理科学调度,减少不必要的产能浪费。减少不必要的产能浪费。减少不必要的产能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差速器壳体机加工机器人下料产线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机器人下料产线,具体为一种汽车差速器壳体机加工机器人下料产线,属于工业机器人应用
,用于对前端机加工设备完成的差速器壳体,自动进行外观质量检测、托盘码垛作业。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差速器壳体零件,是汽车重用关键零部件,其外形复杂,尺寸精度高,机加工序多,外观检测要求完美。
[0003]传统生产模式采用人工肉眼逐件检测外观,挑出瑕疵品,再人工逐件、逐层码放在托盘架打包转运装配工序。传统人眼检测方式,人眼不能长时间工作,用工量大,传统码垛工作繁重,现场多种托盘、衬托交替使用,作业场地大,作业管理混乱。对于不同产线下线的产品也难以做到分类质量追属,因此,应该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汽车差速器壳体机加工机器人下料产线,以多关节工业机器人为工作枢纽,结合CCD视觉拍照、扫码识别、计算机存储、立体交叉输送系统等技术设备的机器人下料产线。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汽车差速器壳体机加工机器人下料产线,包括立体交叉输送系统,其用于对生产完成的汽车用差速器壳体进行输送,并对检测后的产品分类放置,且其包括与前端机加工产线对接的料定位输送机、设置在所述对接的料定位输送机一侧用于存放不合格品的NG存储输送机、设置在所述对接的料定位输送机另一侧的两条空托输送机,两条所述空托输送机上均设置有顶升移载输送机,两条所述空托输送机的另一侧设置有缓存输送机,所述顶升移载输送机上安置有托盘,且托盘上码放有用于盛放合格品的衬托板;
[0006]所述料定位输送机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差速器壳体的仿形式定位夹板,所述仿形式定位夹板卡放在防倒导向条内侧;
[0007]机器人系统,其用于抓取生产完成的汽车用差速器壳体,并根据产品是否合格放置将产品放置在相应输送机上,且其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空托输送机之间的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所述多关节工业机器人的机械臂前端同轴连接有差速器壳体抓取夹具以及衬托板抓取夹具;
[0008]视觉检测系统,其用于对机器人系统所抓取的汽车用差速器壳体进行检测,且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多关节工业机器人一侧的CCD视觉拍照检测台以及检视台,所述CCD视觉拍照检测台包括检测台柱以及安装在所述检测台柱上的CCD相机,所述CCD相机与检视台的显示终端呈信号传输连接。
[0009]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倒导向条安装高度低于差速器壳体的法兰边,且两侧护栏的间距小于差速器壳体法兰边直径。
[0010]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CCD相机设置有两组,并呈上、下斜对视安装。
[0011]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空托输送机、顶升移载输送机以及缓存输送机均采用链条式输送,且根据托盘在其上的长、宽方向不同,两侧输送链条的宽度间距小于托盘的长度或宽度尺寸。
[0012]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台所述缓存输送机的中间设有用于码放衬托板的衬托缓存位。
[0013]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衬托板材质为塑料,其上有仿形沉坑,便于差速器壳体逐层码垛。
[0014]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衬托板的中心处开设有抓取孔。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替代人工操作,减少用工,减少搬运、降低劳动强度,避免视觉疲劳对人体的伤害,设置有CCD视觉拍照检测台、检视台,机器人抓取工件至相机焦点,然后旋转工件,完成外观连续拍照并对工件表面二维码进行识别,识别后的工件可确认来自前端几号产线,进而系统判断码放在哪个码垛位,高像素的外观照片自动显示在检视台的显示器上,供人工放大判断,避免了人工用手搬动、翻检,实现产品可追溯储运,设置有两套输送机系统,整个系统同时对接四路前端产线,实现可追溯码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工作效率,便于合理科学调度,减少不必要的产能浪费。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料定位输送机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CCD视觉拍照检测台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技术多关节工业机器人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衬托板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料定位输送机,11、仿形式定位夹板,12、防倒导向条,13、差速器壳体,2、CCD视觉拍照检测台,21、检测台柱,22、CCD相机,3、检视台,4、NG存储输送机,5、空托输送机,6、顶升移载输送机,7、缓存输送机,8、多关节工业机器人,81、差速器壳体抓取夹具,82、衬托板抓取夹具,9、衬托板,91、抓取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实施例一
[0024]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汽车差速器壳体机加工机器人下料产线,包括
[0025]立体交叉输送系统,其用于对生产完成的汽车用差速器壳体13进行输送,并对检测后的产品分类放置,且其包括与前端机加工产线对接的料定位输送机1、设置在所述对接的料定位输送机1一侧用于存放不合格品的NG存储输送机4、设置在所述对接的料定位输送
机1另一侧的两条空托输送机5,两条所述空托输送机5上均设置有顶升移载输送机6,两条所述空托输送机5的另一侧设置有缓存输送机7,所述顶升移载输送机6上安置有托盘,且托盘上码放有用于盛放合格品的衬托板9;
[0026]所述料定位输送机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差速器壳体13的仿形式定位夹板11,所述仿形式定位夹板11卡放在防倒导向条12内侧;
[0027]机器人系统,其用于抓取生产完成的汽车用差速器壳体13,并根据产品是否合格放置将产品放置在相应输送机上,且其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空托输送机5之间的多关节工业机器人8,所述多关节工业机器人8的机械臂前端同轴连接有差速器壳体抓取夹具81以及衬托板抓取夹具82;
[0028]视觉检测系统,其用于对机器人系统所抓取的汽车用差速器壳体13进行检测,且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多关节工业机器人8一侧的CCD视觉拍照检测台2以及检视台3,所述CCD视觉拍照检测台2包括检测台柱21以及安装在所述检测台柱21上的CCD相机22,所述CCD相机22与检视台3的显示终端呈信号传输连接。
[0029]实施例二
[0030]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除包括实施例一中的所有技术特征之外,还包括:
[0031]所述防倒导向条12安装高度低于差速器壳体13的法兰边,且两侧护栏的间距小于差速器壳体13法兰边直径。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差速器壳体机加工机器人下料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立体交叉输送系统,其用于对生产完成的汽车用差速器壳体(13)进行输送,并对检测后的产品分类放置,且其包括与前端机加工产线对接的料定位输送机(1)、设置在所述对接的料定位输送机(1)一侧用于存放不合格品的NG存储输送机(4)、设置在所述对接的料定位输送机(1)另一侧的两条空托输送机(5),两条所述空托输送机(5)上均设置有顶升移载输送机(6),两条所述空托输送机(5)的另一侧设置有缓存输送机(7),所述顶升移载输送机(6)上安置有托盘,且托盘上码放有用于盛放合格品的衬托板(9);所述料定位输送机(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差速器壳体(13)的仿形式定位夹板(11),所述仿形式定位夹板(11)卡放在防倒导向条(12)内侧;机器人系统,其用于抓取生产完成的汽车用差速器壳体(13),并根据产品是否合格放置将产品放置在相应输送机上,且其包括设置在两个所述空托输送机(5)之间的多关节工业机器人(8),所述多关节工业机器人(8)的机械臂前端同轴连接有差速器壳体抓取夹具(81)以及衬托板抓取夹具(82);视觉检测系统,其用于对机器人系统所抓取的汽车用差速器壳体(13)进行检测,且其包括设置在所述多关节工业机器人(8)一侧的CCD视觉拍照检测台(2)以及检视台(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增强王新刚钱厚军
申请(专利权)人:姜堰经济开发区科创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