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7194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车,包括车辆驱动部,与所述车辆驱动部连接的车架,还包括:起重机,充电控制柜,空压机动力总成,气路和电源输出总成,驱动托臂总成;本多功能应急救援车可轻松应对各种被救援车型和复杂工况救援,该车不仅具备普通清障车功能,也可对亏电抛锚的电动汽车进行快速充电,使其具备中短途行驶能力,达到救援的目的,而且可提供气源动力、不同功率电源输出,支持各种气动、电源设备的使用。不仅增强了清障车作为道路救援车辆的功能性,而且可随机应变处理救援现场的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时,出动一台车即可满足大部分救援需求,大幅提升救援效率同时,更保证了救援的安全性。更保证了救援的安全性。更保证了救援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车


[0001]本技术涉及交通救援
,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车。

技术介绍

[0002]清障车作为一种集起吊、托举、牵引等功能于一体的专用车辆,其中托举是清障车的一项重要功能。目前市场清障车匹配的普通托举装置,在面对普通载货车辆整车重量大、前悬短,新型公交和大巴等车辆重量小、前悬长、底板距地高度小的情况时,因托臂的角度与托臂的有效长度无法二次调节,无法同时满足二者的应急救援需求。
[0003]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次调节的通用托举机构,可应对各种普通载货车与新型公交大巴等的托举救援。
[0005]本技术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6]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车,包括车辆驱动部,与所述车辆驱动部连接的车架,还包括:
[0007]驱动托臂总成,设置在所述车架尾部,包括:
[0008]第一伸缩机构,一端铰接在所述车架上;
[0009]第一基本臂,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架尾部的第一铰接座铰接;
[0010]第一伸缩臂,一端深入并套接在所述第一基本臂内,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基本臂外并设置有第二铰接座;
[0011]第二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本臂内,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基本臂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伸缩臂上;
[0012]第二基本臂,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臂的第二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二基本臂上还设置有第三铰接座;
[0013]折叠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臂内,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伸缩臂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座铰接;
[0014]第二伸缩臂,一端深入并套接在所述第二基本臂内,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基本臂外并设置有第四铰接座;
[0015]第三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本臂内,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基本臂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伸缩臂上;
[0016]摆臂,铰接在所述第四铰接座上,可相对于第四铰接座转动,用于托举被救援车。
[0017]进一步的,还包括起重机,设置在所述车辆驱动部与所述车架的连接处,用于起吊和移动被救援车。
[0018]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充电控制柜,作为电源为被救援车供电。
[0019]进一步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邻近所述充电控制柜位置的空压机动力总成,所述空压机动力总成作为气源为被救援车供气。
[0020]进一步的,还包括气路和电源输出总成,所述气路和电源输出总成包含电源输出口和气源输出口,所述电源输出口包含低压直流输出口、高压直流输出口和高压交流输出口,所述气路和电源输出总成通过电路与所述充电控制柜连接,并且通过管道与所述空压机动力总成连接,与外界被救援车直接连接。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第二伸缩机构、第三伸缩机构为油缸、气缸、电动伸缩杆的一种,所述折叠机构为折叠油缸、折叠气缸的一种。
[002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由两个油缸构成。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三伸缩机构为油缸,并采用双油缸设计。
[0024]进一步的,空压机动力总成包括空压机、安装在空压机外侧的空压机罩。
[0025]进一步的,所述充电控制柜包括控制柜,所述控制柜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控制柜还连接有充电枪总成。
[0026]有益效果:
[0027](1)该救援车设置有驱动托臂总成,该驱动托臂总成设置有变幅油缸和垂直基本臂,通过调节变幅油缸能够对垂直基本臂的角度进行调节,便于托举被救援车辆。
[0028](2)驱动托臂总成设置有伸缩油缸和伸缩臂,通过调节伸缩油缸能够对伸缩臂的长度进行调节,因而控制伸缩臂的长度,可以保证托臂伸缩性。
[0029](3)驱动托臂总成在垂直伸缩臂与水平基本臂之间设置有折叠油缸,通过控制折叠油缸能够实现水平基本臂与垂直伸缩臂之间上下折叠,可以节约清障车的使用空间。
[0030](4)该救援车在伸缩臂的端部设置摆臂,摆臂可实现大角度的转动,在清障救援时,使得驱动托臂总成操作更灵活,作业效率更高。
[0031](5)该救援车设置有充电控制柜,可对亏电抛锚的电动汽车进行原地充电或者流动充电,能够避免交通拥堵。
[0032](6)该救援车设置有空压机动力总成,可为故障车拆除或修复提供气源,支持各种气动、电源设备的使用,节省救援时间,提高了救援效率。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组成图。
[0034]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起重机的布置安装图。
[0035]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托臂总成的组成图。
[0036]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空压机动力总成的组成图。
[0037]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充电控制柜的组成图。
[0038]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气路和电源输出总成的组成图。
[0039]图7为本专利技术托臂总成中折叠油缸的位置示意图。
[0040]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托臂总成水平伸缩油缸的位置示意图。
[0041]图中:1、底盘;2、起重机;3、电池组总成;4、覆盖件箱体;5、充电控制柜;6、空压机动力总成;7、副车架总成;8、托臂总成;9、气路和电源输出总成;10、U型螺栓;11、垫块;12、螺母;13、第一销轴;14、第二销轴;15、变幅油缸;16、第三销轴;17、垂直基本臂;18、垂直伸
缩臂;19、垂直伸缩油缸;20、折叠油缸;21、水平基本臂;22、水平一伸臂;23、水平二伸臂;24、水平伸缩油缸;25、第四销轴;26、摆臂;27、第五销轴;28、空压机;29、空压机罩;30、安装座;31、螺栓;32、控制柜;33、充电枪总成;34、显示屏;35、低压直流输出口;36、高压直流输出口;37、高压交流输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技术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
[0043]如图1所示,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车包含底盘1、起重机2、电池组总成3、覆盖件箱体4、充电控制柜5、空压机动力总成6、副车架总成7、驱动托臂总成8、气路和电源输出总成9。
[0044]如图2所示,多功能应急救援车依靠底盘1输出动力,驱动起重机2进行相应的变幅、回转、伸缩、卷扬收放动作,从而对被救援车进行起吊、扶正等操作;起重机2通过U型螺栓10、垫块11、螺母12固定在副车架总成7上,保证了起重机2与副车架总成7连成一体,起重机2进行起吊救援时的可靠性。
[0045]如图3所示,多功能应急救援车依靠底盘1输出动力,驱动托臂总成8进行托臂的变幅、垂直升降、水平伸缩、折叠动作,实现对被救援车进行托举救援。驱动托臂总成8设置在副车架总成7上,
[0046]驱动托臂总成8包含第一销轴13、第二销轴14、变幅油缸15、第三销轴16、垂直基本臂17、垂直伸缩臂18、垂直伸缩油缸19、折叠油缸20、水平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车,包括车辆驱动部,与所述车辆驱动部连接的车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托臂总成,设置在所述车架尾部,包括:第一伸缩机构,一端铰接在所述车架上;第一基本臂,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机构的另一端铰接,另一端与所述车架尾部的第一铰接座铰接;第一伸缩臂,一端深入并套接在所述第一基本臂内,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一基本臂外并设置有第二铰接座;第二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基本臂内,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基本臂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伸缩臂上;第二基本臂,一端与所述第一伸缩臂的第二铰接座铰接,所述第二基本臂上还设置有第三铰接座;折叠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臂内,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伸缩臂上,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座铰接;第二伸缩臂,一端深入并套接在所述第二基本臂内,另一端伸出所述第二基本臂外并设置有第四铰接座;第三伸缩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二基本臂内,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基本臂上,另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伸缩臂上;摆臂,铰接在所述第四铰接座上,可相对于第四铰接座转动,用于托举被救援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起重机,设置在所述车辆驱动部与所述车架的连接处,用于起吊和移动被救援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应急救援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充电控制柜,作为电源为被救援车供...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晓恒陆文杰任路遥刘超汪登荣李媛媛陈磊张茂晴郭磊华
申请(专利权)人:徐州徐工随车起重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