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氢能储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716058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4-06 2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氢能储电系统,包括电解罐、空压机、储氢罐、氢燃料电池,电解罐通过第一管子和空压机连接,空压机通过第二管子和储氢罐连接,氢燃料电池通过第三管子和储氢罐连接;储氢罐包括罐体、底板、第一支撑块、侧板、第一翻边、第二翻边、盖板、套管,套管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头,罐体的两端设置有插口,连接头和插口插接,盖板的边缘包括第一边缘、第二边缘,罐体的一端的盖板设置有进气管,罐体的另一端的盖板设置有出气管,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盖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密封凸起;氢能储电系统还包括第一驱动装置、第二驱动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氢能储电系统,不需要将储氢罐内的氢气排空。不需要将储氢罐内的氢气排空。不需要将储氢罐内的氢气排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氢能储电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储电系统
,尤其涉及一种氢能储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减少电能的浪费,国网目前大力推进氢能项目,即利用富余的电能通过制氢系统制成氢气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期,氢燃料电池利用氢气发电以供人们使用。现有的制氢系统包括电解罐、空压机、储氢罐,电解罐通过电解碱水生成氢气,氢气经过空压机的加压而送入储氢罐储存起来。现有的制氢系统在停机的时候,出于安全的考虑需要通过放散机构将储氢罐内的氢气放空,即将储氢罐内的氢气排放至大气,一方面,这会造成氢气的大量的浪费,另一方面,氢气排放至大气如果遇到明火将产生严重的爆炸。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的制氢系统在停机的时候,需要将储氢罐内的氢气排空的缺点,提出一种氢能储电系统,不需要将储氢罐内的氢气排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氢能储电系统,包括电解罐、空压机、储氢罐、氢燃料电池,电解罐通过第一管子和空压机连接,空压机通过第二管子和储氢罐连接,氢燃料电池通过第三管子和储氢罐连接;储氢罐包括罐体、设置在罐体的下方的底板、固定连接在底板和罐体之间的第一支撑块、滑动连接在底板的相对两侧的侧板、固定连接在底板的两端的向内延伸的第一翻边、固定连接在侧板的两端的向内延伸的第二翻边、贴合在罐体的两端的盖板、固定连接在盖板远离罐体的一侧的套管,套管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头,罐体的两端设置有插口,连接头和插口插接,底板远离罐体的一侧呈圆弧面,侧板滑动连接在底板的外侧,盖板的边缘包括和底板贴合的第一边缘、和侧板贴合的第二边缘,罐体的一端的盖板设置有进气管,罐体的另一端的盖板设置有出气管,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第二翻边滑动连接在第一翻边远离罐体的一侧,盖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和第二翻边贴合的密封凸起,罐体的一端的套管套在第二管子上并和第二管子滑动连接,罐体的另一端的套管套在第三管子上并和第三管子滑动连接;氢能储电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侧板绕底板的轴线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套管远离罐体的第二驱动装置。
[0005]通过上述设置,本申请在停机的时候不需要将储氢罐内的氢气排空,从而减小了氢气的浪费,另外,也减小了安全的隐患。具体的,在制氢储电的时候,电网连接电解罐,电解罐电解碱水从而产生氢气,氢气经过第一管子运动至空压机,空压机加压氢气,并通过第二管子将氢气排入储氢罐储存起来,具体的,氢气经过第二管子、套管、连接头、插口进入储氢罐。在用电高峰期,储氢罐的氢气经过第三管子进入氢燃料电池,氢燃料电池发电并将电能送入电网供人们使用,具体的,氢气经过插口、连接头、套管、第三管子进入氢燃料电池。
[0006]盖板贴合在罐体的端部,从而增加盖板和罐体之间的气密性,可防止氢气从插口泄露。此时罐体的上侧暴露在空气中,从而当万一有氢气有少量泄露,可快速分散在空气
中,防止保障,而侧板和底板的设置,可防止周围人员的靠近,进一步减少火源。当电解罐需要停机时,在第一驱动装置的作用下侧板沿底板的外壁向上滑动,即侧板绕底板的轴线向上转动,侧板在运动的过程中,侧板沿第二边缘向上运动,第二翻边贴合第一翻边而滑动,当两个侧板相互抵接时,侧板和底板基本形成一个筒状结构,此时盖板的边缘和筒状结构的内壁贴合,罐体的两端的盖板和筒状结构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隔离罐,罐体设置在隔离罐内,在第二驱动装置的作用下,盖板远离罐体并向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运动,当盖板和第一翻边抵接时,密封凸起和第二翻边抵接,从而提高了气密性,当盖板远离罐体时,连接头和插口离开,至此隔离罐将大气和罐体隔开了,从而防止外界的火源和罐体的接触,进而防止了爆炸的发生,在第二管子和第三管子上都设置有气阀,此时需要将气阀都关闭,从而防止第二管子和第三管子内的氢气进入隔离罐,然后进气管连接氮气罐,然后打开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氮气罐的氮气输入至隔离罐内并将隔离罐内的空气排出,然后关闭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从而防止氮气的泄露,利用氮气包围储氢罐,从而进一步防止爆炸的发生。
[0007]当电解罐继续运行制氢时,第二驱动装置驱动盖子向罐体运动,连接头重新插入插口,然后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侧板向下运动并重新将罐体的上侧暴露在大气中即可。
[0008]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一驱动装置包括固定连接在侧板远离罐体的一侧的齿条、和齿条啮合的齿轮、用于驱动齿轮转动的电机。
[0009]通过上述设置,当电机驱动齿轮运动时,齿轮带动齿条运动,齿条带动侧板向上或向下运动,其中,齿条呈圆弧形,且齿条的圆心位于底板的轴线上,从而使得侧板在运动的过程中,齿条始终和齿轮啮合。
[0010]作为一种实现方式,侧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齿条,侧板远离另一个侧板的一侧设置有传动轴,齿轮和传动轴固定连接,电机和传动轴连接,传动轴转动连接有支架,支架和地面固定连接。
[0011]通过上述设置,当电机通过传动轴带动传动轴的两端的齿轮转动,每个传动轴通过齿轮带动对应的侧板的两个齿条通过运动,从而使得侧板的运动的稳定性好。
[0012]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第二驱动装置包括和地面固定连接的支座、设置在支座上的气缸,气缸和套管固定连接。
[0013]通过上述设置,气缸设置在套管远离罐体的一侧,当气缸伸长时,套管向罐体运动,当气缸缩短时,套管远离罐体。
[0014]作为一种实现方式,罐体的两端设置有密封圈。
[0015]通过上述设置,当盖板贴合在罐体上时,盖板和罐体之间的气密性更好。
[0016]作为一种实现方式,插口包括固定连接在罐体的端部的插管、滑动连接在插管内的阀芯,阀芯通过弹簧和插管的底部连接,插管的一侧设置有第一气孔,插管的另一侧设置有限位槽,限位槽内滑动连接有限位块,限位块和阀芯固定连接,阀芯设置有第一气道,第一气道的一端和第一气孔连通,第一气道的另一端朝向连接头,连接头包括和盖板固定连接的插头、设置在插头上的第二气孔,插头设置在插管内,套管通过第二气孔、第一气道、第一气孔和罐体连通。
[0017]通过上述设置,当连接头和插口插接时,套管通过第二气孔、第一气道、第一气孔和罐体连通,从而使得氢气能通过空压机进入罐体,而罐体的氢气也能通过第三管子进入氢燃料电池,当盖板远离罐体而使得连接头和插口脱开时,此时插头从插管拔出,在弹簧的
作用下,阀芯向插头运动,限位块运动至限位槽的另一端,第一气道和第一气孔错开,从而防止储氢罐内的氢气从插口泄露。而当插头插入插管时,则插头压缩弹簧,第一气道和第一气孔重新连通。
[0018]作为一种实现方式,进气管靠近盖板的下侧,出气管靠近盖板的上侧。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实施例的侧视图。
[0020]图2为实施例的俯视图。
[0021]图3为图2的A

A剖视图。
[0022]图4为图3的B处放大图。
[0023]图5为图4的C处放大图。
[0024]图6为图2的D

D剖视图。
[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氢能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解罐、空压机、储氢罐、氢燃料电池,所述电解罐通过第一管子和所述空压机连接,所述空压机通过第二管子和所述储氢罐连接,所述氢燃料电池通过第三管子和所述储氢罐连接;所述储氢罐包括罐体、设置在所述罐体的下方的底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和所述罐体之间的第一支撑块、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的侧板、固定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两端的向内延伸的第一翻边、固定连接在所述侧板的两端的向内延伸的第二翻边、贴合在所述罐体的两端的盖板、固定连接在所述盖板远离所述罐体的一侧的套管,所述套管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头,所述罐体的两端设置有插口,所述连接头和所述插口插接,所述底板远离所述罐体的一侧呈圆弧面,所述侧板滑动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外侧,所述盖板的边缘包括和所述底板贴合的第一边缘、和所述侧板贴合的第二边缘,所述罐体的一端的盖板设置有进气管,所述罐体的另一端的盖板设置有出气管,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出气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二翻边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翻边远离所述罐体的一侧,所述盖板的上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和所述第二翻边贴合的密封凸起,所述罐体的一端的套管套在所述第二管子上并和所述第二管子滑动连接,所述罐体的另一端的套管套在所述第三管子上并和所述第三管子滑动连接;所述氢能储电系统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侧板绕所述底板的轴线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套管远离所述罐体的第二驱动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氢能储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跃平刘可龙王猛吴昊林雯瑜秦桑杨杨王辉华胡敬奎万能左红群汤挺岳朱拓夫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