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术后辅助仰卧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患者在采用仰卧时上半身未被固定,而下肢在进行运动时容易造成损伤,以及患者脊柱受到损伤很难控制下肢进行自主的训练需要旁人帮助的问题;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左侧设有传动室,所述传动室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靠背板,所述靠背板的中部两侧设有矩形开口,每个所述矩形开口内部均左右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每个所述滑动板远离靠背板中心的一端均设有弧形导向壳,每个所述弧形导向壳中部靠近靠背板中心的一侧均设有槽口,每个所述弧形导向壳的内部均上下滑动连接有下半部分带齿的弧形板,每个所述弧形板上半部分靠近靠背板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术后辅助仰卧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康复设备
,具体是一种术后辅助仰卧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做完脊柱手术的病人应注意避免使脊柱承受过大的力,这就需要病人长时间卧床,但当病人由于长时间卧床需要起身休息或者吃饭时,就需要由医护人员帮助缓慢起身,采取仰卧姿势进行休息或者吃饭。
[0003]现有的患者在采用仰卧时一般是医护人员对病床进行调节使床头升起,在床头升起时为了避免患者的身体出现倾斜而使脊柱受到二次伤害,通常是在床头升起之前使用绷带先将患者固定,或者是在床头升起的过程中让医护人员或家属一直对患者进行扶持,防止患者在床头升起的过程中发生偏移,而且在脊柱手术后患者下肢也需要进行运动,此时患者采取仰卧位时如果不对上身进行固定的话,在下肢运动时会使得上身沿着倾斜的床板向下滑移,进而使得患者上身蜷缩在一起,使得脊柱承受较大的力,不利于患者术后脊柱的恢复。
[0004]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术后辅助仰卧装置来解决此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术后辅助仰卧装置,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患者在采用仰卧时上半身未被固定,而下肢在进行运动时容易造成损伤,以及患者脊柱受到损伤很难控制下肢进行自主的训练需要旁人帮助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为一种术后辅助仰卧装置, 包括床体,所述床体的左侧设有传动室,所述传动室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靠背板,所述靠背板的中部两侧设有矩形开口,每个所述矩形开口内部均左右滑动连接有滑动板,每个所述滑动板远离靠背板中心的一端均设有弧形导向壳,每个所述弧形导向壳中部靠近靠背板中心的一侧均设有槽口,每个所述弧形导向壳的内部均上下滑动连接有下半部分带齿的弧形板,每个所述弧形板上半部分靠近靠背板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所述床体右端前后两侧的边缘处均转动连接有支撑壳,两个所述支撑壳顶端靠近床体中心的一侧均设有半圆滑槽且两个半圆滑槽的方向相反,每个所述半圆滑槽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伸缩杆,每个所述伸缩杆靠近床体中部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固定腿架。
[0007]优选的,每个所述滑动板底端靠近弧形导向壳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支座,每个所述支座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每个所述驱动齿轮远离靠背板中心的一侧均通过槽口与弧形板啮合,每个所述支座顶端靠近靠背板中心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每个所述固定板靠近靠背板中心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丝杆,两个所述固定板之间位于靠背板底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变向盒,所述变向盒内部前后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每个所述螺纹丝杆均伸入变向盒内部并与相应一侧的第一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的驱动齿轮均同轴固定连接有齿轮电机。
[0008]优选的,所述传动室内部位于床体与靠背板连接处之间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中部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传动室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所述变向盒内部右侧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每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均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伸入变向盒并与第二锥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与第三锥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传动杆靠近传动室前侧内壁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所述传动室右侧内壁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第一蜗杆伸出传动室右侧内壁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所述第一蜗杆底端啮合有第一蜗轮,所述第一蜗轮靠近传动室中心的一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二带轮,所述第一带轮与第二带轮之间安装有第一带条。
[0009]优选的,所述传动室右侧外壁靠近床体中心处转动连接有第四带轮,所述第四带轮与第三带轮外侧安装有第二带条,所述第四带轮的右侧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传动室右侧外壁位于床体中心处左右滑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传动室的内部底端左右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端转动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远离滑块的一端与靠背板转动连接,所述传动室的外部底端转动连接有传动丝杆,所述滑块的底端伸出传动室并与传动丝杆螺纹连接,所述传动丝杆右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的第二齿轮通过滑动分别于第一齿轮和第三齿轮啮合。
[0010]优选的,所述第二齿轮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传动轴,所述传动室的右侧位于床体的下方设有动力室,所述第一传动轴远离第二齿轮的一端伸入动力室内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推拉式电磁铁,所述动力室远离第二齿轮的一侧中部转动连接有第二蜗杆,所述第二蜗杆的左端伸入动力室,所述动力室内部推拉式电磁铁右端与第二蜗杆左端均固定连接驱动电机。
[0011]优选的,所述动力室右侧位于两个支撑壳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轴,所述第二传动轴的中部同轴固定连接有与第二蜗杆啮合的第二蜗轮,所述第二传动轴的前后两端分别伸入两个支撑壳内部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每个所述支撑壳靠近床体中心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与第二传动轴同轴固定连接的第五齿轮,每个所述支撑壳靠近床体中心的一侧均转动连接有与第五齿轮啮合的半齿轮,每个所述的半齿轮与支撑壳之间均固定连接有扭簧。
[0012]优选的,每个所述支撑壳的内部均转动连接有与第四齿轮啮合的第六齿轮,每个所述第六齿轮远离床体中心的一侧均同轴固定连接有主动轮盘,所述支撑壳的顶端转动连接有从动轮盘,每个所述主动轮盘远离床体中心的一侧均通过连接杆与从动轮盘连接,每个所述从动轮盘靠近床体中心的一侧均与伸缩杆转动连接。
[001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驱动齿轮、弧形板和螺纹丝杆,利用驱动齿轮转动通过槽口带动弧形导向壳中的弧形板伸出,第一传动轴转动带动第二齿轮转动,从而使第一齿轮转动带动第四带轮转动,通过第二带条使第三带轮转动,第三带轮转动带动第一蜗杆转动,第一蜗杆转动带动第一蜗轮转动,第一蜗轮转动带动第二带轮转动,第二带轮转动通过第一带条带动第一带轮转动,第一带轮转动带动第一传动杆转动,第一传动杆转动带动第三锥齿轮转动,第三锥齿轮转动带动第四锥齿轮转动,第四锥齿轮转动带动第二传动杆转动,第二传动杆转动时变向盒中的第二锥齿轮转动,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变向盒内部前后两侧的第一锥齿轮转动,通过两个第一锥齿轮的转动相应的螺纹丝杆转动,通过螺纹丝杆的转动带动
固定板移动,固定板移动会带动滑动板在矩形开口内向靠近床体中心的方向滑动,使两侧伸出的弧形板紧贴患者身体,对患者进行固定,有效的解决了现有的患者在采用仰卧时上半身未被固定,而下肢进行运动时容易造成损伤的问题;通过设置支撑壳、伸缩杆和固定腿架,利用第二蜗杆转动带动第二蜗轮转动,第二蜗轮转动带动第二传动轴转动,从而使第五齿轮转动,第五齿轮转动带动半齿轮转动,半齿轮转动会带动支撑壳旋转,使支撑壳从水平位置转动到竖直状态,当支撑壳转动到竖直状态时,将伸缩杆安装在半圆滑槽内,并将患者的双腿分别固定在两个固定腿架上,第二传动轴转动会同时带动第四齿轮转动,当支撑壳转动到竖直状态时,第四齿轮会与第六齿轮啮合从而带动第六齿轮转动,第六齿轮转动带动主动轮盘转动,主动轮盘转动通过连接杆使从动轮盘做半圆运动,从动轮盘做半圆运动带动伸缩杆运动,因为两个支撑壳上半圆滑槽的位置相反,所以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术后辅助仰卧装置,包括床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体(1)的左侧设有传动室(2),所述传动室(2)的顶端转动连接有靠背板(3),所述靠背板(3)的中部两侧设有矩形开口,每个所述矩形开口内部均左右滑动连接有滑动板(4),每个所述滑动板(4)远离靠背板(3)中心的一端均设有弧形导向壳(5),每个所述弧形导向壳(5)中部靠近靠背板(3)中心的一侧均设有槽口,每个所述弧形导向壳(5)的内部均上下滑动连接有下半部分带齿的弧形板(6),每个所述弧形板(6)上半部分靠近靠背板(3)中心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压力传感器(7),所述床体(1)右端前后两侧的边缘处均转动连接有支撑壳(8),两个所述支撑壳(8)顶端靠近床体(1)中心的一侧均设有半圆滑槽(9)且两个半圆滑槽(9)的方向相反,每个所述半圆滑槽(9)的内部均滑动安装有伸缩杆(10),每个所述伸缩杆(10)靠近床体(1)中部的一端均转动连接有固定腿架(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辅助仰卧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滑动板(4)底端靠近弧形导向壳(5)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支座(12),每个所述支座(12)的底端均转动连接有驱动齿轮(13),每个所述驱动齿轮(13)远离靠背板(3)中心的一侧均通过槽口与弧形板(6)啮合,每个所述支座(12)顶端靠近靠背板(3)中心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14),每个所述固定板(14)靠近靠背板(3)中心的一侧均螺纹连接有螺纹丝杆(15),两个所述固定板(14)之间位于靠背板(3)底面的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变向盒(16),所述变向盒(16)内部前后两侧内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一锥齿轮(17),每个所述螺纹丝杆(15)均伸入变向盒(16)内部并与相应一侧的第一锥齿轮(17)同轴固定连接,每个所述的驱动齿轮(13)均同轴固定连接有齿轮电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术后辅助仰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室(2)内部位于床体(1)与靠背板(3)连接处之间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一传动杆(19),所述第一传动杆(19)的中部同轴转动连接有第三锥齿轮(20),所述传动室(2)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二传动杆(21),所述变向盒(16)内部右侧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锥齿轮(18),每个所述第一锥齿轮(17)均与第二锥齿轮(18)相啮合,所述第二传动杆(21)的一端伸入变向盒(16)并与第二锥齿轮(18)同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杆(21)的另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四锥齿轮(22),所述第四锥齿轮(22)与第三锥齿轮(20)相啮合,所述第一传动杆(19)靠近传动室(2)前侧内壁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一带轮(23),所述传动室(2)右侧内壁处转动连接有第一蜗杆(24),第一蜗杆(24)伸出传动室(2)右侧内壁并同轴固定连接有第三带轮(28),所述第一蜗杆(24)底端啮合有第一蜗轮(25),所述第一蜗轮(25)靠近传动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大勇,李云朋,徐向阳,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中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