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热交换新风机、新风系统及除霜方法,涉及新风系统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室内回风对全热交换芯体进行除霜,芯体除霜效果受限制于室内空气温度,存在除霜时间长的技术问题。该全热交换新风机包括加热装置以及通断结构,其中,全热交换新风机内设置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通断结构处于打开状态时能使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相连通以形成闭合风道,加热装置设置在闭合风道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全热交换新风机,可实现快速除霜,避免现有技术中芯体除霜效果受限制于室内空气温度,除霜时间长的问题。除霜时间长的问题。除霜时间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热交换新风机、新风系统及除霜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新风系统
,尤其是涉及一种全热交换新风机、新风系统及除霜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全热交换新风机使用全热交换芯体实现新风与排风的换热,以回收排风热量。在北方等严寒的冬天使用时,由于室内外温湿度差较大,芯体换热通道会出现凝露,加之户外气温低,甚至出现结霜现象,芯体通道凝露结霜后,加大了芯体的结构阻力,新风量或排风量变小,风量过低,严重影响用户使用,另外芯体通道凝露或结霜会大大降低机组的热交换能力,机组运行能耗损失大。
[0003]常规芯体解决凝露或结霜方法是停止运行热交换模式,使用室内风进行吹干芯体,待芯体干燥后再运行热交换模式,一般在到达某个低温工况时候机组就间歇运行芯体除霜模式,此时机组间歇运行,芯体除霜效果受限制于室内空气温度,除霜时间长,另外,使用排风吹干芯体,能耗损失非常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热交换新风机、新风系统及除霜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使用室内回风对全热交换芯体进行除霜,芯体除霜效果受限制于室内空气温度,存在除霜时间长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全热交换新风机,包括加热装置以及通断结构,其中,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内设置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通断结构处于打开状态时能使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排风通道相连通以形成闭合风道,所述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闭合风道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还包括全热交换芯体,所述加热装置安装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插接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上。
[0009]进一步地,所述加热装置为电加热装置。
[0010]进一步地,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包括排风风机和新风风机,所述排风风机和所述新风风机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全热交换芯体的两侧,所述排风风机的下方设置新风下风道、所述新风风机的下方设置排风下风道,当所述通道结构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排风风机的出风口侧与所述新风下风道相连通、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口侧与所述排风下风道相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通断结构包括两个通断部件,所述排风风机的出风口侧以及所述新风风机的出风口侧分别对应一所述通断部件。
[0012]进一步地,所述通断部件为风阀结构。
[0013]进一步地,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的全热交换芯体上设置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温湿度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新风通道上,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与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相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的全热交换芯体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的排风通道上,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新风系统的控制装置相连接。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新风系统,包括所述的全热交换新风机。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所述的全热交换新风机的除霜方法,包括如下内容:判断全热交换新风机是否满足除霜条件;若满足,则控制全热交换新风机的四个风口关闭,打开所述通断结构以及启动所述加热装置,通过空气在所述闭合风道内流动以对所述全热交换芯体进行除霜。
[0017]进一步地,还包括:当所述全热交换芯体进行除霜时,检测所述全热交换芯体除霜的程度;依据所述除霜的程度判断是否满足降低所述加热装置功率的条件;若满足,则控制降低所述加热装置的功率。
[0018]进一步地,包括:检测全热交换新风机的温湿度和/或风压;通过判断温湿度值和/或风压值判断全热交换新风机的结霜状况。
[0019]本专利技术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热交换新风机,当需要对全热交换芯体进行除霜时,关闭全热交换新风机的四个风口(新风进口、新风出口、排风进口以及排风出口),然后打开通断结构,使得全热交换新风机内形成闭合风道,然后启动加热装置以及全热交换新风机内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在新风风机和排风风机的作用下使得气流在闭合风道内循环流动,加热装置加热流动的气流,以对全热交换芯体进行除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热交换新风机,可实现快速除霜,避免现有技术中芯体除霜效果受限制于室内空气温度,且除霜时间长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热交换新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全热交换新风机内的控制原理图。
[0023]图中1
‑
新风进口;2
‑
新风出口;3
‑
排风进口;4
‑
排风出口;5
‑
新风风机;6
‑
排风风机;7
‑
温湿度传感器;8
‑
压力传感器;9
‑
电加热网;10
‑
全热交换芯体;11
‑
排风侧风阀;12
‑
新风侧风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
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0025]常规对全热交换芯体,解决凝露或结霜的方法是使用室内回风进行吹干芯体,芯体除霜效果受限制于室内空气状态,除霜时间长,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全热交换新风机,结构如下:包括加热装置9以及通断结构,其中,全热交换新风机内设置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通断结构处于打开状态时能使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相连通以形成闭合风道,加热装置9设置在闭合风道上。即需要对全热交换芯体进行除霜时,关闭全热交换新风机的四个风口(关闭新风进口1、新风出口2、排风进口3以及排风出口4四个风口处的风阀),然后打开通断结构,使得全热交换新风机内形成闭合风道,然后启动加热装置9以及全热交换新风机内新风风机5和排风风机6,在新风风机5和排风风机6的作用下使得气流在闭合风道内循环流动,加热装置9加热流动的气流,以对全热交换芯体10进行除霜。或者,关闭全热交换新风机的四个风口后,先启动加热装置9,加热装置9加热全热交换新风机内的空气,加热装置9启动一段时间后,再启动新风风机5和排风风机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全热交换新风机,可实现快速除霜,避免现有技术中芯体除霜效果受限制于室内空气温度,除霜时间长的问题。
[0026]关于加热装置在全热交换新风机内的安装位置,优选将加热装置9安装在全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热交换新风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装置(9)以及通断结构,其中,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内设置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通断结构处于打开状态时能使所述新风通道和所述排风通道相连通以形成闭合风道,所述加热装置(9)设置在所述闭合风道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还包括全热交换芯体(10),所述加热装置(9)安装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10)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热交换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9)插接在所述全热交换芯体(10)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热交换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9)为电加热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1
‑
4中任一项所述的全热交换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包括排风风机(6)和新风风机(5),所述排风风机(6)和所述新风风机(5)设置在所述全热交换新风机全热交换芯体(10)的两侧,所述排风风机(6)的下方设置新风下风道、所述新风风机(5)的下方设置排风下风道,当所述通道结构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排风风机(6)的出风口侧与所述新风下风道相连通、所述新风风机(5)的出风口侧与所述排风下风道相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热交换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结构包括两个通断部件,所述排风风机(6)的出风口侧以及所述新风风机(5)的出风口侧分别对应一所述通断部件。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热交换新风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断部件为风阀结构。8.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轩宇,詹朝永,刘莹,张天顺,张峰峰,陈佑杨,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