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通气管路气液分离阀及回油系统,包括阀壳,阀壳中部设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上方贯穿设有进液口,第一腔体下方贯穿设有出液口,进液口与出液口之间设有有浮子;包括通气管路及回流管路,通气管路中部连接设有三通套,包含气管端口及回油管端口,气管端口与通气管路连接,回油管端口与回流管路连接,回油管端口内套设有气液分离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设置气液分离阀,可以有效的防止油箱内的液体溅出流入通气管路中的问题的发生;2、通过在上杆及下杆设置密封垫,有效的对进液口及出液口进行密封;3、通过球形浮体的设置,有效的防止气体通过回油管路进入油箱;4、可以对油液回收再利用,有效的节约能源。节约能源。节约能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通气管路气液分离阀及回油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分离阀
,特别涉及一种通气管路气液分离阀。
技术介绍
[0002]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车上零部件处于振动状态,该状态下如油箱内的液体晃动会通过零部件溅出流入通气管路中。车辆长期行驶,溅入气管中的液体不断累积,将减小管路通气截面积,增大管路通气阻力,造成管路通气不畅甚至堵塞。当前行业针对零部件液体泄漏流入通气管路问题,提供的解决方案为改善零部件自身密封性能,防止或减小液体泄漏。该方案对零部件动态密封性能要求较高,增加了零部件成本,且大部分零部件不能完全有效地解决动态泄漏问题,只能减少泄漏量或降低积液风险,管路堵塞问题无法完全解决。
[0003]目前市面上没有用于汽车管路上的气液分离装置,解决管路积液风险均是从改善管路两端零部件动态泄漏方向着手,对零部件密封性能要求较高,或对零部件布置要求较为苛刻,加上部分零部件由于自身结构简单,布置空间受限,无法有效解决液体泄漏问题,最终导致通气管路堵塞。
[0004]因此,设计一种安装在管路上的气液分离阀,使管路中的液体可以排出,解决通气管路积液堵塞问题,就变得非常有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通气管路气液分离阀,能解决相关技术中因汽车长期行驶,溅入气管中的液体不断累积,最终导致管路通气不畅甚至堵塞的问题。
[0006]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气管路气液分离阀,
[0007]包括阀壳,所述阀壳中部设有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上方贯穿设有进液口,所述第一腔体下方贯穿设有出液口,所述进液口与所述出液口之间设有浮子。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壳包括上壳及下壳,所述上壳及下壳剖面呈H型,所述上壳的下端口与所述下壳的上端口螺纹连接形成所述第一腔体,所述进液口外侧设有环形凸起。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浮子包括球形浮体,所述球形浮体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上杆及下杆,所述上杆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所述球形浮体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弹簧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环形凸起上,所述下杆套设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一端与所述球形浮体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外口连接。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杆及所述下杆远离所述球形浮体的一端均连接设有密封垫。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上连接套及下连接套,所述上连接套套设于所述上壳上端,所述上连接套与所述上壳形成第二腔体,所述下连接套套设于所述下壳下端,所述下连接套与所述下壳形成第三腔体。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接套及所述下连接套呈U字形,U 字形的所述上连接套
及所述下连接套中部均贯穿设有多个通孔。
[0013]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回油系统,包括三通套,所述三通套设有气管端口及回油管端口,所述回油管端口内套设有气液分离阀。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通气管路,所述通气管路设有两根,两根所述通气管路分别连接在所述气管端口两端。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回流管路,所述回流管路与所述回油管端口连接。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包括油箱,所述通气管路远离所述三通套的两端分别连接设有油箱通气阀及灰滤通道,所述油箱通气阀设于所述油箱上方,所述回流管路远离所述回油管端口的一端与所述油箱连接。
[0017]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1、通过在三通套内设置本技术一种通气管路气液分离阀,可以有效的防止油箱内的液体晃动会通过零部件溅出流入通气管路中的问题的发生;2、通过在上杆及下杆设置密封垫,有效的对进液口及出液口进行密封; 3、通过球形浮体的设置,只有当第一腔体内的油液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会打开出液口,有效的防止气体通过回油管路进入油箱;4、通过本技术一种通气管路气液分离阀,可以对油液进行回收再利用,有效的节约能源。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技术一种通气管路气液分离阀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技术一种通气管路气液分离阀的A处放大图;
[0021]图3为本技术一种通气管路气液分离阀的B处放大图;
[0022]图4为本技术一种回油系统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5为本技术一种回油系统的三通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1.阀壳;2.第一腔体;3.进液口;4.出液口;5.浮子;7.上壳;8.下壳;9.环形凸起;10.球形浮体;11.上杆;12.下杆;13.第一弹簧;14.第二弹簧;15.密封垫;16.上连接套;17.下连接套;18.通孔;19.通气管路;20.回流管路;21.三通套;22.气管端口;23.回油管端口;24.气液分离阀;25.油箱;26.油箱通气阀;27.灰滤通道;28. 第二腔体;29.第三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气管路气液分离阀,包括阀
壳1,所述阀壳1中部设有第一腔体2,所述第一腔体2上方贯穿设有进液口3,所述第一腔体2下方贯穿设有出液口 4,所述进液口3与所述出液口4之间设有浮子5,当第一腔体2内的没有油液或者油液不足为浮子5提供足够的浮力时,浮子5将出液口4抵住,油液会在第一腔体2内进行储存,当第一腔体2内的油液上升到一定的位置,浮子5受到浮力的作用离开出液口4,油液会从出液口4,采用此方式可以防止气体的流入。
[0027]可选的,所述阀壳1包括上壳7及下壳8,所述上壳7及下壳8 剖面呈H型,所述上壳7的下端口与所述下壳8的上端口螺纹连接形成所述第一腔体2,所述进液口3外侧设有环形凸起9。
[0028]可选的,所述浮子5包括球形浮体10,所述球形浮体10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上杆11及下杆12,所述上杆11套设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一端与所述球形浮体10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弹簧 13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环形凸起9上,所述下杆12套设有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一端与所述球形浮体10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弹簧 14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4外口连接,环形凸起9用于固定第一弹簧 13,防止弹簧在运动的过程中发生位移。
[0029]可选的,所述上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通气管路气液分离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壳(1),所述阀壳(1)中部设有第一腔体(2),所述第一腔体(2)上方贯穿设有进液口(3),所述第一腔体(2)下方贯穿设有出液口(4),所述进液口(3)与所述出液口(4)之间设有浮子(5),所述进液口(3)外侧设有环形凸起(9)。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气管路气液分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壳(1)包括上壳(7)及下壳(8),所述上壳(7)及下壳(8)剖面呈H型,所述上壳(7)的下端口与所述下壳(8)的上端口螺纹连接形成所述第一腔体(2)。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通气管路气液分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子(5)包括球形浮体(10),所述球形浮体(10)上下两端固定连接有上杆(11)及下杆(12),所述上杆(11)套设有第一弹簧(13),所述第一弹簧(13)一端与所述球形浮体(10)接触连接,所述第一弹簧(13)另一端套设于所述环形凸起(9)上,所述下杆(12)套设有第二弹簧(14),所述第二弹簧(14)一端与所述球形浮体(10)接触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4)另一端与所述出液口(4)外口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通气管路气液分离阀,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杆(11)及所述下杆(12)远离所述球形浮体(10)的一端均连接设有密封垫(15)。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通气管路气液分离阀,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连接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民,赵旺齐,段文强,冉林,
申请(专利权)人:腾索汽车部件黄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