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滤沟的实验模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80210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滤沟的实验模拟装置,包括对生态滤沟填料介质和雨水环境模拟且透明的实验组滤柱和对照组滤柱,所述对照组滤柱内根据填料介质设置对照组滤层,所述实验组滤柱在所述对照组滤层的基础上添加吸附置换层;所述实验组滤柱和所述对照组滤柱上设置刻度线,根据所述刻度线的高度位置将各填料进行分层;所述实验组滤柱内的所述吸附置换层铺设在交换层和拦截层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不同雨水强度以及污染物浓度不同的情况可通过模拟装置率先模拟生态滤沟的污染物去除状态,来确保在不同条件下所试验的填料介质对除雨水径流中避蚊胺仍能达到可观的去除率,以此减少避蚊胺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减少避蚊胺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减少避蚊胺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滤沟的实验模拟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初期雨水净化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滤沟的实验模拟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实验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科学研究的目的,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影响,突出主要因素并利用一些专门的仪器设备或实验装置,而人为地变革、控制或模拟研究对象,使某一些事物(或过程)发生或再现,从而得到相应的结果。
[0003]驱虫剂二乙基甲苯甲酰胺(避蚊胺,DEET)作为一种典型的药品和个人护理品(Pharmaceutical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是一类重要的新型污染物,其在环境中的主要来源是污水处理厂出水、工业废水排放、医院废水排放、养殖废水排放以及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这类污染物在自然界中能稳定存在而且难于生物降解,现有的污水技术又无法完全去除DEET,以至大量的DEET进入到水体环境中,对水体造成污染。而DEET具有较强的生物积累性、持久性和难降解性,在水环境中长期存在后,将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近年来在道路雨水径流中检测到了DEET。
[0004]然而,生态滤沟在生态系统中既可以应用在源头,也可以应用在污染物转输途径和就地处理系统,可在地表径流形成并排放的初期就将径流中的污染物进行去除。因此,通过利用生态滤沟去除初期雨水中的避蚊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并且填料的种类和组成对生态滤沟去除径流中污染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实际应用在城市中的生态滤沟因其构造以及下雨雨量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无法针对不同条件下生态滤沟中的去除效果得到合理规划,导致优化填料后的生态滤沟能否对初期雨水中的避蚊胺去除以及达到何种效果并未可知。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检测并提高去除径流雨水中DEET污染物能力的生态滤沟模拟装置。
[0006]为此,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生态滤沟的实验模拟装置,包括对生态滤沟填料介质和雨水环境模拟且透明的实验组滤柱和对照组滤柱,所述对照组滤柱内根据填料介质设置对照组滤层,所述实验组滤柱在所述对照组滤层的基础上添加吸附置换层;所述实验组滤柱和所述对照组滤柱上设置刻度线,根据所述刻度线的高度位置将各填料进行分层;所述实验组滤柱内的所述吸附置换层铺设在交换层和拦截层之间;各结构层之间分隔铺设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可与所述刻度线位置相对应;所述实验组滤柱和所述对照组滤柱底部设置出水口。
[0008]进一步的:所述实验组滤柱和所述对照组滤柱皆包括进水管、滤柱本体和底座,所述进水管和所述底座分别设置在所述滤柱本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对照组滤层设置在所述滤柱本体内,所述对照组滤层包括进水管、蓄水层、填料层、承托层和出水口;所述蓄水层设
置在所述滤柱本体顶部,所述承托层铺设在所述滤柱本体底部;所述填料层设置在所述蓄水层和所述承托层之间,所述填料层包括沿模拟雨水形成径流后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防堵塞层、交换层和拦截层;所述出水口贯通所述滤柱本体,且所述出水口位于所述承托层内。
[0009]进一步的:所述实验组滤柱和所述对照组滤柱上的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所述底座上方,且所述出水口的进水端延伸至所述滤柱的圆心位置。
[0010]进一步的:所述吸附置换层包括活性炭层。
[0011]进一步的:所述实验组滤柱和所述对照组滤柱内的所述防堵塞层采用4.0

6.0粒径的河砂,所述交换层采用0.5

1.0mm粒径的沸石,所述拦截层采用2.0

3.0mm粒径的石英砂,所述承托层采用厚度为25

35cm、粒径为2.0

4.0cm的鹅卵石。
[0012]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另一端连通进水箱,所述进水箱内设置调节模拟雨水流量的蠕动泵,所述蠕动泵与所述进水管连接。
[0013]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设置支撑结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螺栓和支架;所述螺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并与所述底座螺旋配合;所述支架设置在所述底座上表面与所述滤柱本体外表面之间。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一)本技术在不同雨水强度以及污染物浓度不同的情况可通过模拟装置率先模拟生态滤沟的污染物去除状态,并通过模拟来获得能对雨水径流中避蚊胺以及其他污染物有效进行截留过滤、吸附吸收和降解的生态滤沟填料介质,并来确保在不同条件下所试验的填料介质对去除雨水径流中避蚊胺仍能达到可观的去除率,以此减少避蚊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
[0016](二)本技术采用废旧净水器滤芯中活性炭对雨水径流中一些污染物以及避蚊胺进行去除。其活性炭层成本低、易获得、并可实现废物利用。废旧净水器滤芯中的活性炭主要起吸附置换作用,可吸附水中异色异味、有机物、氯化物、重金属离子等,软化水质,杀菌抑菌。而在此之前,针对净水器废旧活性炭滤芯的处置手段是填埋,但废旧净水器滤芯中的活性炭存在很大的净化雨水径流的潜力。而本申请通过添加废旧净水器滤芯中活性炭填料对生态滤沟进行改良,从而提高生物滤沟对雨水中避蚊胺的去除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对各个结构层分布情况划分的检测装置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滤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生态滤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附图中的标记为:实验组滤柱a、对照组滤柱b、进水管1、蓄水层2、防堵塞层3、交换层4、拦截层5、承托层6、出水口7、土工布层8、吸附置换层9、底座10、螺栓11、支架12、土壤层13、水生植物14。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技术限制的依据。
[0022]如图1

3所示,一种生态滤沟的实验模拟装置,包括对生态滤沟填料介质和雨水环境模拟且透明的实验组滤柱a和对照组滤柱b,对照组滤柱b内根据填料介质设置对照组滤层,实验组滤柱a在对照组滤层的基础上添加吸附置换层9;实验组滤柱a和对照组滤柱b上设置刻度线,根据刻度线的高度位置将各填料进行分层;实验组滤柱a内的吸附置换层9铺设在交换层4和拦截层5之间;各结构层之间分隔铺设土工布层8,土工布层8可与刻度线位置相对应;实验组滤柱a和对照组滤柱b底部设置出水口7。同时,实验组滤柱a和对照组滤柱b的管径相同,以确保实验组滤柱a和对照组滤柱b在对避蚊胺过滤去除的实验过程中外部条件一致。并且通过各结构层对实验组滤柱a或对照组滤柱b内的所有填料介质进行同类统一以及区别类划分,各结构层分别包括蓄水层2、防堵塞层3、交换层4、拦截层5、承托层6和吸附置换层9。
[0023]吸附置换层9包括活性炭层。本实施例中,吸附置换层9采用废旧净水器滤芯中的活性炭填料层,且废旧净水器滤芯为日常生活中已到达使用年限并进行废物回收的废旧滤芯。
[0024]如图1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滤沟的实验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对生态滤沟填料介质和雨水环境模拟且透明的实验组滤柱(a)和对照组滤柱(b),所述对照组滤柱(b)内根据填料介质设置对照组滤层,所述实验组滤柱(a)在所述对照组滤层的基础上添加吸附置换层(9);所述实验组滤柱(a)和所述对照组滤柱(b)上设置刻度线,根据所述刻度线的高度位置将各填料进行分层;所述实验组滤柱(a)内的所述吸附置换层(9)铺设在交换层(4)和拦截层(5)之间;各结构层之间分隔铺设土工布层(8),所述土工布层(8)可与所述刻度线位置相对应;所述实验组滤柱(a)和所述对照组滤柱(b)底部设置出水口(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态滤沟的实验模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实验组滤柱(a)和所述对照组滤柱(b)皆包括进水管(1)、滤柱本体和底座(10),所述进水管(1)和所述底座(10)分别设置在所述滤柱本体的顶部和底部,所述对照组滤层设置在所述滤柱本体内,所述对照组滤层包括进水管(1)、蓄水层(2)、填料层、承托层(6)和出水口(7);所述蓄水层(2)设置在所述滤柱本体顶部,所述承托层(6)铺设在所述滤柱本体底部;所述填料层设置在所述蓄水层(2)和所述承托层(6)之间,所述填料层包括沿模拟雨水形成径流后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的防堵塞层(3)、交换层(4)和拦截层(5);所述出水口(7)贯通所述滤柱本体,且所述出水口(7)位于所述承托层(6)内。3.根据权利要求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万里陈国芬徐灵华韩莹汤玉玲郑孝苹陆青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