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向加载双向铰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881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结构工程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轴向加载双向铰支座,旨在解决传统的刀铰支座存在支座加载误差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轴向加载双向铰支座,包括顶板组件、底板组件和中间板;顶板组件的顶部用于与柱底板连接,顶板组件设置有顶板刀铰,顶板刀铰具有向下设置的第一弧形凸起;底板组件设置于顶板组件的下方,且设置有底板刀铰,底板刀铰具有朝上设置的第二弧形凸起;中间板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弧形凹槽,底部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弧形凹槽;第一弧形凸起插装于第一弧形凹槽,配置为可绕平行于第一弧形凹槽长度方向的轴线摆动;第二弧形凸起插装于第二弧形凹槽,配置为可绕平行于第二弧形凹槽长度方向的轴线摆动。向的轴线摆动。向的轴线摆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向加载双向铰支座


[0001]本技术涉及结构工程测试
,尤其涉及一种轴向加载双向铰支座。

技术介绍

[0002]新型截面、新材料、新工艺等设计的工程柱一般在试验阶段需要进行柱构件轴向承载力测试,刀铰支座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加载支座形式,传统的刀铰支座刀铰部分截面狭小,刀铰与槽口接触面积太小,在加载等尺构件或大型构件时刀铰往往产生塑性变形,导致构件轴向位移测量不准。传统刀铰支座在转动过程中很容易发生刀铰与槽口的实际受力点偏移的状况,这会对柱的附加弯曲效应产生影响。
[0003]因此,传统的刀铰支座存在支座加载误差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向加载双向铰支座,以解决传统的刀铰支座存在支座加载误差大的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0006]本技术提供的轴向加载双向铰支座,包括:顶板组件、底板组件和中间板;
[0007]所述顶板组件的顶部用于与柱底板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板组件设置有顶板刀铰,所述顶板刀铰具有向下设置的第一弧形凸起;
[0008]所述底板组件设置于所述顶板组件的下方,且设置有底板刀铰,所述底板刀铰具有朝上设置的第二弧形凸起;
[0009]所述中间板设置于所述顶板组件和所述底板组件之间,所述中间板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弧形凹槽,底部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弧形凹槽,所述第一弧形凹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
[0010]所述第一弧形凸起插装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配置为可绕平行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长度方向的轴线摆动;
[0011]所述第二弧形凸起插装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配置为可绕平行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长度方向的轴线摆动。
[0012]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13]所述顶板组件还包括支座顶板;
[0014]所述支座顶板的底部与所述顶板刀铰的顶部连接。
[0015]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16]所述支座顶板开设有第一L型长孔,高强螺栓穿过所述柱底板的螺栓孔和所述第一L型长孔与螺母螺纹连接。
[001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18]所述底板组件还包括支座底板;
[0019]所述支座底板的顶部与所述底板刀铰的底部连接。
[0020]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21]所述轴向加载双向铰支座还包括拉绳件;
[0022]所述拉绳件连接于所述支座顶板和所述支座底板之间,配置为调节所述支座顶板和所述支座底板之间的距离。
[002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24]所述支座顶板的侧壁连接有第一连接耳板;
[0025]所述支座底板的侧壁连接有第二连接耳板;
[0026]所述拉绳件设置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穿过所述第一连接耳板和所述第二连接耳板。
[0027]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28]所述支座底板开设有第二L型长孔。
[0029]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30]所述中间板的水平截面为十字结构。
[0031]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32]所述第一弧形凸起的弧形结构为半圆弧。
[0033]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
[0034]所述第二弧形凸起的弧形结构为半圆弧。
[0035]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在于:
[0036]本技术提供的轴向加载双向铰支座,包括:顶板组件、底板组件和中间板;顶板组件的顶部用于与柱底板可拆卸连接,顶板组件设置有顶板刀铰,顶板刀铰具有向下设置的第一弧形凸起;底板组件设置于顶板组件的下方,且设置有底板刀铰,底板刀铰具有朝上设置的第二弧形凸起;中间板设置于顶板组件和底板组件之间,中间板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弧形凹槽,底部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弧形凹槽,第一弧形凹槽的长度方向与第二弧形凹槽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第一弧形凸起插装于第一弧形凹槽,配置为可绕平行于第一弧形凹槽长度方向的轴线摆动;第二弧形凸起插装于第二弧形凹槽,配置为可绕平行于第二弧形凹槽长度方向的轴线摆动。
[0037]中间板通过上下面开弧形槽,使本装置形成一个可以在平面内任意方向转动的支座机构,刀铰设置有弧形面,增大了与凹槽的接触面积,减少了在加载等尺构件或大型构件时刀铰会产生的塑性变形,避免了构件轴向位移测量不准,刀铰通过自身高度的设置以及弧线部分的设置,增加了刀铰的高度,使支座转动的极限角度加大,同时也使弧面转动产生的附加偏心更小,解决了传统的刀铰支座存在支座加载误差大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3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9]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向加载双向铰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0040]图2为轴向加载双向铰支座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0041]图3为柱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2]图4为顶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5为中间板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6为顶板刀铰与十字板对接示意图;
[0045]图7为底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标:100

顶板组件;110

顶板刀铰;111

第一弧形凸起;111a

第一刀铰起弧点;120

支座顶板;121

第一L型长孔;122

第一连接耳板;200

底板组件;210

底板刀铰;211

第二弧形凸起;211a

第二刀铰起弧点;220

支座底板;221

第二L型长孔;222

第二连接耳板;300

中间板;310

第一弧形凹槽;320

第二弧形凹槽;400

拉绳件;410

钢丝绳;420

卡扣;500

高强螺栓;510

附加垫片;600

柱底板;610

螺栓孔;700

柱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47]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向加载双向铰支座,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组件(100)、底板组件(200)和中间板(300);所述顶板组件(100)的顶部用于与柱底板(600)可拆卸连接,所述顶板组件(100)设置有顶板刀铰(110),所述顶板刀铰(110)具有向下设置的第一弧形凸起(111);所述底板组件(200)设置于所述顶板组件(100)的下方,且设置有底板刀铰(210),所述底板刀铰(210)具有朝上设置的第二弧形凸起(211);所述中间板(300)设置于所述顶板组件(100)和所述底板组件(200)之间,所述中间板(300)的顶部开设有开口朝上的第一弧形凹槽(310),底部开设有开口朝下的第二弧形凹槽(320),所述第一弧形凹槽(310)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320)的长度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一弧形凸起(111)插装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310),配置为可绕平行于所述第一弧形凹槽(310)长度方向的轴线摆动;所述第二弧形凸起(211)插装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320),配置为可绕平行于所述第二弧形凹槽(320)长度方向的轴线摆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向加载双向铰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组件(100)还包括支座顶板(120);所述支座顶板(120)的底部与所述顶板刀铰(110)的顶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轴向加载双向铰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顶板(120)开设有第一L型长孔(121),高强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艳意王庆伟苏群山张永庆段常智李亚克董长民李玉福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第二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