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智能垃圾桶,包括智能垃圾桶外桶,所述智能垃圾桶外桶的内部设置有内桶,所述内桶的内部设置有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智能垃圾桶外桶的下端内部,通过设置的清洁机构,在需要对内桶进行清洁时,将转杆和清洁毛刷安装在内桶内部,再通过两个限位板对转杆上端进行限位,使得伺服电机工作时能够带动清洁毛刷对内桶进行清洁工作,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对智能垃圾桶内桶进行清洁,避免了人工清洁时垃圾桶容易发生打滑倾倒现象,继而避免了垃圾桶发生碰撞,导致内部智能电子元件损坏,且清洁毛刷便于拆装的设置,不影响内桶的使用,提高了智能垃圾桶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高了智能垃圾桶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高了智能垃圾桶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智能垃圾桶
[0001]本技术属于智能垃圾桶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智能垃圾桶。
技术介绍
[0002]智能垃圾桶采用先进的微电脑控制芯片、红外传感探测装置、机械传动部分组成,是集机光电于一体的高科技新产品,当人的手或物体接近投料口的应感窗处约25cm
‑
35cm时,垃圾桶盖会自动开启,待垃圾投入3
‑
4秒后桶盖又会自动关闭,人、物不需接触垃圾桶,彻底地解决了传统垃圾桶对使用者存在的卫生感染的隐患,能有效杜绝各种传染性疾病通过垃圾进行传播和防止桶内垃圾气味溢出。
[0003]智能垃圾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内桶容易附着垃圾杂质等,需要进行清洁,现有的清洁方式通常是人工进行清理,然而人工清理时,智能垃圾桶容易发生打滑、倾倒,导致智能垃圾桶与地面碰撞,使得智能垃圾桶内部智能电子元件损坏,影响智能垃圾桶的使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智能垃圾桶。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垃圾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智能垃圾桶,包括智能垃圾桶外桶,所述智能垃圾桶外桶的内部设置有内桶,所述内桶的内部设置有清洁机构,所述清洁机构包括伺服电机,所述伺服电机设置在智能垃圾桶外桶的下端内部,所述伺服电机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上端设置有转杆,所述转杆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横杆,所述横杆靠近内桶的一端设置有清洁毛刷,所述转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L型限位板,所述第二L型限位板的左侧设置有第一L型限位板。
[0006]优选的,所述横杆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横杆分别设置在转杆上下两端的左右两侧。
[0007]优选的,所述清洁毛刷为U型设置,且U型清洁毛刷与内桶的内底壁和内侧壁相接触。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L型限位板的右端设置有插块,所述第二L型限位板的左端开设有与插块相匹配的插槽,所述第一L型限位板和第二L型限位板之间通过螺栓相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智能垃圾桶外桶的左侧外壁设置有卡块,且卡块上下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所述卡块与转杆相匹配。
[0010]优选的,所述智能垃圾桶外桶的上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两个所述放置槽均为L型设置,两个所述放置槽的前端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杆,所述第一L型限位板的左端和第二L型限位板的右端分别滑动套接在两个固定杆的内部。
[0011]优选的,所述转轴的上端通过十字插块与转杆的下端转动连接,所述转轴转动安装在智能垃圾桶外桶的下端内部。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3]该新型智能垃圾桶,通过设置的清洁机构,在需要对内桶进行清洁时,将转杆和清洁毛刷安装在内桶内部,再通过两个限位板对转杆上端进行限位,使得伺服电机工作时能够带动清洁毛刷对内桶进行清洁工作,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对智能垃圾桶内桶进行清洁,避免了人工清洁时垃圾桶容易发生打滑倾倒现象,继而避免了垃圾桶发生碰撞,导致内部智能电子元件损坏,且清洁毛刷便于拆装的设置,不影响内桶的使用,提高了智能垃圾桶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正剖视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图2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左剖视图。
[0018]图中:1、智能垃圾桶外桶;2、内桶;3、清洁机构;301、伺服电机;302、转轴;303、转杆;304、横杆;305、清洁毛刷;306、固定杆;307、第一L型限位板;308、第二L型限位板;4、螺栓;5、卡块;6、放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9]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智能垃圾桶,包括智能垃圾桶外桶1,智能垃圾桶外桶1的内部设置有内桶2,内桶2的内部设置有清洁机构3,清洁机构3包括伺服电机301,伺服电机301设置在智能垃圾桶外桶1的下端内部,伺服电机30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转轴302,转轴302的上端设置有转杆303,转杆30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横杆304,横杆304靠近内桶2的一端设置有清洁毛刷305,转杆303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L型限位板308,第二L型限位板308的左侧设置有第一L型限位板307。
[0020]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横杆304设置有四个,四个横杆304分别设置在转杆303上下两端的左右两侧,横杆304的设置,能够在转杆303转动时顺利地带动横杆304转动,继而使得横杆304能够对内桶2内部的清洁水进行搅拌,便于内桶2的清洁工作。
[0021]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清洁毛刷305为U型设置,且U型清洁毛刷305与内桶2的内底壁和内侧壁相接触,U型清洁毛刷305的设置,使得清洁毛刷305在转杆303带动横杆304转动时,清洁毛刷305能够在内桶2内部转动,从而对内桶2的内侧壁和内底壁进行清洁工作,继而将内桶2内壁的顽固污渍去除,且无需工作人员手动对内桶2进行清洁工作,避免了工作人员手动清洗时,智能垃圾桶发生滑倒,导致碰撞损坏现象,从而提高了智能垃圾桶的实用性和使用寿命。
[0022]本实施例中,优选的,第一L型限位板307的右端设置有插块,第二L型限位板308的左端开设有与插块相匹配的插槽,第一L型限位板307和第二L型限位板308之间通过螺栓4相连接,第一L型限位板307右端插块的设置,和第二L型限位板308左端内部插槽的设置,使得第一L型限位板307和第二L型限位板308在转动至内桶2的上方时,插块能够插接在插槽内部,接着通过螺栓4能够将第一L型限位板307和第二L型限位板308的连接处进行固定,使得第一L型限位板307和第二L型限位板308形成一个整体,继而能够对转杆303的上端进行
限位,便于转杆303的转动工作。
[0023]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智能垃圾桶外桶1的左侧外壁设置有卡块5,且卡块5上下对称设置有两个,两个卡块5与转杆303相匹配,卡块5的设置,能够在不使用转杆303、横杆304和清洁毛刷305时,将转杆303卡接在卡块5上,继而使得清洁毛刷305能够固定在智能垃圾桶外侧壁上,避免了清洁毛刷305随意放置发生丢失现象。
[0024]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智能垃圾桶外桶1的上端左右两侧均开设有放置槽6,两个放置槽6均为L型设置,两个放置槽6的前端内部均设置有固定杆306,第一L型限位板307的左端和第二L型限位板308的右端分别滑动套接在两个固定杆306的内部,放置槽6的设置,能够在不使用第一L型限位板307和第二L型限位板308时,将第一L型限位板307逆时针转动九十度,将第二L型限位板308顺时针转动九十度,使得第一L型限位板307和第二L型限位板308分别与两个放置槽6平齐,并分别位于两个放置槽6的正上方,接着将第一L型限位板307和第二L型限位板308向下移动,使得第一L型限位板307和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智能垃圾桶,包括智能垃圾桶外桶(1),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垃圾桶外桶(1)的内部设置有内桶(2),所述内桶(2)的内部设置有清洁机构(3),所述清洁机构(3)包括伺服电机(301),所述伺服电机(301)设置在智能垃圾桶外桶(1)的下端内部,所述伺服电机(301)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传动连接有转轴(302),所述转轴(302)的上端设置有转杆(303),所述转杆(303)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横杆(304),所述横杆(304)靠近内桶(2)的一端设置有清洁毛刷(305),所述转杆(303)的上端转动连接有第二L型限位板(308),所述第二L型限位板(308)的左侧设置有第一L型限位板(30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304)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横杆(304)分别设置在转杆(303)上下两端的左右两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智能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毛刷(305)为U型设置,且U型清洁毛刷(305)与内桶(2)的内底壁和内侧壁相接触。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一鸣,刘陈铖,钟丹琪,宋雨乔,苏封瑞,韩菏飞,王畅,方怡然,宋子怡,王国瑶,
申请(专利权)人:秦一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