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油缸压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9047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油缸压装机构,属于压装机构技术领域,一种多油缸压装机构,包括框架,框架下端固定安装有多个多杆油缸,多杆油缸包括卡环,可以实现通过多个特殊的高压力高推力的多活塞杆油缸构成,将有杆腔受力变成无杆腔受力,同时以结构简单紧凑、绕开传统的三板四柱液压机,每个多杆油缸推力直接作用在电堆端板上,电堆端板受力均匀,维修简单、理论推力大可靠性高,并且通过在油缸之间设置预警囊,在单个多杆油缸出现异常情况时,促使预警囊破碎变色进行预警,以此来提醒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修,不仅可以对电堆端板的压装质量进行检测,同时可以精准定位到出现异常的多杆油缸,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油缸压装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压装机构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多油缸压装机构。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氢能源(电解槽,燃料电池)及一些其他产品压装时主要采用传统的三板四柱液压机压装;传统的三板四柱液压机压装时需要更大的推力时,需要加大油缸和加强三板四柱结构强度;加大油缸和加强三板四柱结构强度时成本会成倍的增加,不经济;传统的三板四柱液压机压装时需要保证压块和受力底板平行;压块和受力底板加工和安装难度大,压机越大越难加工和安装。同时由于加压受力时由于钢材固有的弹性模量问题压机会产生整体的弹性变形,不利于压块和受力底板平行。
[0003]尤其是在对电堆端板进行压装时,容易导致电堆端板受力不均,从而导致压装机构受损,造成压装机构的可靠性降低,维修、维护不便,且成本增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油缸压装机构,可以实现通过多个特殊的高压力高推力的多活塞杆油缸构成,将有杆腔受力变成无杆腔受力,同时以结构简单紧凑、绕开传统的三板四柱液压机,每个多杆油缸推力直接作用在电堆端板上,电堆端板受力均匀,维修简单、理论推力大可靠性高,并且通过在油缸之间设置预警囊,在单个多杆油缸出现异常情况时,促使预警囊破碎变色进行预警,以此来提醒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修,不仅可以对电堆端板的压装质量进行检测,同时可以精准定位到出现异常的多杆油缸,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0006]2.技术方案r/>[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多油缸压装机构,包括框架,所述框架下端固定安装有多个多杆油缸,所述多杆油缸包括卡环,所述卡环位于框架下端,所述卡环左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后端盖,所述后端盖远离卡环一端螺纹连接有缸筒,所述缸筒远离后端盖一端固定连接有前端盖,所述缸筒内滑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远离后端盖一端螺纹连接有多个活塞杆,且多个活塞杆贯穿前端盖,所述活塞杆远离活塞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通过螺钉与压头固定连接,所述前端盖远离缸筒一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定制螺栓,所述定制螺栓远离前端盖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活结,所述框架中间分别固定安装有多个分油块和主阀板,且主阀板位于多个分油块中间,所述分油块远离主阀板一端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分油块与多杆油缸之间通过油管连接,通过多个特殊的高压力高推力的多活塞杆油缸构成,将有杆腔受力变成无杆腔受力,同时以结构简单紧凑、绕开传统的三板四柱液压机,每个多杆油缸推力直接作用在电堆端板上,电堆端板受力均匀,维修简单、理论推力大可靠性高。
[0009]进一步的,所述框架下端固定安装有辅助板,所述辅助板上端四周均固定连接有位移传感器,通过将多个位移传感器设置在多个多杆油缸四周,利用其监测多杆油缸的位置,防止多杆油缸发生偏移。
[0010]进一步的,多个所述多杆油缸相互靠近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加装块,所述加装块外端开设有环形滑槽,所述环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固定套板,一对所述加装块之间设有预警囊,通过在油缸之间设置预警囊,在单个多杆油缸出现异常情况时,促使预警囊破碎变色进行预警,以此来提醒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修,不仅可以对电堆端板的压装质量进行检测,同时可以精准定位到出现异常的多杆油缸。
[00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套板包括环形限位块,所述环形限位块与环形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加装块外端滑动连接有环形套板,且环形套板与环形限位块固定连接,一对所述环形套板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磁环,通过环形限位块对环形套板滑动进行限位,防止环形套板脱落,同时利用一对磁环的磁力作用,使其相互吸引,使一对环形套板相互靠近稳固。
[0012]进一步的,所述预警囊包括易碎囊,所述易碎囊设于一对加装块之间,所述易碎囊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韧性垫,所述韧性垫远离易碎囊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所述加装块靠近预警囊一端开设有与凸块相匹配的凹槽,通过韧性垫的柔性将预警囊插设至一对加装块之间稳定住,同时利用凸块与凹槽卡合,使预警囊整体更稳固。
[0013]进一步的,所述易碎囊包括外覆套,所述外覆套设于一对韧性垫之间,所述外覆套内插设有预裂检测套,且预裂检测套左右两端分别与韧性垫之间固定连接,所述预裂检测套中间填充有显色液,通过外覆套将受力损坏的预裂检测套碎片进行包裹,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吸收显色液,防止显色液滴落沾染至设备表面。
[0014]进一步的,所述预警囊与加装块直径保持一致,所述环形套板的长度小于预警囊长度的二分之一,通过预警囊与加装块的直径的限定,可以使其能够匹配安装,同时环形套板长度的限定,可以使环形套板在对预警囊进行固定时,便于预警囊受力。
[0015]进一步的,所述外覆套采用浅色海绵材料制成,所述预裂检测套采用易碎玻璃材料制成,所述显色液为深色颜料,通过外覆套将对预裂检测套进行包裹,同时也能够吸收显色液,防止其滴落的深色颜料沾染设备。
[0016]进一步的,所述齿轮活结中间开设有内螺纹孔,所述压头外端呈镂空结构,便于将产品电堆拧转电堆螺纹杆上。
[0017]进一步的,所述多个多杆油缸沿辅助板均匀阵列分布,且多杆油缸之间相互独立安装,通过多杆油缸的独立安装,便于后续的维修与更换。
[0018]3.有益效果
[0019]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20](1)本方案可以实现通过多个特殊的高压力高推力的多活塞杆油缸构成,将有杆腔受力变成无杆腔受力,同时以结构简单紧凑、绕开传统的三板四柱液压机,每个多杆油缸推力直接作用在电堆端板上,电堆端板受力均匀,维修简单、理论推力大可靠性高。
[0021](2)本方案中框架下端固定安装有辅助板,辅助板上端四周均固定连接有位移传感器,通过将多个位移传感器设置在多个多杆油缸四周,利用其监测多杆油缸的位置,防止多杆油缸发生偏移。
[0022](3)本方案中多个多杆油缸相互靠近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加装块,加装块外端开设
有环形滑槽,环形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固定套板,一对加装块之间设有预警囊,通过在油缸之间设置预警囊,在单个多杆油缸出现异常情况时,促使预警囊破碎变色进行预警,以此来提醒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检修,不仅可以对电堆端板的压装质量进行检测,同时可以精准定位到出现异常的多杆油缸。
[0023](4)本方案中固定套板包括环形限位块,环形限位块与环形滑槽滑动连接,加装块外端滑动连接有环形套板,且环形套板与环形限位块固定连接,一对环形套板相互靠近一端固定连接有磁环,通过环形限位块对环形套板滑动进行限位,防止环形套板脱落,同时利用一对磁环的磁力作用,使其相互吸引,使一对环形套板相互靠近稳固。
[0024](5)本方案中预警囊包括易碎囊,易碎囊设于一对加装块之间,易碎囊左右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韧性垫,韧性垫远离易碎囊一端固定连接有凸块,加装块靠近预警囊一端开设有与凸块相匹配的凹槽,通过韧性垫的柔性将预警囊插设至一对加装块之间稳定住,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油缸压装机构,包括框架(13),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3)下端固定安装有多个多杆油缸(11),所述多杆油缸(11)包括卡环(10),所述卡环(10)位于框架(13)下端,所述卡环(10)左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后端盖(9),所述后端盖(9)远离卡环(10)一端螺纹连接有缸筒(7),所述缸筒(7)远离后端盖(9)一端固定连接有前端盖(6),所述缸筒(7)内滑动连接有活塞(8),所述活塞(8)远离后端盖(9)一端螺纹连接有多个活塞杆(5),且多个活塞杆(5)贯穿前端盖(6),所述活塞杆(5)远离活塞(8)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连接板(4),所述连接板(4)通过螺钉与压头(1)固定连接,所述前端盖(6)远离缸筒(7)一端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螺纹连接有定制螺栓(3),所述定制螺栓(3)远离前端盖(6)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活结(2),所述框架(13)中间分别固定安装有多个分油块(14)和主阀板(15),且主阀板(15)位于多个分油块(14)中间,所述分油块(14)远离主阀板(15)一端固定安装有压力传感器(16),所述分油块(14)与多杆油缸(11)之间通过油管(17)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油缸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13)下端固定安装有辅助板(22),所述辅助板(22)上端四周均固定连接有位移传感器(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油缸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多杆油缸(11)相互靠近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加装块(18),所述加装块(18)外端开设有环形滑槽(19),所述环形滑槽(19)内滑动连接有固定套板(20),一对所述加装块(18)之间设有预警囊(2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油缸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套板(20)包括环形限位块(201),所述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强谷伟伟瞿华高刘伟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世椿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