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高炉鼓风脱湿系统,包括:脱湿装置、脱湿溶液再生装置、冲渣水换热器。脱湿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喷淋装置、脱湿填料、第一脱湿溶液,第一壳体壳体开设有第一空气入口、高炉送风口、第一脱湿溶液出口、第一脱湿溶液入口。脱湿溶液再生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喷淋装置、再生填料、第二脱湿溶液,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二空气入口、排风口、第二脱湿溶液出口、第二脱湿溶液入口。脱湿通过空气与脱湿溶液接触实现,脱湿装置通过第一喷淋装置和脱湿填料扩大了脱湿溶液与空气的接触面,脱湿效果好,无需对空气进行加热,节约了能源;脱湿溶液的再生利用高炉冲渣水的余热实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了能源的利用率。了能源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炉鼓风脱湿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
,尤其涉及一种高炉鼓风脱湿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向高炉内鼓风是高炉运行的一个重要环节,夏季空气湿度大,进入高炉的湿空气会造成的高炉悬料、塌料的问题,影响产品质量,减少高炉的使用寿命,同时也会增加高炉的能耗。现有高炉的脱湿工艺其中一种是用电驱动制冷剂,冷凝脱湿,该方式将空气降温再进高炉升温,造成冷热抵消,电耗量大,运行费用高,浪费能源。另一种是利用冲渣水驱动溴化锂冷水机组制冷脱湿,该方式需要大量的冷却水,冷却费用高,冲渣水温度波动较大,溴化锂制冷难度很大,并且溴化锂冷水机组效率低,约为0.4~0.5,脱湿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炉鼓风脱湿系统,通过设置脱湿装置、脱湿溶液再生装置和冲渣水换热器,做到了节约能源,除湿效果好。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高炉鼓风脱湿系统,包括:脱湿装置、脱湿溶液再生装置、冲渣水换热器。脱湿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喷淋装置、脱湿填料、第一脱湿溶液,第一壳体壳体开设有第一空气入口、高炉送风口、第一脱湿溶液出口、第一脱湿溶液入口。脱湿溶液再生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喷淋装置、再生填料、第二脱湿溶液,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二空气入口、排风口、第二脱湿溶液出口、第二脱湿溶液入口;第一脱湿溶液入口与第二脱湿溶液出口连接,第一脱湿溶液出口与第二脱湿溶液入口连接。冲渣水换热器与第二喷淋装置连接。
[0005]脱湿通过空气与脱湿溶液接触实现,脱湿装置通过第一喷淋装置和脱湿填料扩大了脱湿溶液与空气的接触面,脱湿效果好,无需对空气进行加热,无冷热抵消现象,节约了能源;脱湿溶液的再生利用高炉冲渣水的余热实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
[0006]进一步的,第一脱湿溶液位于第一壳体的底部,第二脱湿溶液位于第二壳体的底部。逆流的脱湿方式,合理的空气、溶液流速比,可以防止脱湿和再生过程发生带液现象。
[0007]进一步的,第一空气入口开设在第一壳体的侧壁,位于第一脱湿溶液液面上方;第二空气入口开设在第二壳体的侧壁,位于第二脱湿溶液液面上方。可以增加空气与脱湿溶液或者再生溶液的接触时间,采用特殊的逆流脱湿形式,脱湿效果好。
[0008]进一步的,第一脱湿溶液出口和第一脱湿溶液入口位于第一脱湿溶液液面下方;第二脱湿溶液出口和第二脱湿溶液入口位于第二脱湿溶液液面下方。方便脱湿溶液的再生。
[0009]进一步的,第一喷淋装置包括第一导流管、第一溶液泵、第一喷头,第一导流管上端与第一喷头连接,第一导流管下端设置有溶液入口,溶液入口与第一壳体底部连接,第一喷头设置在第一壳体内部,位于脱湿填料上方;第二喷淋装置包括第二导流管、第二溶液
泵、第二喷头,第二导流管上端与第二喷头连接,第二导流管下端设置有溶液入口,溶液入口与第二壳体底部连接,第二喷头设置在第二壳体内部,位于再生填料上方。可以增加空气与脱湿溶液或者再生溶液的接触面积,脱湿效果好。
[0010]进一步的,一种高炉鼓风脱湿系统还包括冷水换热器,冷水换热器与第一喷淋装置连接。温度上升会抑制溶液的吸湿性能,设置冷水换热器可以提高脱湿效果。
[0011]进一步的,脱湿填料内部设置有二级冷却装置,二级冷却装置与冷水换热器连接。进一步提高脱湿效果。
[0012]进一步的,脱湿填料上方设置有挡液装置,再生填料上方设置有挡液装置。控制空气与脱湿溶液的相对流速,避免液滴进入处理的空气中。
[0013]进一步的,第一脱湿溶液包括氯化锂、溴化锂、氯化钙、缓蚀剂;第二脱湿溶液包括氯化锂、溴化锂、氯化钙、缓蚀剂;第二脱湿溶液浓度大于第一脱湿溶液。提高除湿效果。
附图说明
[0014]此处所说明的附图仅仅用来辅助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本技术结合附图说明的示意性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5]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炉鼓风脱湿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标记列表:
[0017]1.脱湿装置;11.第一壳体;111.第一空气入口;112.高炉送风口;113.第一脱湿溶液出口;114.第一脱湿溶液入口;12.第一喷淋装置;121.第一导流管;122.第一溶液泵;123.第一喷头;13.脱湿填料;14.第一脱湿溶液;
[0018]2.脱湿溶液再生装置;21.第二壳体;211.第二空气入口;212.排风口;213.第二脱湿溶液出口;214.第二脱湿溶液入口;22.第二喷淋装置;221.第二导流管;222.第二溶液泵;223.第二喷头;23.再生填料;24.第二脱湿溶液;
[0019]3.冲渣水换热器;
[0020]4.冷水换热器;
[0021]5.二级冷却装置;
[0022]6.挡液装置;
[0023]7.高炉;71.渣水池;72.凉水塔;
[0024]8.冷却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了更清楚的阐释本技术的整体构思,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以示例的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0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7]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8]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方案”、“一些方案”、“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方案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方案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方案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炉鼓风脱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脱湿装置,所述脱湿装置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喷淋装置、脱湿填料、第一脱湿溶液,所述第一壳体壳体开设有第一空气入口、高炉送风口、第一脱湿溶液出口、第一脱湿溶液入口;脱湿溶液再生装置,所述脱湿溶液再生装置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喷淋装置、再生填料、第二脱湿溶液,所述第二壳体开设有第二空气入口、排风口、第二脱湿溶液出口、第二脱湿溶液入口;所述第一脱湿溶液入口与所述第二脱湿溶液出口连接,所述第一脱湿溶液出口与所述第二脱湿溶液入口连接;冲渣水换热器,所述冲渣水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喷淋装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炉鼓风脱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脱湿溶液位于所述第一壳体的底部,所述第二脱湿溶液位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底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炉鼓风脱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入口开设在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一脱湿溶液液面上方;所述第二空气入口开设在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位于所述第二脱湿溶液液面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高炉鼓风脱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脱湿填料填充于所述第一壳体内部中间部位,位于所述第一空气入口上方;所述再生填料填充于所述第二壳体内部中间部位,位于所述第二空气入口上方。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业丛,孔祥洋,张维腾,
申请(专利权)人:OMEXELL济南传热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