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褐化并有效提高生根率的闽楠快繁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717554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减少褐化并有效提高生根率的闽楠快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采集和消毒;(2)初代培养:评估培养基和培养条件的诱导率,初代培养基中有WPM培养基、TDZ、PVP、PAM、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减少褐化并有效提高生根率的闽楠快繁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木质植物组培的
,特别涉及一种减少褐化并有效提高生根率的闽楠快繁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闽楠(Phoebebournei)为樟科楠属常绿大乔木,树干通直,木材为淡黄色具芳香气,材质坚韧易加工且不易腐,具备制成上等家具、工艺品以及造船首选的高经济价值,是我国特有的珍贵用材树种。目前闽楠良种数目日益减少,使用组培快繁增殖获得组培苗可以解决这个难点,但是目前闽楠组培快繁技术还存在以下问题:
[0003](1)进行外植体进行组培时,闽楠产生的酚类转化成醌类物质,导致组培褐化率高;
[0004](2)外植体消毒采用HgCl2和酒精消毒,HgCl2对外植体会造成损伤,并且会有汞残留,造成汞污染;
[0005](3)闽楠组培快繁大都采用MS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分化,培养时间较长,诱导率和增殖系数偏低,获得的组培苗生根率不高,生产成本高,苗木质量差。
[0006]本专利技术方法中用KMnO4、NaClO对外植体进行消毒,保持消毒效果的情况下能降低Hg
2+
对外植体的损伤,初代培养基配比、成分的选择促进诱导丛生芽体生成,减弱和防止酚类与氧气接触被氧化成醌类物质,克服闽楠组培褐化率高的问题;继代培养诱导芽体分芽获得丛生芽或微枝,有效提高增殖系数,缩短培养时间,节约生产成本;生根培养促进不定根原基分生组织细胞分化,促进根系簇状爆发性生根,增强闽楠组培苗的根系纵向生长和横向生长。
[0007]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褐化并有效提高生根率的闽楠快繁方法,从而克服闽楠良种数量稀少,种子繁育获得的苗木遗传分化严重,生产成本高,苗木质量参差不齐的缺点,为闽楠优株快繁技术规模化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减少褐化并有效提高生根率的闽楠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0010](1)外植体采集和消毒:采集当年生枝条用KMnO4、NaClO浸泡消毒;
[0011](2)初代培养:切取消毒后当年生枝条的腋芽或顶芽,并对腋芽或顶芽做去叶片、平切接种口、保留3

5个芽点处理后接至初代培养基中,将初代培养基组分的不同浓度进行正交试验测试得到诱导率,并选择诱导率≥75%的组分浓度作为初代培养基,所述初代培养基组分包括WPM培养基、TDZ、PVP、PAM、6

BA、IBA,将处理获得腋芽或顶芽接种至初代培养基,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培养获得诱导丛生芽体,该环境条件进行正交试验测试得到诱导率,
并选择所述诱导率≥25%的环境条件作为初代培养环境条件;
[0012](3)继代培养:将所述诱导丛生芽体去除上部叶片后,处理成保留2

3个节、接种口斜切30

45
°
的芽体,将所述芽体接种至继代培养基中,对继代培养基组分的不同浓度进行正交试验测试得到增殖系数,并选择增殖系数≥5的组分浓度作为继代培养基,所述继代培养基组分包括WPM培养基、TDZ、单氰胺、6

BA、IBA,将处理后的芽体接种至继代培养基,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诱导分芽获得的丛生芽或微枝,该环境条件进行正交试验测试得到增殖系数,并选择增殖系数>1的环境条件作为继代培养环境条件;
[0013](4)生根培养:制备的生根培养基中有1/2ER培养基、ABT、La(NO3)3、IBA、IAA,将继代培养诱导分芽获得的丛生芽或微枝在无菌条件下分株,将分株的芽体或微枝接种口做斜切30

45
°
处理后接种至生根培养基进行暗培养。
[0014]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当年生枝条是对闽楠优良单株伐桩或环割,采集伐桩或环割点当年生带有腋芽或顶芽、长度为3

8cm的枝条。
[0015]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1)中外植体消毒采用0

1.5%KMnO4、0

3%NaClO消毒6

12min后用水冲洗2

4次。
[0016]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初代培养基的浓度为WPM基本培养基、0.05

0.2mg/LTDZ、0.5

3g/LPVP、0.5

2.5g/LPAM、1

3.5mg/L6

BA、0.01

0.1mg/LIBA、4

8g/L琼脂、20

30g/L蔗糖,将处理获得腋芽或顶芽接种至初代培养基,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培养获得诱导丛生芽体。
[0017]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2)中继代培养环境条件是温度为20

24℃、光照强度1000

2800Lx、光照时间10

14h/d的培养条件。
[0018]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3)中继代培养基浓度为WPM基本培养基、0.2

0.5mg/LTDZ、0.1

0.3mg/L单氰胺、1

3mg/L6

BA、0.01

0.1mg/LIBA、4

8g/L琼脂、20

30g/L蔗糖,将处理后的芽体接种至继代培养基,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诱导分芽获得的丛生芽或微枝。
[0019]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继代培养环境条件是温度为22

28℃、光照强度4000

8000Lx、光照时间12

16h/d的培养条件。
[0020]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4)中生根培养基浓度为1/2ER基本培养基、0.1

0.3mg/LABT、0.1

0.5mg/LLa(NO3)3、0.5

1.5mg/LIBA、0.6

1mg/LIAA、2

4.5g/L琼脂、20

30g/L蔗糖,将处理后的芽体或微枝接种至生根培养基进行暗培养。
[0021]优选地,上述技术方案中,步骤(4)中暗培养是在温度为24

30℃、光照强度300

700Lx、光照10

14h/d的环境条件下培养。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减少褐化并有效提高生根率的闽楠快繁方法,改进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减少褐化并有效提高生根率的闽楠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外植体采集和消毒:采集当年生枝条用KMnO4、NaClO浸泡消毒;S2,初代培养:切取消毒后当年生枝条的腋芽或顶芽,并对腋芽或顶芽做去叶片、平切接种口、保留3

5个芽点处理后接至初代培养基中,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培养获得诱导丛生芽体,将初代培养基组分的不同浓度进行正交试验测试得到诱导率,并选择诱导率≥75%的组分浓度作为初代培养基,该环境条件进行正交试验测试得到诱导率,并选择所述诱导率≥25%的环境条件作为初代培养环境条件,其中,所述初代培养基组分包括WPM培养基、TDZ、PVP、PAM、6

BA、IBA;S3,继代培养:将所述诱导丛生芽体去除上部叶片后,处理成保留2

3个节、接种口斜切30

45
°
的芽体,将所述芽体接种至继代培养基中,在一定环境条件下诱导分芽获得的丛生芽或微枝,对继代培养基组分的不同浓度进行正交试验测试得到增殖系数,并选择增殖系数≥5的组分浓度作为继代培养基,该环境条件进行正交试验测试得到增殖系数,并选择增殖系数>1的环境条件作为继代培养环境条件,其中,所述继代培养基组分包括WPM培养基、TDZ、单氰胺、6

BA、IBA;S4,生根培养:制备的生根培养基中有1/2ER培养基、ABT、La(NO3)3、IBA、IAA,将继代培养诱导分芽获得的丛生芽或微枝在无菌条件下分株,将分株的芽体或微枝接种口做斜切30

45
°
处理后接种至生根培养基进行暗培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少褐化并有效提高生根率的闽楠快繁方法,其特征在于,S2所述初代培养基的浓度为WPM基本培养基、0.05

0.2mg/LTDZ、0.5

3g/L PVP、0.5

2.5g/L PAM、1

3.5mg/L 6

BA、0.01

0.1mg/L IBA、4

8g/L琼脂、20

30g/L蔗糖,将处理获得腋芽或顶芽接种至初代培养基,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培养获得诱导丛生芽体。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初代培养条件,其特征在于,S2所述继代培养环境条件是温度为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烨刘海龙韦铄星卢娟肖玉菲张晓宁覃子海陈博雯魏秋兰林东钟连香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