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储多机并联离网控制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7693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储多机并联离网控制方法及装置,在离网运行的情况下,判断负载功率是否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负载功率若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通过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在带载能力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下垂响应速度,在超载可控范围内解决了负载功率超调限幅导致的功率不可控问题,相对于多段下垂控制切换方式,负载频率在切换期间更加平滑,解决了负载功率突增突减带来的频率突变问题,提高了频率控制的稳定性。提高了频率控制的稳定性。提高了频率控制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储多机并联离网控制方法及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光储多机并联离网控制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离网模式下,光储并联系统多采用下垂控制方法,通过调节输出电压的频率改变输出电压的相位,进而统一各个逆变器输出的有功功率大小。
[0003]传统的下垂控制方法多采用多段下垂曲线切换方案,为了提高下垂系数,通过设计多个基准功率值,在不同曲线之间设置滞环切换。但是,当负载功率突变时,产生的功率超调会短时间内超过下垂环可调节范围,不仅会导致功率不可控,还会由于下垂曲线快速切换导致基准功率突增突减从而产生负载频率突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光储多机并联离网控制方法及装置,解决了基准功率值突增突减带来的频率突变问题,提高了频率控制的稳定性。
[0005]为了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储多机并联离网控制方法,应用于光储并网逆变器,所述方法包括:
[0007]在离网运行的情况下,判断负载功率是否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
[0008]负载功率若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判断负载功率是否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包括:
[0010]获取d轴电流参考值;
[0011]判断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是否大于电网频率跌落的电流上限;
[0012]若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大于电网频率跌落的电流上限,确定负载功率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
[0013]若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不大于电网频率跌落的电流上限,判断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是否小于电网频率上升的电流下限;
[0014]若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小于电网频率上升的电流下限,确定负载功率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
[0015]若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不小于电网频率上升的电流下限,确定负载功率未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包括:
[0017]在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大于电网频率跌落的电流上限的情况下,将第一下垂系数对应的最大功率与第二下垂系数对应的最大功率的差值与过载系数的乘积确定为频率跌落基准功率补偿值,第二下垂系数大于第一下垂系数;
[0018]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直到基准功率值达到补偿前的基准功率值与频
率跌落基准功率补偿值的和值。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0]判断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是否小于电网频率跌落的电流下限;
[0021]若是,确定负载功率稳定,将基准功率值恢复到补偿前。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包括:
[0023]在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小于电网频率上升的电流下限的情况下,将第一下垂系数对应的最大功率与第二下垂系数对应的最大功率的差值与过载系数的乘积确定为频率上升基准功率补偿值,第二下垂系数大于第一下垂系数;
[0024]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直到基准功率值达到补偿前的基准功率值与频率上升基准功率补偿值的差值。
[0025]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0026]判断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是否大于电网频率上升的电流上限;
[0027]若是,确定负载功率稳定,将基准功率值恢复到补偿前。
[0028]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储多机并联离网控制装置,应用于光储并网逆变器,所述装置包括:
[0029]功率波动检测单元,用于在离网运行的情况下,判断负载功率是否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
[0030]基准功率值补偿单元,用于负载功率若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
[003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功率波动检测单元,具体用于:
[0032]获取d轴电流参考值;
[0033]判断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是否大于电网频率跌落的电流上限;
[0034]若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大于电网频率跌落的电流上限,确定负载功率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
[0035]若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不大于电网频率跌落的电流上限,判断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是否小于电网频率上升的电流下限;
[0036]若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小于电网频率上升的电流下限,确定负载功率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
[0037]若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不小于电网频率上升的电流下限,确定负载功率未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
[003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准功率值补偿单元,具体用于:
[0039]在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大于电网频率跌落的电流上限的情况下,将第一下垂系数对应的最大功率与第二下垂系数对应的最大功率的差值与过载系数的乘积确定为频率跌落基准功率补偿值,第二下垂系数大于第一下垂系数;
[0040]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直到基准功率值达到补偿前的基准功率值与频率跌落基准功率补偿值的和值。
[004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0042]基准功率值恢复单元,用于判断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是否小于电网频率跌落的电流下限;若是,确定负载功率稳定,将基准功率值恢复到补偿前。
[004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基准功率值补偿单元,具体用于:
[0044]在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小于电网频率上升的电流下限的情况下,将第一下垂系数对应的最大功率与第二下垂系数对应的最大功率的差值与过载系数的乘积确定为频率上升基准功率补偿值,第二下垂系数大于第一下垂系数;
[0045]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直到基准功率值达到补偿前的基准功率值与频率上升基准功率补偿值的差值。
[004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
[0047]基准功率值恢复单元,用于判断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是否大于电网频率上升的电流上限;若是,确定负载功率稳定,将基准功率值恢复到补偿前。
[0048]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49]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光储多机并联离网控制方法及装置,在离网运行的情况下,判断负载功率是否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负载功率若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通过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在带载能力不变的前提下,提高下垂响应速度,在超载可控范围内解决了负载功率超调限幅导致的功率不可控问题,相对于多段下垂控制切换方式,负载频率再切换期间更加平滑,解决了负载功率突增突减带来的频率突变问题,提高了频率控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5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储多机并联离网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光储并网逆变器,所述方法包括:在离网运行的情况下,判断负载功率是否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负载功率若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负载功率是否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包括:获取d轴电流参考值;判断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是否大于电网频率跌落的电流上限;若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大于电网频率跌落的电流上限,确定负载功率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若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不大于电网频率跌落的电流上限,判断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是否小于电网频率上升的电流下限;若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小于电网频率上升的电流下限,确定负载功率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若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不小于电网频率上升的电流下限,确定负载功率未超出下垂控制功率范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包括:在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大于电网频率跌落的电流上限的情况下,将第一下垂系数对应的最大功率与第二下垂系数对应的最大功率的差值与过载系数的乘积确定为频率跌落基准功率补偿值,第二下垂系数大于第一下垂系数;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直到基准功率值达到补偿前的基准功率值与频率跌落基准功率补偿值的和值。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是否小于电网频率跌落的电流下限;若是,确定负载功率稳定,将基准功率值恢复到补偿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包括:在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小于电网频率上升的电流下限的情况下,将第一下垂系数对应的最大功率与第二下垂系数对应的最大功率的差值与过载系数的乘积确定为频率上升基准功率补偿值,第二下垂系数大于第一下垂系数;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直到基准功率值达到补偿前的基准功率值与频率上升基准功率补偿值的差值。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触发调节器平滑补偿基准功率值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判断所述d轴电流参考值是否大于电网频率上升的电流上限;若是,确定负载功率稳定,将基准功率值恢复到补偿前。7.一种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繁博李海涛张中洋程林
申请(专利权)人: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