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色树脂组合物、滤色器及图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7884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6
提供预烘烤的温度变化对于显影液溶解性及图案化特性的影响小的着色树脂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着色树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其含有(A)着色剂、(B)溶剂、(C)碱溶性树脂、(D)光聚合引发剂、及(E)光聚合性单体,上述(A)着色剂包含具有特定化学结构的酞菁化合物,上述(E)光聚合性单体包含具有特定部分结构的光聚合性单体(e1)。(e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着色树脂组合物、滤色器及图像显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着色树脂组合物、滤色器及图像显示装置。
[0002]本申请基于2020年8月20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20

139037号及2020年8月20日在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20

139038号要求优先权,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0003]以往,作为制造液晶显示装置等中使用的滤色器的方法,已知有颜料分散法、染色法、电沉积法、印刷法。其中,从分光特性、耐久性、图案形状及精度等观点出发,最广泛采用的是均衡地具有优异特性的颜料分散法。
[0004]近年来,对于滤色器,要求更加高亮度、高对比度且高色域化。作为决定滤色器颜色的着色材料,从耐热性、耐光性等观点出发,通常使用颜料,但是就颜料而言,特别是高亮度方面逐渐无法满足市场要求,正在积极进行使用染料代替颜料来作为着色材料的研究。
[0005]例如,正在研究在绿色像素用途中使用酞菁系染料(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0006]另一方面,专利文献2中记载了:通过使用包含特定光聚合性化合物的着色树脂组合物,从而即使以高浓度包含颜料也能够减少滤色器制造中的显影后残渣。
[0007]现有技术文献
[0008]专利文献
[0009]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13732号公报
[0010]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

16488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1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2]本专利技术人们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着色树脂组合物在显影液中的溶解性会根据预烘烤(曝光工序前实施的涂膜的干燥工序)时的温度而大幅改变,特别是在高温区域内,图案尺寸会大幅改变。由此可知,存在不能稳定地制造要求精密调整线宽的、以4K8K为代表的高精细滤色器的问题。
[0013]专利文献2中,仅对包含颜料作为着色剂的着色树脂组合物进行了评价,包含酞菁系染料作为着色剂的情况下会显示何种特性这一点尚不明确。
[0014]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预烘烤的温度变化对于显影液溶解性及图案化特性的影响小的着色树脂组合物。
[0015]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6]本专利技术人们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将特定光聚合性单体与特定着色剂组合使用,能够解决上述课题,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
[0017]即,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的[1]~[6]的构成。
[0018][1]一种着色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A)着色剂、(B)溶剂、(C)碱溶性树脂、(D)光聚合引发剂、及(E)光聚合性单体,
[0019]上述(A)着色剂包含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学结构的酞菁化合物,
[0020]上述(E)光聚合性单体包含具有下述通式(I)所示的部分结构的光聚合性单体(e1)。
[0021][0022](式(1)中,A1~A
16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下述通式(2)所示的基团。其中,A1~A
16
中的1个以上表示氟原子,并且A1~A
16
中的1个以上表示下述通式(2)所示的基团。)
[0023][0024](式(2)中,X表示2价的连接基团。式(2)中的苯环任选具有任意的取代基。*表示连接键。)
[0025][0026](式(I)中,R1表示碳数2以上的亚烷基。
[0027]R2表示氢原子或甲基。
[0028]n表示1以上的整数。
[0029]*表示连接键。)
[0030][2]根据[1]的着色树脂组合物,其中,上述光聚合性单体(e1)为下述通式(II)所示的化合物。
[0031][0032](式(II)中,R1、R2及n与上述式(I)中含义相同。
[0033]Z表示直接键合、氧原子、硫原子、2~4价的脂肪族烃基、4价的碳原子、2~4价的非芳香族杂环基、2~4价的芳香族环基、或下述通式(III)所示的部分结构。
[0034]p表示2~6的整数。
[0035]另外,一分子中所含的多个下述通式(II

)所示的结构任选相同或不同。
[0036][0037](式(III)中,*表示连接键。)
[0038][3]根据[1]或[2]的着色树脂组合物,其中,在全部固体成分中,上述(A)着色剂的含有比例为10质量%以上。
[0039][4]根据[1]~[3]中任一项的着色树脂组合物,其中,在全部固体成分中,上述光聚合性单体(e1)的含有比例为1质量%以上。
[0040][5]一种滤色器,其具有使用[1]~[4]中任一项的着色树脂组合物制作的像素。
[0041][6]一种图像显示装置,其具有[5]的滤色器。
[0042]专利技术的效果
[0043]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预烘烤的温度变化对于显影液溶解性及图案化特性的影响小的着色树脂组合物。
附图说明
[0044]图1为示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滤色器的有机EL显示元件的一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5]本专利技术中,“重均分子量”是指利用GPC(凝胶渗透色谱)得到的聚苯乙烯换算的重均分子量(Mw)。
[0046]本专利技术中,“全部固体成分”是指着色树脂组合物中的除溶剂以外的全部成分。除溶剂以外的成分即使在常温下为液体,该成分也不包含在溶剂中,而是包含在全部固体成分中。
[0047]本专利技术中,“胺值”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表示有效固体成分换算的胺值,为用与每1g分散剂固体成分的碱量相当的KOH质量表示的值。
[0048]本专利技术中,“C.I.”是指染料索引(Color Index)。
[0049][1]着色树脂组合物的构成成分
[0050]本专利技术的着色树脂组合物包含(A)着色剂、(B)溶剂、(C)碱溶性树脂、(D)光聚合引发剂及(E)光聚合性单体。进而,如果有必要,也可以配合除上述成分以外的其它添加剂等。
[0051][1

1](A)着色剂
[0052]本专利技术的着色树脂组合物中所含的(A)着色剂包含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学结构的酞菁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酞菁化合物(1)”。)。
[0053][0054]式(1)中,A1~A
16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下述通式(2)所示的基团。其中,A1~A
16
中的1个以上表示氟原子,并且A1~A
16
中的1个以上表示下述通式(2)所示的基团。
[0055][0056]式(2)中,X表示2价的连接基团。式(2)中的苯环任选具有任意的取代基。*表示连接键。
[0057]本专利技术的着色树脂组合物中的(A)着色剂包含酞菁化合物(1)。酞菁化合物(1)中,构成酞菁骨架的氢原子中的1个以上被原子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着色树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含有(A)着色剂、(B)溶剂、(C)碱溶性树脂、(D)光聚合引发剂、及(E)光聚合性单体,所述(A)着色剂包含具有下述通式(1)所示的化学结构的酞菁化合物,所述(E)光聚合性单体包含具有下述通式(I)所示的部分结构的光聚合性单体(e1),式(1)中,A1~A
16
各自独立地表示氢原子、卤素原子、或下述通式(2)所示的基团,其中,A1~A
16
中的1个以上表示氟原子,并且A1~A
16
中的1个以上表示下述通式(2)所示的基团,式(2)中,X表示2价的连接基团,式(2)中的苯环任选具有任意的取代基,*表示连接键,式(I)中,R1表示碳数2以上的亚烷基,R2表示氢原子或甲基,n表示1以上的整数,*表示连接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着色树脂组合物,其中,所述光聚合性单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东直人石井宏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