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质灾害宏观巡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16951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41
本申请提供一种地质灾害宏观巡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该方法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平台,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用户的巡查操作,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危岩坐标和多个无人机坐标,一个危岩坐标对应一个无人机坐标;所述危岩坐标为危岩对应的坐标,所述无人机坐标为无人机拍摄的预设位置坐标;根据多个所述危岩坐标制定第一巡查路径;一个目标区域对应一条巡查路径;根据所述第一巡查路径制定无人机巡查路径;当无人机到达第一无人机巡查点时,获取所述无人机按照预设拍摄角度拍摄的第一图像;所述第一无人机巡查点为所述无人机巡查路径中任意一个无人机巡查点,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第一危岩的图像。从而提升了无人机进行巡检时的效率。率。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地质灾害宏观巡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危岩监测的
,具体涉及一种地质灾害宏观巡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危岩是指正在开裂变形,并可能发生崩塌或滑坡的危险岩体或山体。我国的危岩崩塌事故每年都在发生,因此在危岩崩塌前的监测变得十分重要。
[0003]为了判断危岩的危险等级,过去常常需要人工安置各种传感器来检测各种岩体参数,从而判断危岩的危险等级,然而这种方法对于安装传感器的人员来说,具备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对于危岩监测目前主要采用无人机多角度拍摄危岩图像,再通过图像识别技术判断危岩发生崩塌的可能性。
[0004]但是当同一区域内存在多个危岩时,采用上述方式进行拍摄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从而导致无人机进行巡检时的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提升无人机进行巡检时的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地质灾害宏观巡查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0006]在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宏观巡查方法,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平台,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用户的巡查操作,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危岩坐标和多个无人机坐标,一个危岩坐标对应一个无人机坐标;所述危岩坐标为危岩对应的坐标,所述无人机坐标为无人机拍摄的预设位置坐标;根据多个所述危岩坐标制定第一巡查路径;一个目标区域对应一条巡查路径;根据所述第一巡查路径制定无人机巡查路径;当无人机到达第一无人机巡查点时,获取所述无人机按照预设拍摄角度拍摄的第一图像;所述第一无人机巡查点为所述无人机巡查路径中任意一个无人机巡查点,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第一危岩的图像。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危岩进行巡查时,地质灾害监测平台通过获取在目标区域内的多个危岩的危岩坐标,再根据多个危岩坐标制定的第一巡查路径,从而提高巡查路径的合理性;再根据第一巡查路径制定无人机巡查路径,此时无人机在到达无人机巡查点后,对危岩按照预设拍摄角度进行拍摄即可获得该危岩的图像,由于拍摄角度以及无人机在拍摄危岩时悬空停留的位置都已经预先设置,因此不再需要对同一危岩进行多角度的拍摄,节省了拍摄时间,从而提升图像获取效率,进而提升了无人机的巡检效率。
[0008]可选的,所述目标区域包括所述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为人员流动区域。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目标区域内的部分危岩在人员流动区域,此时需要对这部分危岩进行着重监测,因此在规划第一巡查路径时需要无人机多次对该部分危岩进行拍摄,从而保证流动人员的安全性。
[0010]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天气情况,所述天气情况包括暴雨天气、雨雪天气以及强风天气;当所述第一危岩不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时,更改所述第一巡
查路径为第二巡查路径,所述第二巡查路径不包括所述第一危岩对应的巡查点。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恶劣的天气情况下,危岩更加容易发生崩塌,当第一危岩不在人员流动区域时,将第一巡查路径更改为第二巡查路径,在剩余还未进行拍摄的危岩中,着重监测位于人员流动区域的危岩,从而保证人员流动的安全。
[0012]可选的,所述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危岩坐标,具体包括:获取多个危岩的危险等级,所述危险等级为地址灾害检测人员经过实地检测危岩的岩体数据确定的危险等级;获取所述多个危岩的危险等级中,危险等级大于或等于预设危险等级的多个危岩坐标。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地址灾害检测人员通过检测危岩的岩体数据时,确定危岩的危险等级,由于部分危岩的危险等级不高,因此通过获取多个危岩等级中,危险等级大于或等于预设危岩等级的多个危岩坐标,再根据多个危岩坐标制定巡查路径,从而减少对低风险危岩进行不必要的巡检,进而对高风险危岩进行重点监测。
[0014]可选的,接收补充坐标,所述补充坐标为地址灾害巡查员新发现上传的危岩坐标;记录上传所述补充坐标的人员数量;当所述人员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时,将所述第一巡查路径变更为第三巡查路径。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地质灾害巡查员巡查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现新的危岩并上传该危岩的坐标,当多个地质灾害巡查员上传同一个危岩的坐标时,确定该危岩需要进行监测,地质将第一巡查路径更改为第三巡查路径,降低因新的危岩导致发生事故的可能性。
[0016]可选的,所述当无人机到达第一无人机巡查点时,获取所述无人机按照预设拍摄角度拍摄的第一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图像中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获取所述二维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一特征点,所述第一特征点为所述第一图像中第一危岩的预设标记点;将所述第一特征点与第二特征点进行比较,得到横向偏移量与纵向偏移量,所述第二特征点为第二图像中第一危岩的预设标记点,所述第二图像为在拍摄第一图像之前,间隔第一时间间隔拍摄的第一危岩图像;当所述横向偏移量大于预设横向偏移量,和/或纵向偏移量大于预设纵向偏移量时,通过地质灾害监测平台的显示屏显示报警提示。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人机获取到第一危岩的第一图像后,在第一图像中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并获取预先设置好的预设标记点,再通过获取无人机在拍摄第一图像之前,间隔第一时间间隔拍摄的第一危岩图像中的预设标记点,通过判断两个图像中预设标记点的偏移距离来确定第一危岩是否存在风险,从而实现对危岩的监控预警。
[0018]可选的,所述方法包括:获取第三图像中的第三特征点,所述第三图像为所述无人机拍摄所述第二图像之后,间隔第二时间间隔拍摄的第一危岩图像,所述第二时间间隔包括多个第一时间间隔;将所述第三特征点与所述第一特征点进行比较,得到横向总偏移量与纵向总偏移量;当所述横向总偏移量大于预设横向总偏移量,和/或纵向总偏移量大于预设纵向总偏移量时,通过地质灾害监测平台的显示屏显示报警提示。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无人机拍摄第二图像之后,间隔第二时间间隔拍摄的第一危岩图像中的预设标记点,其中,第二时间间隔包括多个第一时间间隔;通过判断第一图像与第三图像中的两个预设标记点的偏移距离来确定无人机第一危岩的偏移总距离,再根据偏移总距离判断第一危岩是否存在风险,从而提高了危岩监测的准确性。
[0020]可选的,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无人机的电量数据;基于所述电量数据,确定
所述无人机的剩余飞行距离;当所述剩余飞行距离等于预设飞行距离时,向所述无人机发送返航指令。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无人机电量不足时,通过向无人机发送返航指令,从而使无人机能够及时返航。
[0022]在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地质灾害宏观巡查装置,所述装置为地质灾害监测平台,所述装置包括获取模块以及处理模块,其中,所述获取模块,用于响应于用户的巡查操作,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危岩坐标和多个无人机坐标,一个危岩坐标对应一个无人机坐标;所述危岩坐标为危岩对应的坐标,所述无人机坐标为无人机拍摄的预设位置坐标;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多个所述危岩坐标制定第一巡查路径;一个目标区域对应一条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质灾害宏观巡查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平台,所述方法包括:响应于用户的巡查操作,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危岩坐标和多个无人机坐标,一个危岩坐标对应一个无人机坐标;所述危岩坐标为危岩对应的坐标,所述无人机坐标为无人机拍摄的预设位置坐标;根据多个所述危岩坐标制定第一巡查路径;一个目标区域对应一条巡查路径;根据所述第一巡查路径制定无人机巡查路径;当无人机到达第一无人机巡查点时,获取所述无人机按照预设拍摄角度拍摄的第一图像;所述第一无人机巡查点为所述无人机巡查路径中任意一个无人机巡查点,所述第一图像对应第一危岩的图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区域包括所述第一子区域,所述第一子区域为人员流动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获取所述目标区域的天气情况,所述天气情况包括暴雨天气、雨雪天气以及强风天气;当所述第一危岩不位于所述第一子区域时,更改所述第一巡查路径为第二巡查路径,所述第二巡查路径不包括所述第一危岩对应的巡查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目标区域内多个危岩坐标,具体包括:获取多个危岩的危险等级,所述危险等级为地址灾害检测人员经过实地检测危岩的岩体数据确定的危险等级;获取所述多个危岩的危险等级中,危险等级大于或等于预设危险等级的多个危岩坐标。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接收补充坐标,所述补充坐标为地址灾害巡查员新发现上传的危岩坐标;记录上传所述补充坐标的人员数量;当所述人员数量大于或等于预设数量时,将所述第一巡查路径变更为第三巡查路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当无人机到达第一无人机巡查点时,获取所述无人机按照预设拍摄角度拍摄的第一图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第一图像中建立二维直角坐标系;获取所述二维直角坐标系中的第一特征点,所述第一特征点为所述第一图像中第一危岩的预设标记点;将所述第一特征点与第二特征点进行比较,得到横向偏移量与纵向偏移量,所述第二特征点为第二图像中第一危岩的预设标记点,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兰兰余东洋王勋王强左茂德左胜德周利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一零七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