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壳体自动加工用的高效飞轮,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的外轮廓上设置有齿环,齿环的外轮廓上固定连接有齿圈,设备本体的顶端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螺纹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加油孔,设备本体内开设储油腔,加油孔的底端与储油腔贯穿连接,储油腔内壁设置有吸附海绵一,加油孔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塞,储油腔的内壁等距设置有出油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的储油腔、吸附海绵一和出油孔,使得设备本体转动时,将储油腔和吸附海绵一存储的润滑油,经过设备本体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提高出油孔排出至两个齿环之间,从而对设备达到自润滑的作用,操作人员在定期对其添加润滑油即可,提高了设备使用时的实用性能。用时的实用性能。用时的实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壳体自动加工用的高效飞轮
[0001]本技术涉及飞轮
,具体为一种基于壳体自动加工用的高效飞轮。
技术介绍
[0002]飞轮是一种转动惯量很大的盘形零件,其作用如同一个能量存储器。对于四冲程发动机来说,每四个活塞行程做功一次,即只有做功行程做功,而排气、进气和压缩三个行程都要消耗功。
[0003]专利号为CN202022998783.0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自润滑飞轮,包括内管、与内管连接的多层外环、连接于外环上的齿圈,内管的内部设有一圈储油腔,内管的两端均设有一环形凹槽,两环形凹槽内分别设有与储油腔连通的注油口和调油口,注油口上连接有油封,调油口上设有调节杆,内管内设有通油管路,通油管路的进油口与储油腔靠近调油口一侧连通,调节杆与调油口连接且调节杆的内端堵在通油管路的进油口处,转动调节杆可使调节杆向外移动,以使通油管路与储油腔连通,通油管路的出油口位于相邻外环之间的内管上。本技术可起到自润滑的作用,十分方便。
[0004]但是市场上现有的飞轮设备在使用时,虽然可以进行自润滑处理,但是还需要操作人员手动将调节杆移动,才能对设备进行润滑处理,极大的提高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也使得设备使用时的实用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壳体自动加工用的高效飞轮,具备可以在飞轮转动工作时,自动进行润滑处理,其不工作时,不在进行润滑处理,操作人员定期对油槽添加润滑油即可,提高了设备使用时的实用性能,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壳体自动加工用的高效飞轮,包括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的外轮廓上设置有齿环,所述齿环的外轮廓上固定连接有齿圈,所述设备本体的顶端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内壁的底部开设有加油孔,所述设备本体内开设有储油腔,所述加油孔的底端与储油腔贯穿连接,所述储油腔的内壁设置有吸附海绵一,所述加油孔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塞,所述储油腔的内壁等距设置有出油孔。
[0007]优选的,所述密封塞的顶端设置有螺纹盖,所述螺纹盖的弧形轮廓与螺纹槽5的内壁螺纹连接。
[0008]优选的,所述出油孔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的靠近储油腔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附海绵二。
[0009]优选的,所述防尘网的外轮廓上固定连接有内六角螺纹环,所述出油孔的内壁靠近内六角螺纹环的弧形轮廓上开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内螺纹。
[0010]优选的,所述密封塞的弧形轮廓上套接有油封,所述油封的顶部与螺纹盖的下表面相接触。
[0011]优选的,所述螺纹盖的上表面开设有十字槽,所述螺纹盖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密封圈。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3]1、本技术通过设置的储油腔、吸附海绵一和出油孔,使得设备本体转动时,将储油腔和吸附海绵一存储的润滑油,经过设备本体转动产生的离心力提高出油孔排出至两个齿环之间,从而对设备达到自润滑的作用,操作人员在定期对其添加润滑油即可,提高了设备使用时的实用性能。
[0014]2、本技术通过设置的防尘网和吸附海绵二,可以在设备停止工作后,对出油孔内的润滑进行阻挡,且利用内六角螺纹环对其进行有效的吸附,避免润滑油泄漏,使得设备实验室环保效果增加。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设备整体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设备整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图2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的图2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的内六角螺纹环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设备本体;2、齿环;3、齿圈;4、环形槽;5、螺纹槽;6、加油孔;7、储油腔;8、吸附海绵一;9、密封塞;10、螺纹盖;11、出油孔;12、防尘网;13、吸附海绵二;14、内六角螺纹环;15、内螺纹;16、油封;17、十字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一
[002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壳体自动加工用的高效飞轮,包括设备本体1,设备本体1的外轮廓上设置有齿环2,齿环2的外轮廓上固定连接有齿圈3,设备本体1的顶端开设有环形槽4,环形槽4内壁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5,螺纹槽5内壁的底部开设有加油孔6,设备本体1内开设有储油腔7,加油孔6的底端与储油腔7贯穿连接,储油腔7的内壁设置有吸附海绵一8,加油孔6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塞9,储油腔7的内壁等距设置有出油孔11,密封塞9的顶端设置有螺纹盖10,螺纹盖10的弧形轮廓与螺纹槽5的内壁螺纹连接,密封塞9的弧形轮廓上套接有油封16,油封16的顶部与螺纹盖10的下表面相接触,螺纹盖10的上表面开设有十字槽17,螺纹盖10的顶部设置有环形密封圈。
[0024]参考图1和图4。
[0025]首先操作人员通过螺丝刀插入螺纹盖10上开设的十字槽17内,然后转动螺丝刀,从而将螺纹盖10和螺纹盖10上的密封塞9取出,再将润滑油通过加油孔6送至储油腔7的内部,然后操作人员再将螺纹盖10放置在环形槽4内,然后利用螺丝刀旋转十字槽17,使得螺
纹盖10底部的密封塞9进入加油孔6内对加油孔6进行密封,且利用油封16和螺纹盖10顶部的环形密封圈对其进行二次密封,使得设备旋转时避免润滑油从加油孔6处泄漏,提高其密封效果,然后操作人员即可启动设备工作,当设备旋转工作时,利用其旋转产生的离心力将储油腔7内存储的油通过出油孔11排出至相邻的两个齿环2之间,对其进行自润滑处理,提高了设备使用时的实用性能。
[0026]实施例二
[0027]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
[0028]出油孔1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防尘网12,防尘网12的靠近储油腔7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吸附海绵二13。
[0029]参考图1和图2。
[0030]通过在出油孔11内壁的防尘网12,可以避免外界的杂质和灰尘进入出油孔11内造成其堵塞,且通过吸附海绵二13,可以在设备不工作时对出油孔11内残留的润滑油进行吸附,然后留存至下次设备工作时使用。
[0031]实施例三
[0032]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更进一步的是:
[0033]防尘网12的外轮廓上固定连接有内六角螺纹环14,出油孔11的内壁靠近内六角螺纹环14的弧形轮廓上开设有与其相适配的内螺纹15。
[0034]参考图4。
[0035]操作人员将六角扳手插入内六角螺纹环14的内六角凹槽中,然后旋转六角扳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壳体自动加工用的高效飞轮,包括设备本体(1),所述设备本体(1)的外轮廓上设置有齿环(2),所述齿环(2)的外轮廓上固定连接有齿圈(3),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1)的顶端开设有环形槽(4),所述环形槽(4)内壁的底部开设有螺纹槽(5),所述螺纹槽(5)内壁的底部开设有加油孔(6),所述设备本体(1)内开设有储油腔(7),所述加油孔(6)的底端与储油腔(7)贯穿连接,所述储油腔(7)的内壁设置有吸附海绵一(8),所述加油孔(6)的内壁设置有密封塞(9),所述储油腔(7)的内壁等距设置有出油孔(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壳体自动加工用的高效飞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塞(9)的顶端设置有螺纹盖(10),所述螺纹盖(10)的弧形轮廓与螺纹槽(5)的内壁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敏豪,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凌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