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可以自调节水-二氧化碳正逆双循环的生态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6992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自调节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以自调节水

二氧化碳正逆双循环的生态大棚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大棚
,具体涉及一种可以自调节水

二氧化碳正逆双循环的生态大棚。

技术介绍

[0002]大棚生态系统是由大棚中所种植的各种植物与大棚中的各种动物,微生物以及各种自然因素之间的利害关系和互相之间的依存关系所构成的系统,大棚生态系统要达到平衡,需通过科学的温室与生态设计,模仿自然生态系统,达到微气候环境最适化,生物生态环境最优化的目的,从而提升发挥耕作潜力,减少系统浪费与环境负载,生态系统的主要内容是把生物生态环境作为农业生产环境,注重温室气候的调控,从综合的气候环境因素出发进行多元化微气候的营造与控制。
[0003]现有生态大棚的生态管理多以控温为主,如中国专利CN216601013U公开了一种可自动控温的生态大棚,现有技术对大棚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没有管理手段,对二氧化碳的管理通常是人为开门通风,这不仅需要耗费人力,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对温室效应有一定的影响;另外,现有生态大棚的灌溉通常采用自来水,这对水资源也造成一定的浪费。然而,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也是植物呼吸作用的产物;水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备的原料,也是植物呼吸作用和蒸腾作用的产物,水和二氧化碳均存在循环利用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自调节水

二氧化碳正逆双循环的生态大棚。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br/>[0006]一种可以自调节水

二氧化碳正逆双循环的生态大棚,包括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内设有水循环装置和二氧化碳循环装置;
[0007]所述水循环装置包括透明箱体A,透明箱体A的四周设置有透明拉门,透明箱体A内部设有用于白天释放水蒸气、夜晚吸收水蒸气的水循环模块,所述水循环模块由海绵状固态铜

乙醇胺络合物制成,透明箱体A的底部设置为上大下小的锥形体,锥形体的底部中心连接有喷淋水管,所述喷淋水管用于将收集在锥形体内的凝结水浇灌到植物上;
[0008]所述二氧化碳循环装置包括箱体B,箱体B内通过上下两块隔板分隔为上腔体、中腔体和下腔体,上腔体及下腔体均通过通风管道与大棚本体内腔连通,上腔体内设有第一循环风机,下腔体内设有第二循环风机,中腔体内灌装有异佛尔酮二胺溶液,第二循环风机用于夜晚时将大棚本体内植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异佛尔酮二胺溶液中生成固体氨基甲酸,第一循环风机用于白天时将固体氨基甲酸释放的二氧化碳通入大棚本体内被植物吸收。
[0009]进一步地,中腔体的四个外侧壁包覆有石墨复合吸热薄膜。
[0010]进一步地,所述透明拉门通过滚轮可滑动地设置在轨道上,所述轨道固定在箱体门框上,滚轮由电机驱动在轨道上滚动。
[0011]进一步地,大棚本体棚顶设有光伏电池板,所述光伏电池板与蓄电池相连,所述蓄电池用于为电机、第一循环风机和第二循环风机供电。
[0012]进一步地,所述水循环模块通过内部支架裸露支撑在透明箱体A的中心部。
[0013]进一步地,第二循环风机的出口通过曝气管与中腔体连通。
[0014]进一步地,上隔板设有连通上腔体和中腔体的若干排气孔。
[0015]进一步地,大棚本体内设有二氧化碳监测装置和温度监测装置。
[0016]进一步地,所述海绵状固态铜

乙醇胺络合物的制备方法为:
[0017](1)在超声浴中将CuCl2溶解在乙醇中,搅拌均匀后,将乙醇胺滴加到CuCl2的乙醇溶液中,获得配位络合物;
[0018](2)在配位络合物中加入去离子水活化,获得混合物;
[0019](3)将混合物倒入培养皿中,加热,即得海绵状固态铜

乙醇胺络合物。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1]1.本专利技术设置有水循环装置,夜晚时,植物及土壤蒸腾的水分可以被水循环装置中的铜

乙醇胺络合物吸收,在白天有阳光照射时,铜

乙醇胺络合物则释放出吸收的水蒸气,重新浇灌植物,实现水循环。
[0022]2.本专利技术设置有二氧化碳循环装置,夜晚时,植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被二氧化碳循环装置中的异佛尔酮二胺吸附,在白天温度升高时,二氧化碳解析,再次供给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实现二氧化碳循环。
[0023]3.本专利技术的二氧化碳循环装置采用石墨复合吸热薄膜供热,节约了能源。
[0024]4.本专利技术在生态大棚的屋顶采用了光伏电池板,晴天时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在蓄电池里,节约了能源。
附图说明
[0025]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生态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水循环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27]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水循环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0028]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二氧化碳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便于对本专利技术的理解,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专利技术。
[0030]实施例1
[003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可以自调节水

二氧化碳正逆双循环的生态大棚,包括大棚本体1、水循环装置2、二氧化碳循环装置3和供电及检测装置。
[0032]水循环装置2可在大棚内部种农作物区域中间的过道处设置若干个,具体数量依据大棚面积而定,约10平方米设置一个为宜。二氧化碳循环装置3靠近大棚外墙壁设置若干个,具体数量依据大棚面积而定,约50平方米设置一个为宜。
[0033]水循环装置2包括通过外部支架24支撑在底面上的透明塑料箱体21,透明塑料箱体21内中心部通过内部支架22支撑有由海绵状固态铜

乙醇胺络合物制成的水循环模块23,透明塑料箱体21四周都设置了透明塑料门27,塑料门27通过滚轮28设置在固定在箱体门框上的轨道26上,滚轮28由安装在透明塑料箱体21上的电机29驱动转动,电机29控制透明塑料门27开闭,塑料透明箱体21的底部设置为上大下小的锥形体,锥形体的底部中心连接有喷淋水管25,喷淋水管25的底部连接喷淋支管,喷淋支管上设置喷淋孔。
[0034]所述海绵状固态铜

乙醇胺络合物23可由以下步骤制得:
[0035](1)在超声浴中将0.8mmol CuCl2溶解在乙醇中,搅拌均匀后,将0.4mmol乙醇胺滴加到CuCl2溶液中,通过乙醇胺配体与铜(Ⅱ)离子的不饱和配位获得配位络合物;
[0036](2)然后将去离子水加入到配位络合物中以进行活化,得到混合物;
[0037](3)将混合物倒入培养皿中,在65℃下加热。在此过程中,颜色逐渐从浅绿色变为深棕色;15分钟后,获得棕色海绵状固态铜

乙醇胺络合物。
[0038]将海绵状固态铜

乙醇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以自调节水

二氧化碳正逆双循环的生态大棚,包括大棚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本体(1)内设有水循环装置(2)和二氧化碳循环装置(3);所述水循环装置(2)包括透明箱体A(21),透明箱体A(21)的四周设置有透明拉门(27),透明箱体A内部设有用于白天释放水蒸气、夜晚吸收水蒸气的水循环模块(23),所述水循环模块(23)由海绵状固态铜

乙醇胺络合物制成,透明箱体A(21)的底部设置为上大下小的锥形体,锥形体的底部中心连接有喷淋水管(25),所述喷淋水管(25)用于将收集在锥形体内的凝结水浇灌到植物上;所述二氧化碳循环装置(3)包括箱体B,箱体B内通过上下两块隔板分隔为上腔体(31)、中腔体(32)和下腔体(33),上腔体(31)和下腔体(33)均通过通风管道(38)与大棚本体(1)内腔连通,上腔体(31)内设有第一循环风机(34),下腔体(33)内设有第二循环风机(36),中腔体(32)内灌装有异佛尔酮二胺溶液,第二循环风机(36)用于夜晚时将大棚本体(1)内植物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异佛尔酮二胺溶液中生成固体氨基甲酸,第一循环风机(34)用于白天时将固体氨基甲酸释放的二氧化碳通入大棚本体(1)内被植物吸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自调节水

二氧化碳正逆双循环的生态大棚,其特征在于,中腔体(32)的四个外侧壁包覆有石墨复合吸热薄膜(3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以自调节水

二氧化碳正逆双循环的生态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拉门(27)通过滚轮(28)可滑动地设置在轨道(26)上,所述轨道(26)固定在箱体门框上,滚轮(28)由电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海飞崔永盛杨洁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