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组装的料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6512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便于组装的料管,包括管体,管体具有进料通道,进料通道的左、右端分别贯通管体并形成有相应的出料口、第一进料口,管体中段部位的侧面开设有第二进料口,第二进料口连通于进料通道,第二进料口沿管体轴向方向的两对侧面均为斜面,斜面由内往外斜向右延伸,第二进料口的左侧于管体的中段部位外侧套设有一水圈,水圈具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管体的外周侧壁上凹设有若干间距布置的连接孔,所述管体的右段部位的外周侧壁设置有沿管体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定位凹槽,所述环形定位凹槽位于第二进料口的右侧;借此,其便于组装定位,具备倾斜导引性能,有利于导料,不会出现原料堆积造成堵塞的现象。原料堆积造成堵塞的现象。原料堆积造成堵塞的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组装的料管


[0001]本技术涉及料管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便于组装的料管。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注塑机通常采用料管进行注入原料,因此,料管在注塑机的注塑成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此,料管的综合性能会影响注塑机的注塑成型效果,人们根据不同的使用环境需求对料管加以设计。例如中国公开号CN210047020U公开的一种提高控温性能的料管组件,其包括有管体及设置于管体上的水圈、油套;其中,所述管体具有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的左、右端分别贯通管体并形成有相应的出料口、第一进料口,所述管体中段部位的侧面开设有第二进料口、第三进料口,第二进料口位于第三进料口的右侧,所述第二进料口、第三进料口分别连通于进料通道;所述水圈套设于管体的右段部位外侧,所述水圈位于第二进料口与第一进料口之间;所述水圈具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水圈与管体之间形成环绕管体设置的冷却水流道;其设置有三个进料口用于进料,结合其附图可知其侧面开设的第二进料口、第三进料口的截面均呈矩形状,将其竖向放置使用时,侧面的进料口受限于矩形状结构,不具备倾斜导引性能,导致进料不便,且容易造成原料堆积而堵塞的现象,以及,其管体上缺乏连接结构的设计,导致其与外部结构组装连接定位不便。
[0003]因此,需要研究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的料管,其便于组装定位,具备倾斜导引性能,有利于导料,不会出现原料堆积造成堵塞的现象。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便于组装的料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具有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的左、右端分别贯通管体并形成有相应的出料口、第一进料口,所述管体中段部位的侧面开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于进料通道,所述第二进料口沿管体轴向方向的两对侧面均为斜面,所述斜面由内往外斜向右延伸,所述第二进料口的左侧于管体的中段部位外侧套设有一水圈,所述水圈具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水圈与管体之间形成环绕管体设置的冷却水流道,所述管体的外周侧壁上凹设有若干间距布置的连接孔,所述管体的右段部位的外周侧壁设置有沿管体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定位凹槽,所述环形定位凹槽位于第二进料口的右侧。
[000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进料口沿管体轴向方向的左内侧面的内端连接有一导引面,所述导引面沿管体轴向方向延伸且由外往内斜向左延伸至进料通道的内壁面。
[000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料通道的内壁面设置有若干导向均化槽,所述导向均化槽沿管体轴向方向延伸,若干导向均化槽沿管体周向方向依次均匀间距布置,所述导向均化槽的右端延伸至对应第二进料口所在管体部位的右侧,所述导向均化槽的左端延伸至
对应第二进料口所在管体部位的左侧。
[0009]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出料口的直径大于进料通道的直径,所述出料口的右端于管体内形成有环形导料口,所述环形导料口的直径大于出料口的直径,所述环形导料口的左右两端分别连通于出料口、进料通道。
[0010]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体的右端面形成有第一倒角。
[00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进料口的右端形成有第二倒角。
[0012]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管体对应水圈的外周侧壁上向外凸设有台阶,所述第二进料口位于台阶的右侧,所述台阶沿管体的轴向方向延伸且延伸至管体的左端,所述水圈套设于台阶的右端。
[0013]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其主要是通过将第二进料口沿管体轴向方向的两对侧面均设置为斜面,并使斜面由内往外斜向右延伸,如此,可使其在竖向放置使用时,侧面的进料口向下倾斜进料,从而使其具备倾斜导引性能,有利于导料,不会出现原料堆积造成堵塞的现象,其次,通过于管体的外周侧壁上凹设若干间距布置的连接孔,并于管体的右段部位的外周侧壁设置环形定位凹槽,如此,可使其便于组装定位,且结构设计巧妙合理,以及,通过沿管体轴向方向延伸且由外往内斜向左延伸的导引面的设置,更有利于提高导料的顺畅性。
[0014]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技术手段及其所达到的具体目的和功能,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剖视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A

A剖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C

C剖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之实施例的D

D剖视图。
[0019]附图标识说明:
[0020]10、管体
ꢀꢀꢀꢀꢀꢀꢀꢀꢀ
11、进料通道
[0021]12、出料口
ꢀꢀꢀꢀꢀꢀꢀ
13、第一进料口
[0022]14、第二进料口
ꢀꢀꢀ
15、斜面
[0023]16、连接孔
ꢀꢀꢀꢀꢀꢀꢀ
17、环形定位凹槽
[0024]18、导引面
ꢀꢀꢀꢀꢀꢀꢀ
19、导向均化槽
[0025]20、水圈
ꢀꢀꢀꢀꢀꢀꢀꢀꢀ
21、进水口
[0026]22、出水口
ꢀꢀꢀꢀꢀꢀꢀ
23、冷却水流道
[0027]101、环形导料口
ꢀꢀ
102、台阶。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实施例的具体结构。
[0029]一种便于组装的料管包括管体10,所述管体10具有进料通道11,所述进料通道11的左、右端分别贯通管体10并形成有相应的出料口12、第一进料口13,所述管体10中段部位的侧面开设有第二进料口14,所述第二进料口14连通于进料通道1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进料口14沿管体10轴向方向的两对侧面均为斜面15,所述斜面15由内往外斜向右延伸,所述第二进料口14沿管体10轴向方向的左内侧面的内端连接有一导引面18,所述导引面18沿管体10轴向方向延伸且由外往内斜向左延伸至进料通道11的内壁面。所述管体10的右端面形成有第一倒角。所述第一进料口13的右端形成有第二倒角。所述管体10的左端面形成有第三倒角。如此,可避免划伤等现象。此处,通过将第二进料口14沿管体10轴向方向的两对侧面均设置为斜面15,并使斜面15由内往外斜向右延伸,如此,可使其在竖向放置使用时,侧面的进料口向下倾斜进料,从而使其具备倾斜导引性能,有利于导料,不会出现原料堆积造成堵塞的现象,以及,通过沿管体10轴向方向延伸且由外往内斜向左延伸的导引面18的设置,更有利于提高导料的顺畅性。
[0030]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进料口14的左侧于管体10的中段部位外侧套设有一水圈20,所述水圈20具有进水口21、出水口22,所述水圈20与管体10之间形成环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组装的料管,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具有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的左、右端分别贯通管体并形成有相应的出料口、第一进料口,所述管体中段部位的侧面开设有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连通于进料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料口沿管体轴向方向的两对侧面均为斜面,所述斜面由内往外斜向右延伸,所述第二进料口的左侧于管体的中段部位外侧套设有一水圈,所述水圈具有进水口、出水口,所述水圈与管体之间形成环绕管体设置的冷却水流道,所述管体的外周侧壁上凹设有若干间距布置的连接孔,所述管体的右段部位的外周侧壁设置有沿管体周向方向延伸的环形定位凹槽,所述环形定位凹槽位于第二进料口的右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料口沿管体轴向方向的左内侧面的内端连接有一导引面,所述导引面沿管体轴向方向延伸且由外往内斜向左延伸至进料通道的内壁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组装的料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通道的内壁面设置有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霖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泰星五金制品厂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