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细胞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抗癌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8028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DC细胞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抗癌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杂交瘤技术制备了小鼠抗P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DC细胞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抗癌组合物


[0001]本申请涉及生物领域,更具体的涉及DC细胞和单克隆抗体制备的抗癌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树突状细胞(也称DC细胞)是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因其成熟时伸出许多树突样或伪足样突起而得名。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机体功能最强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APC),它能高效地摄取、加工处理和递呈抗原,未成熟DC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成熟DC能有效激活初始T细胞,处于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
[0003]人树突状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hemopoieticstemcell)。DC的来源有两条途径:

髓样干细胞在GM

CSF的刺激下分化为DC,称为髓样DC(myeloid dendritic cells,MDC),也称DCl,与单核细胞和粒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包括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LCs),间皮(或真皮)DCs以及单核细胞衍生的DCs等

来源于淋巴样干细胞,称为淋巴样DC(Lymophoid dendritic cells,LDC)或浆细胞样DC(plasmacytoid dendritic cells,piX;),即DC2,与T细胞和NK细胞有共同的前体细胞。树突状细胞(DC)尽管数量不足外周血单核细胞的1%,但表面具有丰富的抗原递呈分子(MHC
‑Ⅰ
和MHC
‑Ⅱ<br/>)、共刺激因子(CD80/B7

1、CD86/B7

2、CD40、CD40L等)和粘附因子(ICAM

1、ICAM

2、ICAM

3、LFA

1、LFA

3等),是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APC)。DC自身具有免疫刺激能力,是惟一能激活未致敏的初始型T细胞的APC。
[0004]DC细胞可以用于肿瘤的治疗。DC抗肿瘤的机制如下:

DC可以高表达MHC
‑Ⅰ
类和MHC
‑Ⅱ
类分子,MHC分子与其捕获加工的肿瘤抗原结合,形成肽

MHC分子复合物,并递呈给T细胞,从而启动MHC

I类限制性CTL反应和MHC
‑Ⅱ
类限制性的CD4+Thl反应。同时,DC还通过其高表达的共刺激分子(CD80/B7

1、CD86/B7

2、CD40等)提供T细胞活化所必须的第二信号,启动了免疫应答。

DC与T细胞结合可大量分泌IL

12、IL

18激活T细胞增殖,诱导CTL生成,主导Th1型免疫应答,利于肿瘤清除;激活穿孔素P颗粒酶B和FasL/Fas介导的途径增强NK细胞毒作用;

DC分泌趋化因子(Chemotactic Cytokines,CCK)专一趋化初始型T细胞促进T细胞聚集,增强了T细胞的激发。保持效应T细胞在肿瘤部位长期存在,可能通过释放某些抗血管生成物质(如IL

12、IFN

γ)及前血管生成因子而影响肿瘤血管的形成。上述CCK进一步以正反馈旁分泌的方式活化DC,上调IL

12及CD80、CD86的表达;同时DC也直接向CD8+T细胞呈递抗原肽,在活化的CD4+T细胞辅助下使CD8+T细胞活化,CD4+和CD8+T细胞还可以进一步通过分泌细胞因子或直接杀伤,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
[0005]肿瘤抗原肽负载的DC肿瘤疫苗是常用的DC疫苗类型。该类型的DC肿瘤疫苗,肿瘤抗原肽(包括合成肽)或肿瘤细胞相关抗原与自身或同种异体的DC共育,DC与肿瘤表位肽结合之后,可诱导CD8+CTL及CD4+T辅助细胞的应答及Th1和Th2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激发机体的抗肿瘤细胞免疫反应。目前实验室和临床应用较多的抗原肽来源于众多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anti

gen,TAA),包括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黑色素瘤抗原,癌胚
抗原(CEA),p53,Survivin,Her

2/Neu等。用肿瘤特异性抗原(TSA)或肿瘤相关抗原(TAA)多肽致敏DC具有很好的靶向性,不易产生自身免疫性疾病,在体外和动物模型中得到广泛应用,而且已经用于人类临床试验。研究发现慢病毒介导hTERT修饰制备的DC疫苗,其刺激T细胞增殖的能力增强,诱导的CTL对端粒酶阳性的HepG2肿瘤细胞具有特异而且显著增强的杀伤效应。使用DC负载肝癌相关抗原HCA661多肽,其表面成熟标志高度表达,能有效激活自体CD8+淋巴细胞产生对HCA661+肝癌细胞的特异性CTL反应。用T细胞识别的黑色素瘤抗原(MAR

T)致敏DC,然后回输病人体内发现DC负载的MAR

T比一般的细胞因子有更高和持久的抗肿瘤免疫反应。研究发现,用含有人癌胚抗原(CEA)基因的酵母菌处理过的DC,能有效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并增强其活性,杀伤CEA(+)的人肿瘤细胞。但是,肿瘤抗原肽负载的DC肿瘤疫苗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主要因为已确定的肿瘤抗原较少,且单一抗原的免疫攻击尚无法完全杀伤肿瘤细胞;受人MHC限制,肿瘤细胞易通过抗原变异逃避针对单一抗原表位的免疫作用。由于存在此缺陷,人们选择了不确定的肿瘤抗原肽致敏DC诱导抗肿瘤免疫。肿瘤全细胞抗原负载的DC肿瘤疫苗目前只有一部分肿瘤的肿瘤相关抗原或肿瘤特异性抗原已知,大部分肿瘤尚未明确。肿瘤全细胞抗原含有全部的肿瘤抗原,因而无需明确肿瘤抗原,致敏DC后能表达MHC
‑Ⅰ
、Ⅱ类分子及共刺激分子,会使疫苗的抗瘤作用明显提高。此类抗原包括凋亡坏死肿瘤细胞裂解物或提取物、完整肿瘤细胞等。用热休克凋亡食管癌细胞负载自体树突状细胞,实验发现其能有效刺激T细胞的增殖,明显提高对自体肿瘤细胞及细胞株的杀伤作用。Burdorf等[14]应用患者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DC负载肿瘤裂解物治疗进展期结直肠癌6例,具体方法为:皮内注射DC疫苗,每2周1次,共5次,其中有5例患者完成5次疫苗注射。患者有良好耐受性,所有患者未发现与疫苗有关的不良反应,表明DC疫苗安全、无毒。首先开展了DC肿瘤细胞融合技术,到目前为止,已经开展了黑色素瘤、肝癌、乳腺癌、白血病、肾癌、前列腺癌等肿瘤细胞与DC的融合研究。将绿色荧光标记的DC与用红色荧光标记的自身肿瘤细胞融合,然后用即时发光细胞分选技术纯化该融合细胞,将该细胞作为疫苗,治疗转移黑色素瘤患者取得了较好效果。研究发现,对35例晚期肝癌患者进行Ⅱ期临床实验,使用肝癌细胞系HepG2致敏肝癌患者DC,结果显示疾病控制率(部分临床反应和病情稳定3个月)为28%,17例AF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抗PD

L1性单克隆抗体P2A7,其特征在于,该单克隆抗体的轻链可变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重链可变区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2所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PD

L1性单克隆抗体P2A7在制备抑制癌症的药物中的应用。3.一种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物组合物,其包含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PD

L1性单克隆抗体P2A7和一种以上药学可接受的载体。4.一种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含有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PD

L1性单克隆抗体P2A7和负载有肿瘤抗原的DC细胞,所述负载肿瘤抗原的DC细胞是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林枫郭强刘韬
申请(专利权)人:济南诚艾准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