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牙种植用基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31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前牙种植用基台,包括穿龈区以及种植体连接区,所述穿龈区包括相连的软组织塑形区以及骨稳定区,所述骨稳定区设置于种植体连接区以及软组织塑形区之间,所述软组织塑形区的外周面包括内凹的第一曲面结构以及外凸的第二曲面结构,所述第一曲面结构设置于第二曲面结构与骨稳定区之间;在所述种植用基台上,穿过其纵向几何中心线的纵截面上,经所述骨稳定区底部的端点至同侧软组织塑形区第二曲面结构相切的直线与所述种植用基台的纵向几何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4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牙种植用基台


[0001]本技术涉及种植牙的
,尤其涉及一种前牙种植用基台。

技术介绍

[0002]在前牙区常规种植修复过程中,种植体植入牙槽骨中并等其与骨组织形成骨结合后,在种植体上安装愈合基台;或在前牙区即刻种植即刻修复过程中,种植体植入牙槽骨的同时在种植体上安装临时修复基台及临时牙冠,周围的软组织会围绕愈合基台或临时修复基台生长愈合,最后用修复基台替换愈合基台或临时修复基台,并在修复基台上佩戴正式牙冠,完成修复。
[0003]愈合基台或临时修复基台在整个种植修复过程中会在口腔内使用1

24周左右的时间,软组织在其周围形成特定的袖口,起着软组织塑形的作用,并防止食物残渣和异物碎片等进入种植体,有利于周围软组织封闭;换上修复基台后,修复基台维持软组织塑形效果,并连接正式牙冠。
[0004]现有的愈合基台、临时修复基台和修复基台多为圆台状,对软组织的塑形、支撑效果均较差,容易产生黑三角、食物嵌塞等问题,从而影响美学效果,甚至引起种植体周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前牙种植用基台,来解决现有愈合基台、临时修复基台与修复基台对软组织塑形、支撑效果差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专利技术人提供了一种前牙种植用基台,包括穿龈区以及种植体连接区,所述穿龈区包括相连的软组织塑形区以及骨稳定区,所述骨稳定区设置于种植体连接区以及软组织塑形区之间,所述软组织塑形区的外周面包括内凹的第一曲面结构以及外凸的第二曲面结构,所述第一曲面结构设置于第二曲面结构与骨稳定区之间;
[0007]在所述种植用基台上,穿过其纵向几何中心线的纵截面上,经所述骨稳定区底部的端点至同侧软组织塑形区第二曲面结构相切的直线与所述种植用基台的纵向几何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45
°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曲面结构的高度值与第二曲面结构的高度值相同。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软组织塑形区的高度值为1

4mm。
[0010]进一步地,所述骨稳定区的高度值为0.5

5mm。
[0011]进一步地,所述软组织塑形区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圆形,且其对应的牙位为上颌中切牙、下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侧切牙、上颌尖牙以及下颌尖牙。
[0012]进一步地,所述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上颌尖牙以及下颌尖牙软组织塑形区横截面的近远中径的取值范围为3.5mm

6.5mm,颊舌径的取值范围为4.0mm

7.0mm。
[0013]进一步地,所述下颌中切牙以及下颌侧切牙软组织塑形区横截面的近远中径的取值范围为3.0mm

4.5mm,颊舌径的取值范围为3.5mm

5.0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前牙种植用基台的骨稳定区的几何中心轴线与软组织塑形区的几
何中心轴线间距值为0

2mm。
[0015]进一步地,所述骨稳定区底部的端点至同侧软组织塑形区第二曲面结构相切的直线与所述种植用基台的纵向几何中心线之间的夹角为5
°‑
45
°

[0016]进一步地,所述种植用基台为愈合基台时,所述种植用基台还包括延伸区,所述延伸区设置于穿龈区上方,所述延伸区的高度值为0

5mm;所述种植用基台为临时修复基台或修复基台时,所述种植用基台还包括修复体连接区,所述修复体连接区设置于穿龈区上方,所述修复体连接区的高度值为2

10mm。
[0017]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该前牙种植用基台软组织塑形区的外周面上内凹的第一曲面结构能够有效避免对邻近的牙槽骨和结缔组织造成压力,有利于为周围软组织生长提供空间,内凹的第一曲面结构相对于平直或外凸的外周面结构而言,内凹的第一曲面结构能够更有效地避免对邻近的牙槽骨和结缔组织造成过大的压力,并提供更多的软组织生长空间;软组织塑形区的外周面上外凸的第二曲面结构形成向外的曲面支撑,用于对周围的软组织提供支撑,外凸的第二曲面结构相对于内凹或平直的外周面结构而言,外凸的第二曲面结构对周围的软组织提供更强的支撑力、更稳定的支撑效果,帮助软组织塑形,在佩戴牙冠后,能避免产生黑三角,也避免了食物残渣嵌塞在种植牙与邻牙之间。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施例一种前牙种植用基台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实施例一种前牙种植用基台的侧视图;
[0020]图3为本实施例一种前牙种植用基台设置延伸区时的立体图;
[0021]图4为本实施例一种前牙种植用基台设置延伸区时的侧视图;
[0022]图5为本实施例一种前牙种植用基台的俯视图;
[0023]图6为图5中B

B处的剖视图;
[0024]图7为图5中A

A处的剖视图;
[0025]图8为图7中C处的放大图;
[0026]图9为本实施例一种前牙种植用基台为修复基台时的示意图;
[0027]图10为本实施例一种前牙种植用基台与种植体连接的示意图。
[0028]a、纵向几何中心线;
[0029]b、骨稳定区底部的端点至同侧软组织塑形区第二曲面结构相切的直线;
[0030]c、种植用基台的近远中径方向;
[0031]d、种植用基台的颊舌径方向;
[0032]e、第一曲面结构与第二曲面结构的临界面;
[0033]f、骨稳定区底部的端点;
[0034]θ、夹角;
[0035]11、软组织塑形区;
[0036]111、软组织塑形区的横截面;
[0037]112、第一曲面结构;
[0038]113、第二曲面结构;
[0039]12、骨稳定区;
[0040]2、种植体连接区;
[0041]3、种植体;
[0042]4、延伸区;
[0043]5、修复体连接区。
具体实施方式
[0044]为详细说明本申请可能的应用场景,技术原理,可实施的具体方案,能实现目的与效果等,以下结合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本文所记载的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0045]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各个位置出现的“实施例”一词并不一定指代相同的实施例,亦不特别限定其与其它实施例之间的独立性或关联性。原则上,在本申请中,只要不存在技术矛盾或冲突,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以任意方式进行组合,以形成相应的可实施的技术方案。
[0046]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技术术语的含义与本申请所属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牙种植用基台,包括穿龈区以及种植体连接区,其特征在于,所述穿龈区包括相连的软组织塑形区以及骨稳定区,所述骨稳定区设置于种植体连接区以及软组织塑形区之间,所述软组织塑形区的外周面包括内凹的第一曲面结构以及外凸的第二曲面结构,所述第一曲面结构设置于第二曲面结构与骨稳定区之间;在所述种植用基台上,穿过其纵向几何中心线的纵截面上,经所述骨稳定区底部的端点至同侧软组织塑形区第二曲面结构相切的直线与所述种植用基台的纵向几何中心线之间的夹角小于45
°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牙种植用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曲面结构的高度值与第二曲面结构的高度值相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牙种植用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组织塑形区的高度值为1

4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牙种植用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骨稳定区的高度值为0.5

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牙种植用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软组织塑形区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圆形,且其对应的牙位为上颌中切牙、下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下颌侧切牙、上颌尖牙以及下颌尖牙。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前牙种植用基台,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颌中切牙、上颌侧切牙、上颌尖牙以及下颌尖牙软组织塑形区横截面的近远中径的取值范围为3.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辉王颖卉张和洪钟林涛陈星杨鹏飞吴文豪潘宇程翊泠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