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赤泥为路基填料的路基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163642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20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以赤泥为路基填料的路基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设置于地基基础上的基础调整层、赤泥填料层和基层,所述赤泥填料层采用防液渗漏层包裹,所述赤泥填料层的底部与对应的防液渗漏层之间设置有透层,对应透层的防液渗漏层设置有渗液引流管,赤泥填料层的渗液经透层沿渗液引流管集中排出;节约赤泥堆放占地量,减少赤泥对环境影响,为赤泥二次开发提供良好储备场所,可以利用大量赤泥、控制其不利因素、同时也将赤泥中稀土及稀有金属存在路基中,为以后开发利用有用物质提供战略储备方式,大幅度降低堆积和养护的成本,达到节能降耗,节约材料的目的。节约材料的目的。节约材料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以赤泥为路基填料的路基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路面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以赤泥为路基填料的路基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赤泥是以铝土矿为原料生成氧化铝过程中产生的颗粒极细、强碱性、稀土及稀有金属丰富、具有一定辐射性固体物,属于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对环境有一定危害作用,不能直接应用于公路路基填筑。赤泥堆积占地指标和量值已达到环境承重极限,直接利用或间接利用量非常有限,已产生对环境污染的现象表明不可逆的现象,目前提取稀有元素成本高、技术不成熟。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以赤泥为路基填料的路基结构,节约赤泥堆放占地量,减少赤泥对环境影响,为赤泥二次开发提供良好储备场所,可以利用大量赤泥、控制其不利因素、同时也将赤泥中稀土及稀有金属存在路基中,为以后开发利用有用物质提供战略储备方式,大幅度降低堆积和养护的成本,达到节能降耗,节约材料的目的。
[0004]本技术的一种以赤泥为路基填料的路基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设置于地基基础上的基础调整层、赤泥填料层和基层,所述赤泥填料层采用防液渗漏层包裹,所述赤泥填料层的底部与对应的防液渗漏层之间设置有透层,对应透层的防液渗漏层设置有渗液引流管,赤泥填料层的渗液经透层沿渗液引流管集中排出;
[0005]进一步,所述基础调整层顶面沿纵向、横向设置流水坡,所述渗液引流管对应流水坡的下水坡设置,赤泥渗液沿流水坡流经渗液引流管;
[0006]进一步,还包括沿路堤边坡设置的边坡防护层,所述边坡防护层设置于位于边坡上的防液渗漏层上;
[0007]进一步,所述渗液引流管对应沿路堤边坡等间距均布于位于地面线的防液渗漏层;
[0008]进一步,还包括对应渗液引流管设置的渗液收集系统,赤泥填料层的渗液经渗液引流管进入渗液收集系统;
[0009]进一步,所述渗液收集系统为沿路堤边坡一侧地面的沟、槽、池;
[0010]进一步,所述透层为碎石材料。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以赤泥为路基填料的路基结构,通过防液渗漏层包裹赤泥,以防止赤泥体雨水、路面水、基础毛细水进入赤泥体,以防止赤泥内部渗液深入防液渗漏层外;通过赤泥体下的透层,一方面赤泥底部不积水保证强度,另外通过透层和底部防液渗漏层将赤泥渗液集中收集,进入收集装置,进入收集装置内渗液通过处治或回收利用,避免渗液强碱液、重金属、辐射性物质进入土体或河流污染环境。填方路基填筑通过采用该种技术,节约赤泥堆放占地量,减少对环境影响,为赤泥二次开发
提供良好储备场所。同时,可以利用大量赤泥、控制其不利因素、也将赤泥中稀土及稀有金属存在路基中,为以后开发利用有用物质提供战略储备方式,大幅度降低堆积和养护的成本,节能降耗,节约材料。
附图说明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0013]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的以赤泥为路基填料的路基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设置于地基基础1上的基础调整层2、赤泥(改性赤泥) 填料层3和基层4,所述赤泥填料层3采用防液渗漏层5包裹,所述赤泥填料层3的底部与对应的防液渗漏层5之间设置有透层6,对应透层6的防液渗漏层5设置有渗液引流管7,赤泥填料层3的渗液经透层6沿渗液引流管7集中排出;通过防液渗漏层5包裹赤泥作为路基填料,路基上面荷载通过包裹赤泥体传到地基基础1。基础调整层2一般具有一定的坡度,防液渗漏层5采用现有技术中的防渗漏材料,如具有防渗效果的土工布以及塑料等等,赤泥体下方为透层6,防液渗漏层5将赤泥体和头层整体包裹(将赤泥体和透层6整体封闭于防液渗漏层5中),防液渗漏层5包括对应路基设置的底部防液渗漏层5、侧防液渗漏层5和顶部防液渗漏层5,被防液渗漏层5整体包裹的赤泥填料中渗液沿着赤泥下方渗透到达透层6,通过透层6后集中于基础调整层2上方的防液渗漏层5,然后通过防液渗漏层5中均布的渗液引流管7集中排出。由于基础调整层2具有一定的坡度,而渗液引流管7设置于基础调整层2的坡度下方的防液渗漏层5中,便于引流。优选采用在路基横断面侧方的防液渗漏层5 与下方防液渗漏层5的交接处设置渗液引流管7,渗液引流管7以等间距的方式分布。这种方式通过防液渗漏层5包裹赤泥,以防止赤泥体雨水、路面水、基础毛细水进入赤泥体,以防止赤泥内部渗液深入防液渗漏层5外;通过赤泥体下设滤层,一方面赤泥底部不积水保证强度,另外通过滤层和底部防液渗漏层5将赤泥渗液集中收集,而赤泥中稀土及稀有金属存在路基中,为以后开发利用有用物质提供战略储备方式。
[0015]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础调整层2顶面沿纵向、横向设置流水坡,所述渗液引流管7对应流水坡的下水坡设置,赤泥渗液沿流水坡流经渗液引流管7;若横断面地面线较缓单向坡,直接实施基础调整层2,基础调整层2顶面根据地形沿纵向、横向设置流水坡,确保铺设防液渗漏层5后顶面渗液流向顺畅至渗液引流管7,不积液;横断面地面线较陡时,可对地基基础1处理成台阶方式,然后实施基础调整层2,基础调整层2顶面为单向坡;若横断面地面线较缓双向坡且路基较快宽,直接实施基础调整层2,基础调整层2顶面为双向坡;横断面地面线较陡双向坡且路基较快宽,可对地基基础1处理成台阶方式,然后实施基础调整层2,基础调整层2顶面为双向坡。在基础调整层2顶面实施防液渗漏层5,在防液渗漏层5上布设渗液引流管7;若基础调整层2顶为双向坡,另外一侧也布设渗液引流管7。
[0016]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沿路堤边坡设置的边坡防护层8,所述边坡防护层8 设置于位于边坡上的防液渗漏层5上;以坡面防护、防液渗漏层5、微处理赤泥或原料赤泥、滤层、调整层及收集装置联合应用为一种路堤路基体系,路基上面荷载通过包裹赤泥体传到地基基础
1。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渗液引流管7对应沿路堤边坡等间距均布于位于地面线的防液渗漏层5;提高排液效果。
[0018]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对应渗液引流管7设置的渗液收集系统9,赤泥填料层3的渗液经渗液引流管7进入渗液收集系统9;所述渗液收集系统9为沿路堤边坡一侧地面线开挖的沟、槽、池;进入收集装置内渗液通过处治或回收利用,避免渗液强碱液、重金属、辐射性物质进入土体或河流污染环境。最简单的渗液收集系统9采用在路堤侧开挖沟、槽或池,渗液沿着渗液引流管7进入沟、槽或池中进行集中收集。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透层6为碎石材料,优选采用碎石对赤泥体的渗液进行渗透过滤,一方面赤泥底部不积水保证强度,另外通过透层6和底部防液渗漏层5将赤泥渗液集中收集,同时也将赤泥中稀土及稀有金属存在路基中,为以后开发利用有用物质提供战略储备方式。
[0020]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以赤泥为路基填料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由下至上依次包括设置于地基基础上的基础调整层、赤泥填料层和基层,所述赤泥填料层采用防液渗漏层包裹,所述赤泥填料层的底部与对应的防液渗漏层之间设置有透层,对应透层的防液渗漏层设置有渗液引流管,赤泥填料层的渗液经透层沿渗液引流管集中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赤泥为路基填料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调整层顶面沿纵向、横向设置流水坡,所述渗液引流管对应流水坡的下水坡设置,赤泥渗液沿流水坡流经渗液引流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赤泥为路基填料的路基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路堤边坡设置的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家荣周勇石大为孟云谢明宇齐飞沈兆坤杨军杨莉贺瑞霞周扬罗晶杨茜子唐忠丽杨志刚夏晓勇伍洲肖毅袁超廖连山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高速公路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